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赫拉克洛纳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君士坦丁·希拉克略(古希腊语:Ἡράκλειος,罗马化:Hērákleios;626年—641年)俗称伊拉克罗纳斯或赫拉克洛纳斯(希腊语:Ἡρακλ[ε]ωνᾶς,罗马化:Hērákl[ei]onas),史学家偶尔会将其本名冠以编号希拉克略二世[2],是一位东罗马帝国皇帝(641年2月-9月在位),他是皇帝希拉克略和其第二任妻子玛蒂娜皇后的儿子。
Remove ads
早年生活和家庭
赫拉克洛纳斯于626年出生于索菲亚纳郊外的宫殿。他是皇帝希拉克略与其侄女兼妻子玛蒂娜的儿子[3][4][5],出生于希拉克略东征波斯帝国萨珊王朝(602年-628年的东罗马-萨珊战争)的时期。[6]
在希拉克略统治下,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军区未能纳贡,帝国于639年遭到阿拉伯人(正统哈里发国)的入侵。埃德萨和达拉两座城市很快就被攻下。同年,另一支由穆斯林将领阿姆鲁·本·阿斯率领的阿拉伯军队入侵了东罗马的埃及行省。他迅速占领了埃及的沿海城镇,但由于约翰(埃及总督)率领的军队的顽强抵抗,他未能渡过尼罗河。约翰与阿姆鲁血战,约翰阵亡。阿姆鲁被迫向正统哈里发欧麦尔·本·赫塔卜求援。约翰的军队被另一位将军狄奥多尔所取代,狄奥多尔将军队集结在埃及的重要巴比伦要塞周围。到640年夏天,阿慕尔的军队已增至约15,000人。[7]凭借这些士兵,阿姆鲁在巴比伦北部彻底击败了狄奥多尔,并围攻了要塞。[8]
Remove ads
生平
632年1月1日,希拉克略封赫拉克洛纳斯为凯撒,并于638年7月4日在君士坦丁堡达佛涅宫圣斯蒂芬礼拜堂举行的仪式上,进一步加冕为奥古斯都(共治皇帝),与他一同加冕的还有他的弟弟大卫,大卫也被加冕为凯撒。[9][10][6]《典仪论》中保存了关于此次仪式的描述,其中记载赫拉克洛纳斯的凯撒帽被摘下,换上了皇室皇冠。随后,这顶凯撒帽被戴在大卫头上。[9][11]
希拉克略于641年2月11日死于水肿,将帝国留给了他的长子君士坦丁三世和赫拉克洛纳斯[12][8][13]共同统治。[12]两人皆于641年5月下旬加冕为皇帝。赫拉克洛纳斯登基为共治皇帝时年仅15岁,而君士坦丁已28岁,这实际上将实权赋予了君士坦丁三世。许多民众反对希拉克略的遗嘱,因为赫拉克洛纳斯是叔侄通婚的产物,许多人认为这种婚姻不合法,赫拉克洛纳斯也因此成了私生子。同样令人反感的是,君士坦丁三世十岁的儿子君士坦斯二世未能与君士坦丁和赫拉克洛纳斯同时登基,这打破了在可能的情况下由长子继承父亲皇位的传统。人们也认为,未能登基可能使他完全丧失了继承权。[4][13]
君士坦丁登基后不久,他的财政大臣菲拉格里乌斯告知他,希拉克略为玛蒂娜设立了一个秘密基金,由君士坦丁堡大牧首皮洛士管理。君士坦丁没收了这笔钱,并将其用于支付春季军饷的预算。这笔军饷加上占军饷一半的传统附加捐献[14],总额高达2,016,000苏勒德斯。[15]君士坦丁任命瓦伦丁为东部军队的指挥官,希望至少保住埃及海岸线。然而,将军狄奥多尔仍然无法击退阿拉伯人的进攻。君士坦丁召唤了亚历山大的居鲁士,并任命他为埃及总督,并指示他准备增援亚历山大。在入侵开始之前,巴比伦要塞向阿拉伯投降,阿拉伯人得以围攻亚历山大。[15]
希拉克略的遗嘱也规定,玛蒂娜应担任母亲和摄政皇太后(分享重要权力),但这部分内容被元老院否决。由于赫拉克洛纳斯年纪轻轻,玛蒂娜便透过他来统治,并始终反对君士坦丁三世的政策,这导致了两个不同政治派系的出现。君士坦丁派最初势力较大,但随着经济衰退以及埃及被阿拉伯人占领,其控制力逐渐减弱。不久之后,君士坦丁三世于641年5月25日[16][17]死于晚期肺结核,尽管君士坦丁三世的一些支持者声称是皇太后毒害了他,使得赫拉克洛纳斯成为唯一的统治者,由玛蒂娜掌握实权。[13][18][19][20][6]
Remove ads

玛蒂娜维护了君士坦丁的计划,并派遣居鲁士率领大部分驻军前往亚历山大。随后,她又召集色雷斯军队前往君士坦丁堡接替他们。[15][21][22]大约在这个时候,玛蒂娜的一位颇具影响力的顾问,大牧首皮洛士成功地恢复了基督一志论的政策。由于这项政策,一志论者居鲁士重新控制了亚历山大牧首,赋予了他宗教和世俗的控制权。玛蒂娜指示居鲁士尝试与阿拉伯人谈判,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无法在军事上击败阿拉伯人。[13]居鲁士在巴比伦要塞与阿姆鲁会面,并同意投降埃及给正统哈里发国。[23]
玛蒂娜遭到瓦伦丁的反对,因为他在安纳托利亚遥不可及,尽管她将瓦伦丁的庇护人菲拉格里乌斯流放到了阿非利加总督区。[15][21][22]由于谣言四起称玛蒂娜毒害了君士坦丁三世,并支持一志论,赫拉克洛纳斯和玛蒂娜失去了元老院和民众的支持。[13] 同时,由于玛蒂娜无法筹集足够的资金来匹配君士坦丁的军饷捐赠,赫拉克洛纳斯和玛蒂娜与军队的关系也受到影响。[15][21][22]
641年8月,瓦伦丁将军率军进军迦克墩,迫使玛蒂娜拥立君士坦斯二世为共治皇帝。当瓦伦丁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岸的君士坦丁堡扎营时,城内爆发了一场暴乱,要求大牧首皮洛士加冕君士坦斯二世为皇帝[15][21][22],然后下台,由他的管家保罗二世任大牧首。玛蒂娜此时慌了,她向军队提供了更多的捐助,从阿非利加总督区召回了菲拉格里乌斯,并授予瓦伦丁禁卫军(Excubitors)的指挥官的头衔。 [15][20]9月下旬/10月,玛蒂娜擢升君士坦斯为共治皇帝,但也为赫拉克洛纳斯的弟弟大卫加冕。[5]尽管有这些提议,瓦伦丁还是在10月/11月攻入城内[20][19],废黜了赫拉克洛纳斯和玛蒂娜,然后拥立君士坦斯为皇帝。[15][20][24][6]瓦伦丁不愿杀死一名妇女和儿童,但在642年1月割掉了玛蒂娜的舌头(肉刑),割掉了赫拉克洛纳斯的鼻子(劓刑),然后将他们流放到罗德岛;这被认为是东罗马帝国第一次通过对囚犯进行政治残害来表明该人不再拥有政治权力。[13]此后,人们对他们失去了了解,尽管人们认为赫拉克洛纳斯于642年去世[5][20][25][6],很可能是在罗德岛。[26]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