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顺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顺铂(INN:cisplatin)即顺-二氯二氨合铂(II)(cis-diamminedichloroplatinum(II),CDDP),化学式为cis-[Pt(NH3)2Cl2](cis有顺式之意,参见顺反异构),是一种含铂的抗癌药物,棕黄色粉末,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肉瘤、恶性上皮肿瘤、淋巴瘤及生殖细胞肿瘤都有治疗功效。它是第一个合成铂类抗癌药物,结构简单,机理明确,并引发了对铂类药物研究的热潮,包括卡铂、奥沙利铂、奈达铂及赛特铂等。
Remove ads
顺铂是铂的错合物(配位化合物),作化疗之用,针对多种癌症[2] - 包括睾丸癌、卵巢癌、子宫颈癌、膀胱癌、头颈癌、食道癌、肺癌、间皮瘤、脑瘤和神经母细胞瘤 - 进行治疗[2]。此药物透过静脉注射方式给药[2]。
用药后常见的副作用有骨髓抑制、听力减退(包括严重听力损失)、肾毒性和呕吐[2][3][4]。严重的副作用有麻木、行走困难、过敏反应、电解质不平衡和心血管疾病[2]。个体于怀孕期间使用会对胎儿造成伤害[1][2]。顺铂属于铂类抗肿瘤药物家族[2]。它的部分作用是透过与DNA结合而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2]。
Remove ads
历史
顺铂首先在1845年由M.Peyrone合成,故也称Peyrone盐[5]。阿尔弗雷德·维尔纳在1893年研究了顺铂的结构[6],但并没有发现它的用途。20世纪60年代,Rosenberg等人研究电场对细菌生长的影响时偶然发现用铂电极电解时,产生的溶液对大肠杆菌的二分裂具有抑制作用。实验证明是生成铂化合物的缘故。进一步研究表明,在铂的一系列配合物中,顺铂的抑制作用最强,从而首次报道了顺铂所具有的广谱的抗癌活性[7]。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978年批准了顺铂的临床应用[8],此时,很多对它的作用机理的光谱学和物理化学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顺铂的研发,带动了金属配合物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对于癌症治疗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首次对顺铂的报导在1845年提出,并于1978年和1979年取得用于医疗用途的核准[9][2]。它已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之中[10][11]。
医疗用途
将顺铂溶于生理食盐水,透过静脉推注(短时间)给药,以治疗固态肿瘤和血液恶性肿瘤。包含各种类型的癌症,如肉瘤、某些癌(例如小细胞肺癌、头颈鳞状细胞癌和卵巢癌)、淋巴瘤、膀胱癌、子宫颈癌[12]和生殖细胞瘤。
顺铂被引入作为治疗睾丸癌标准药物后,将缓解率从1974年之前的5-10%提高到1984年的75-85%[13]。
副作用
由于顺铂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因此使用受到限制:
- 肾毒性(肾脏损伤)是限制使用此药物剂量的主要因素,会直接影响治疗的成效。研究人员为降低肾毒性副作用,正在积极探索多种方法,包括增加水分摄取、使用阿米福斯汀等药物、调整细胞内的物质运输、以及利用抗氧化剂、抗发炎药物,及环氧二十碳三烯酸(还有其类似物)等来保护人体[14][15]。
- 透过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传导测试可预测神经毒性(神经损伤)。顺铂常见的神经系统副作用包括视觉感知和听力障碍,这些副作用可能在治疗开始不久后发生。虽然透过干扰DNA复制而触发细胞凋亡仍是顺铂的主要机制,但尚未发现这会导致神经副作用。顺铂会增加中枢神经系统中1-磷酸鞘氨醇的水平,导致个体的化疗后认知异常发生[16][17]。
- 恶心与呕吐:顺铂是最会致吐的化疗药物之一,但这种症状可使用预防性止吐药(昂丹司琼、格拉司琼等)与皮质类固醇合并来控制。阿瑞匹坦合并昂丹司琼和地塞米松已被证明对于高致吐性化疗,比单独使用昂丹司琼和地塞米松效果更好。
- 顺铂会导致严重的耳毒性和听力损失,往往会限制药物的使用剂量[4]。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于2022年9月批准商品名为Pedmark的硫代硫酸钠,用于降低接受顺铂治疗的患者出现耳毒性和听力损失的风险[18][19][20]。目前正在研究注射乙酰半胱氨酸作为预防之用[4][21]。
- 电解质不平衡:顺铂会引起低镁血症、低血钾和低钙血症。顺铂所引发的低钙血症,并非直接作用,而是间接透过诱发低镁血症而产生。
- 使用顺铂几个疗程后可能会出现溶血性贫血。有人认为与顺铂-红细胞膜反应的抗体是导致溶血反应的原因[22]。
作用机理
顺铂进入体内后,一个氯缓慢被水分子取代,形成[PtCl(H2O)(NH3)2]+,其中的水分子很容易脱离,从而铂与DNA碱基一个位点发生配位。然后另一个氯脱离,铂与DNA单链内两点或双链发生交叉联结[6][23],如下图下方路径,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过程,使之发生细胞凋亡;但亦可能在细胞外或是细胞核中,与血清白蛋白(细胞外)或谷胱甘肽(细胞核中)结合,使药物去活性[24],如下图上方路径:

