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Neutropenia 或 Neutropaenia),是血液中的嗜中性球数量低于正常值的血液系统疾病[1]。嗜中性球为数量最多的白血球,透过破坏细菌、细菌碎片和血液中与抗体结合的病毒,作为对抗感染的主要防护[2]。其特征是白血球中的嗜中性球数量过低。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很大,可能完全没有症状,但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如没有及时就医,病情可能演变成为危及生命的“嗜中性球减少败血症”,或可能有严重的感染,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Quick Facts Neutropenia, 类型 ...
Neutropenia
由于嗜中性白血球低下,仅见红血球及血小板的血液照片
类型颗粒性白血球缺乏症[*]疾病
分类和外部资源
医学专科血液学
ICD-114B00.0
ICD-10D70
ICD-9-CM288.0
DiseasesDB8994
MedlinePlus[1]
eMedicinemed/1640
MeSHD009503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Close

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可以是急性(临时)或慢性(长期)的,这个名称有时会跟白血球减少症(Leukopenia)互换使用[3]

定义

人类周边血液中,白血球数目的总数乘以嗜中性白血球所占的比例,即为嗜中性白血球的数目。例如白血球的总数是,乘以嗜中性白血球的比例是60%,嗜中性白血球的数目就是 。嗜中性白血球的数目若低于 ,称为轻度嗜中性白血球低下(mild neutropenia)。嗜中性白血球的数目若低于 ,称为中度嗜中性白血球低下(moderate neutropenia)。嗜中性白血球的数目若低于 ,称为重度嗜中性白血球低下(severe neutropenia)[4]。 在西元 1966 年,Bodey 等人证实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的程度以及减少持续的时间和造成感染的风险有直接相关 [5]

症状

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的症状包括:发烧、吞咽痛、牙龈痛、皮肤脓疡、耳炎。这些症状的出现表明患者受到感染[6]。儿童患者可能会出现应激性及吞咽困难[7],部分患者也有低血压的症状。

原因

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的成因大致可分为慢性及短暂性,原因可分为[8]

革兰氏阳性菌有60%至70%存在于细菌性感染,其中抗药性微生物感染受到特别关注,包括耐甲氧西林金的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先天性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的其他原因是Shwachman-Diamond综合症,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的循环、骨髓衰竭综合症、网状组织发育不全、和巴特综合症等。病毒感染中性白血球的祖细胞也可以是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的原因。确定了对嗜中性球的作用病毒是风疹和巨细胞病毒。

常见可能原因包括:严重细菌病毒感染、叶酸或维生素B12的营养缺乏、药物造成的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自体免疫疾病、血液肿瘤疾病、肿瘤病患在化学治疗后、以及少数先天性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疾病。

严重细菌或病毒感染造成的嗜中性白血球低下

造成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最常见原因是感染[4],严重细菌感染时,嗜中性白血球会大量消耗,造成过渡性的嗜中性白血球低下。常见细菌感染包括:格兰氏阴性细菌、伤寒(typhoid fever)、副伤寒(para-typhoid fever)、结核菌(tuberculosis)。病毒感染可能是影响细胞激素,或是影响骨髓造血机能造成嗜中性白血球低下。 常见病毒包括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人类免疫不全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A and B virus)等等。

药物造成的骨髓造血机能障碍

造成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第二常见的原因是药物,公元1931年 Kracke 首先发现止痛药氨替比林会造成嗜中性白血球低下[9]。常见造成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药物如止痛抗发炎药物(anti-inflammatory agent)、精神科用药(anti-psychotic agent)、抗生素(antibiotics)如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抗癫痫药物(anticonvulsant)如phenytoin、valproic acid、抑制甲状腺用药(anti-thyroid agent)、心血管疾病用药 ticlopidine等。

叶酸或维生素B12的营养缺乏

人体内叶酸或维生素B12和细胞DNA合成有关,叶酸缺乏维生素B12摄取不足会导致骨髓造血机能障碍,造成白血球、红血球、和血小板低下。

自体免疫疾病

自体免疫疾病造成的嗜中性白血球低下,主要是因为体内产生会攻击嗜中性白血球的抗体。导致嗜中性白血球的破坏。[10] 如全身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液肿瘤疾病

血液肿瘤疾病造成的骨髓造血机能障碍,如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贫血

肿瘤病患在化学治疗后

大部分肿瘤病患在传统化学治疗后,约7到14天后会发生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情况,如果骨髓造血机能正常,嗜中性白血球之后会渐渐恢复,常见药物包括Cyclophosphamide, adriamycin, cisplatin, methotrexate等等。

先天性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疾病

周期性嗜中性白血球低下(cyclic neutropenia),五十年前由瑞典小儿科医师Rolf Kostmann首先报告,婴儿发生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病例。又称为Kostmann disease。先天性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疾病可能是基因GFI1 [11], ELA2(Neutrophil elastase2)[12], HAX1 [13] 的缺陷。

临床特征

嗜中性白血球低下时,容易遭受到细菌感染。嗜中性白血球数目越低,发生时间越长,受细菌感染的机会越大。嗜中性白血球数目小于100/mm3,连续大于10天以上,受霉菌感染的机会也会增加。

治疗

使用G-CSF(颗粒球造血生长刺激因子)或GM-CSF,它能调控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并增加周边血液中的嗜中性白血球之数量。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