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江浙行省,是直属元朝中央政府一级行政区

Thumb
元朝江浙行省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府(在今杭州市),俘5岁的南宋皇帝宋恭帝。此时的南宋几乎全境已纳入大元版图,元朝在南宋的核心地区置江淮等处行中书省,统两淮(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两浙东路两浙西路)地。省会治于原淮南东路首府扬州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以地理民事非便,徙省治于杭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割江北扬州等地隶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改曰江浙行省。此为元史卷九十一原文所载。原江淮行省江北部分,自此至元亡(1368年)都属于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并入江浙行省。辖境包括今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二省全境及江西部分地区。

江浙行中书省为元朝的11个行中书省之一,辖境包括今长江以南之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全省江西东北部及上海。统有杭州路等三十路,江阴州等二十一州及松江府一府[1]福建泉州澎湖寨巡检司也隶属于江浙行省。今江苏、安徽江北地区隶属于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管辖。

行政区划

下辖路三十、府一、州二,属州二十六,属县一百四十三。附郭县加粗。

江南浙西道

杭州路(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治所)

上。为杭州(余杭郡),南宋时为临安府至元十三年(1276年)立两浙都督府,又改安抚司。二十一年自扬州迁江淮行省来杭州,改名为江浙行省。

湖州路

上。唐为湖州吴兴郡)南宋时为安吉州,至元十三年升为湖州路。

嘉兴路

上。唐为嘉兴县,南宋时为嘉兴府,至元十三年升为嘉兴路。

平江路

上。唐为苏州吴郡),南宋时为平江府,至元十三年升为平江路。

常州路

上。唐为常州晋陵郡),宋为常州,至元十四年升为常州路。

  • 录事司
  • 领县二:晋陵武进
  • 宜兴州中,原义兴县,宋避赵光义讳改宜兴县,至元十五年升宜兴府,二十年仍为县。二十一年复升为府,隶宜兴县。元贞元年府县俱废,置宜兴州
  • 无锡州中,原无锡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镇江路

下。唐为润州丹阳郡镇海军),北宋镇江府,至元十三年升为镇江路。

建德路

上。唐为睦州严州新定郡),南宋建德府,至元十三年改建德府安抚司,十四年改为建德路。

直隶府州
  • 松江府
    • 唐属苏州,宋属秀州,至元十四年升为华亭府,十五年改松江府。
    • 领县二:华亭上海上,原华亭县地,至元二十七年置
  • 江阴州
    • 上。唐为暨州,后为江阴县,隶常州,至元十四年升为江阴路总管府,后降为江阴州。

浙东道

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原治婺州,大德六年(1302年)移治庆元

庆元路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治所)

上。唐为鄞州明州余姚郡),宋升为庆元府,至元十三年改置宣慰司,十四年改为庆元路总管府。

衢州路

上。原为衢州信安郡),至元十三年改为衢州路总管府。

婺州路(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治所)

上。唐为婺州东阳郡),宋设保宁军,至元十三年改婺州路。

绍兴路

上。唐为越州会稽郡),宋为绍兴府,至元十三年改为绍兴路。

温州路

上。唐初为东嘉州,后改温州永嘉郡),宋升为瑞安府,至元十三年置温州路。

台州路

上。唐初为海州,后改台州临海郡德化军),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台州路总管府。

处州路

上。唐初为括州,后改处州缙云郡),至元十三年立处州路总管府。

江东建康道

宁国路(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治所)

上。唐为宣州宣城郡宁国军),宋升为宁国府,至元十四年升为宁国路总管府。

徽州路

上。唐为歙州新安郡),宋改为徽州,至元十四年升徽州路。

饶州路

上。唐为饶州鄱阳郡),至元十四年升为饶州路总管府。

集庆路(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注 1]治所)

上。唐初为白下县,隶润州,贞观九年(635年)复名江宁至德二载(757年)置江宁郡,后改为升州杨吴时改金陵府南唐江宁府,北宋时降为升州,南宋改建康府作为行都,至元十四年升建康路,天历二年改集庆路。

太平路

下。唐为南豫州,宋为太平州,至元十四年升为太平路。

池州路

下。唐初以秋浦县池州,贞观元年(627年)废,秋浦县隶宣州永泰元年(765年)复置池州,宋为太平州,至元十四年升为池州路。

信州路

上。原属四州之地,唐乾元元年(758年)置信州,至元十四年升为信州路。

广德路

下。原绥安县,后改为广德县,宋为广德军,至元十四年升为广德路。

直隶州

福建道

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置泉州行宣慰司,治泉州,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十五年(1278年),改泉州行宣慰司为泉州行中书省。十七年(1280年),置福建等处行中书省,治福州;同年五月,泉州行省并入福建行省,同时福建行省迁治泉州[3];同年七月,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并入福建行省,置江西道宣慰司,福建行省又迁治隆兴(今南昌)。十八年(1281年),还治福州;同年十月前,复设泉州行省。十九年(1282年),泉州行省并入福建行省,福建行省还治泉州;同年,罢江西宣慰司,复设江西行省。二十年(1283年)三月,还治福州。二十一年(1284年)二月,复设泉州行省;同年九月,泉州行省并入福建行省。二十二年(1285年),福建行省并入江西行省,置福建道宣慰司。二十三年(1286年),复置福建行省,旋即并入江浙等处行中书省。二十五年(1288年),复置福建行省。二十八年(1291年),福建行省并入江西行省,置福建道宣慰司;二十九年(1292年),复置福建行省,治福州。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为谋图攻占琉求(今台湾岛[3],改称福建平海等处行中书省,移治泉州。三年(1299年),福建行省并入江浙行省,置福建道宣慰司。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年),恢复福建等处行中书省。

福州路(福建道宣慰司都元帅府、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治所)

上。原为闽州,开元十三年改为福州,后曾改为长乐郡威武军,北宋为福建路,至元十五年改为福州路。

建宁路
泉州路
兴化路
邵武路
延平路
汀州路
漳州路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