药理学
顺铂进入人体后,最常见的结合方式是与两个相邻的嘌呤碱基形成交联。这种交联会严重干扰DNA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细胞死亡。此外,顺铂还可与细胞中的蛋白质结合,进一步干扰细胞分裂。而达到治疗目的[25]。
顺铂使用时间长时,大部分病人都会对顺铂产生抗性,从而疾病复发。对此有很多解释,包括细胞对顺铂的解毒增强,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以及DNA修复能力增强,等等[26]。临床上一般多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对顺铂产生抗性的病人,其机理目前尚不明确[27]。
顺铂组合化疗是治疗多种癌症的重要手段,但随着治疗的进行,癌细胞常会对顺铂产生抗药性,导致疗效下降。研究发现癌细胞可能透过多种机制来抵抗顺铂的杀伤作用,这也是目前抗癌药物研究的重要课题。奥沙利铂是一种在实验室研究中,显示出对顺铂抗药性癌细胞具有活性的药物,但其临床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证实[28]。紫杉醇也是一种可能对顺铂抗药性癌细胞有效的药物,但其作用机制尚未被了解[29]。这些发现为顺铂抗药性癌细胞的治疗提供新的潜在方向,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结构与异构体
顺铂的分子式是PtCl2(NH3)2,其中配体的构型为正方形结构,两个氯和氨配体都处于邻位,称为“顺式”,因此有极性。
反-二氯二氨合铂(II)是顺铂的顺反异构体,但两个氯和氨配体都处于对位,称为“反式”,因此与顺铂性质不同,有毒且无抗癌活性。它是淡黄色固体,没有极性,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顺铂。受空间位置影响,双齿的草酸根离子无法与铂反式配位,故它无法与草酸反应。顺铂加热到170°C时可以转化为反式的异构体。为了去除顺铂中的反式异构体,Woollins等人的方法是用硫脲处理样品,反应产物可用高效液相层析仪法分离和检测,该法用于分离和检测两种异构体的含量[30]。
反铂(transplatin)是顺铂(Cisplatin )的反式异构体(参见"顺反异构"),其化学式为trans-[PtCl2(NH3)2](trans为反式之意),且未表现出相当有效的药理作用[31]。
作用机理
顺铂进入体内后,一个氯缓慢被水分子取代,形成[PtCl(H2O)(NH3)2]+,其中的水分子很容易脱离,从而铂与DNA碱基一个位点发生配位。然后另一个氯脱离,铂与DNA单链内两点或双链发生交叉联结[6][23],如下图下方路径,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过程,使之发生细胞凋亡;但亦可能在细胞外或是细胞核中,与血清白蛋白(细胞外)或谷胱甘肽(细胞核中)结合,使药物去活性[24],如下图上方路径:

合成
顺铂的合成以氯亚铂酸钾为原料,用氨取代配体中的氯。第一个氨可以取代任何一个氯,结果是等同的。第二个氨可以取代第一个氨的邻位或反位,受所谓反位效应的影响,由于氯在反位引起取代反应的能力强于氨,故第二个氨取代一个氯的反位(即两个氨配体处于邻位),形成顺铂。由于碘的反位效应比氯更强,而且反应产物产率和纯度都比较高,故一般先用过量的碘化钾处理氯亚铂酸钾,反应完后再用硝酸银和氯化钾将碘除去[32][33]。

历史
化合物cis-[Pt(NH3)2Cl2]由意大利化学家Michele Peyrone于1845年首次提出描述,长期以来被称为Peyrone盐[34][35]。化合物的结构由瑞士化学家阿尔弗雷德·维尔纳于1893年推导而得[6]。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巴涅特·洛森柏格、房·坎普(Van Camp)等人于1965年发现铂电极的电解可抑制大肠杆菌繁殖,[36][37]这项发现导致观察到cis-[PtCl2(NH3)2]确实对消除大鼠身上的肉瘤非常有效[38]。这项发现经证实,以及对其他肿瘤细胞系的测试,最终启动顺铂的医学应用。FDA于1978年12月19日核准顺铂用于治疗睾丸癌和卵巢癌[6][39][40]。于1979年在英国(以及其他几个欧洲国家)取得核准[41]。第一个被开发出来的此类药物即为顺铂[42]。小儿科肿瘤科医师Roger Packer于1983年开始将顺铂纳入辅助化疗药物,用于治疗儿童成神经管细胞瘤,[43]这种新方案(Packer Protocol)让成神经管细胞瘤患者的无疾病存活率显著提高(高达85%左右)[44]。Packer Protocol从此成为成神经管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方法。同样的,顺铂被发现对治疗睾丸癌特别有效,将治愈率从原来的10%提高到85%[13]。
Remove ads
合成
顺铂的合成从四氯铂酸钾开始。有多种程式可供选择。
研究
研究显示,结合奥杰疗法(一种放射治疗法)可增强顺铂的疗效[45]。由于顺铂的副作用而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铂基抗肿瘤药物。 研究者们将目光转向结构新颖的铂(II)和钯(II)化合物,期望能找到具有更佳治疗指数的候选药物[46]。由烷二胺链(alkandiamine chain)连接的顺铂类似物是一类备受关注的化合物,在癌症化疗领域展现出潜力[47][48][49]。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