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荃湾站
港铁车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荃湾站(英语:Tsuen Wan Station)是一个位于香港新界荃湾区荃湾西楼角路及大河道北之间,属于港铁荃湾线的铁路车站,也是荃湾线的北行终点站,于1982年5月10日启用。
Remove ads
车站结构
荃湾站是荃湾线的北端终点站,车站位于荃湾市中心北部的青山公路及大河道之间的西楼角路旁,原址为西楼角村。车站旁边是港铁荃湾车厂,上盖是港铁公司住宅发展项目绿杨新邨。
在前地铁公司网络中,荃湾站的结构设计较为独特,是少数的地面车站之一;加上车站直接设于西楼角路旁边,故此站与宝琳站及欣澳站成为两铁合并前三个可直接由月台走出车站的例子之一。此站另一独特之处,是在于身为荃湾线终点站,却使用了对向式月台设计(原因是荃湾站根据原来规划并非荃湾线终点站,详见#历史),故车站的西面亦设有露天掉头路轨,供列车调头返回2号月台接载搭客或返回荃湾车厂。
U1 | 大厅 | A–C出入口、 | |||||||||||||||||||||
G | 月台 |
|
荃湾站大厅位于U1层,其中大河道北的高架天桥在大厅中央的上方跨过此站;其大厅东面的上方原设有街市,后来该街市纳入绿杨坊范围并改为超级市场。另外由于大厅中间被划分为付费区,往返大厅两端的非付费区市民须使用位于站外的行人天桥。
荃湾站大厅安装了空调,而大厅内亦设有不同类型的商店[2]、自助服务设施[2]、香港邮政邮箱[3][4]以及港铁“会员服务站”等[5]。
此外,大厅及月台均设有免费由电讯盈科提供的Wi-Fi热点[6]。同时,大厅中央的已付费区亦设有“iCentre”免费上网服务设施[7]。
荃湾站月台层位于地面的G层。月台采用一组对向式月台排列,其车站布局与港岛线杏花邨站相似,荃湾站在启用早期月台没有装设空调,只有在墙身挂设风扇调节月台温度。及后港铁于2011年为车站进行月台翻新工程时亦加设通风系统。而两个月台并已装设月台屏门。
由于此站为荃湾线的终点站,故车站1号月台为下客专用月台,因此列车在1号月台下客后,需要继续前行离开车站,然后再以反方向驶进车站2号月台接载搭客或返回荃湾车厂。
荃湾站共设有5个出入口,当中A–C出口设于站厅,而D、E出口则设于1号月台(下客月台)旁。
其中荃湾站A、B出口连接荃湾行人天桥网络,而港铁亦在连接天桥系统的通道编定了出入口编号,即“A1–A4”出口以及“B1–B3”出口;另外站体建筑物外侧亦设有行人天桥连接车站东西两端,而在该行人天桥的中央亦设有两组楼梯连接位于车站上方的大河道北行车天桥的巴士站。
Remove ads
接驳交通
荃湾站是整个荃湾市中心唯一可供新界德士驶入的地方。同时,在荃湾站附近、南丰中心底层亦设有荃湾站综合交通中心。
Remove ads
荃湾站与屯马线荃湾西站并非正式的转乘站,搭客若在两站间转搭,无论使用八达通还是单程车票,均需当作两段车程处理,并缴纳再入闸收费。虽然两者并非转搭车站,但是两站之间有新界区专线小巴95K线及新界区专线小巴301M线连接(八达通、屯门-南昌全月通加强版及屯门-红磡全月通加强版可免费转搭屯马线),而在未有荃湾行人天桥网络时沿大河道步行全程大概需要约30分钟。荃湾行人天桥扩建计划原预计于2011年中建成,惟因验收前才发现桥梁中段有裂纹而须延迟,最后于2013年7月14日才全面开放。然而,因为荃湾码头旧运输大楼被清拆,荃湾西站及荃湾站未有直接以天桥接驳,行人需要在荃湾大会堂或如心广场返回地面,惟将步行时间缩短至约15分钟 [10]。不过自荃湾西站C出口重新开启后,搭客可以用荃湾行人天桥网络经如心广场及海之恋商场连接天桥到达荃湾西站C3出口,全程无需返回地面,步行时间须约12分钟。
Remove ads
历史
1967年,英国费尔文霍士及施伟拔顾问公司所发表的《香港集体运输研究》报告中提及曾建议荃湾站及大窝口站两个地铁站设于沙咀道地底[11]。
1970年,顾问公司完成对兴建地下铁路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发表《集体运输计划总报告书》,当中荃湾支线大窝口至荃湾的路段预定设于青山公路-荃湾段地底,以明挖回填方式建造。但于1977年获批兴建后,由于荃湾线工程与其他荃湾区基建同期进行,时任工务司认为荃湾路段在青山公路-荃湾段兴建时会严重影响路面交通,而且荃湾线的车厂决定于青山公路-荃湾段以北兴建而将走线北移,荃湾站因而改为设于现时位置[12]。而在两铁合并前,车站亦为前香港地铁系统中位处于最北端车站[注 1]。
根据1970年的方案,荃湾站只是中途站,并原定在青山公路-荃湾段荃景围天桥对出的地底兴建荃湾西站(与现时屯马线荃湾西站没有关连,位置亦不相同)作为终点站;但因为走线有否变更皆牵涉收地问题,加上人口不足,不符合成本效益,所以决定取消兴建。亦因荃湾站当初定位为中途站的关系,使用了对向式月台设计。虽然该站最终未能落成,但兴建荃湾线的时候,仍有于荃景花园后方铺设路轨,惟这段掉头路轨的最远处基本上不会有列车使用。
1993年4月,政府委托顾问进行《香港铁路发展研究》,建议兴建西部走廊铁路,并邀请地铁公司与九广铁路公司参与竞投。在地铁的设计方案中,亦包括延长荃湾线至荃景围以及下花山一带作为终点站,并与东涌线新界西北分支连接为转搭站,途中增设荃景花园站,但因后来政府决定分拆出第一期并批予九广铁路公司兴建(即今属屯马线),并在新填海地兴建新的荃湾西站以及将有关转搭站设于美孚站,荃湾线延长计划亦随之取消。
《2023年度香港行政长官施政报告》中,则建议规划中的中铁线于“荃景围”、“东北荃湾”、“东北葵涌”增设额外三个车站,并将荃湾线荃湾站以西路段延伸至荃景围接驳中铁线。
Remove ads
在荃湾站建设期间,荃锦公路需要改道,而三栋屋村亦需要搬迁,原址在工程完成后则改建为三栋屋博物馆。另外,车站所在地原有不少墓地存在,后因兴建车站而搬迁至荃湾川龙附近的响石,成为了现在的响石坟场。
1992年,前地铁公司为整个荃湾站大厅翻新时加入以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作为主题,当中站厅商店采用以类似四合院设计风格的黄色墙身与绿色屋顶;而在站厅较粗大的圆柱趸同样被铺上以不同颜色的纸皮石砌出飞龙图案。
但以上设计特色已随着车站在2000年代的翻新而消失[13]。
由于荃湾站与大河道北行车天桥设计融为一体,而位于站体外侧的行人天桥中央并设有两条楼梯,供搭客取道前往位于车站上方的大河道北行车天桥的巴士站转搭巴士,但也碍于设置两条连接其巴士站的楼梯,让该行人天桥由原有的约5米被收窄至约2米阔[14],故容易成为人流瓶颈位,后来前地铁公司遂于2000年代于该位置加建一条平行行人天桥通道,以改善行人流动效率。
2004年,前地铁公司曾调动大厅商店以及C出口的位置。现时通往绿杨新邨的C出口位置原址为恒生银行,而旧有C出口通道位置设于现时自动柜员机的位置。而大厅亦增设电梯连接1号月台;而可供搭客直接由1号月台直达西楼角路路面的D、E出口亦于2005年11月13日启用。
荃湾站于启用时并未装设任何月台屏门/闸门。后来港铁公司于2008年1月决定于前地铁网络的所有地面及高架车站加建高约1.5米的月台屏门,以及改善车站通风设计与解决搭客坠轨的问题。为减轻对日常列车服务之影响,有关工程会于平日深夜终止服务的时间进行。而荃湾站与观塘线观塘站属于第三期月台屏门加装工程,已于2011年10月完成。
除了加装月台屏门外,港铁公司亦于前地铁网络的所有地面及高架车站进行了月台翻新工程,其中此站的工程已于2011年起展开。工程包括安装假天花,改善照明,并更换了地板。至于原本为圆柱体的月台支柱,则于四周围上白色及红色人造纤维板,故支柱亦变为长方体。
参考资料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