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地(日语:蕃地ばんち banchi)为台湾日治时期实施的特殊行政区划,在1901年后是由厅下的支厅管辖,在1920年后是由州、厅下的郡役所、厅管辖,不设置街、庄行政区,为今日原住民乡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的前身。

Thumb
日治时期高砂族分布图

介绍

在日治时期初期,蕃地的界线仍不明确,随着土地调查隘勇线推进,蕃界位置常有更动,并随着1910年至1925年间的林界整理而进一步使蕃地边界明确化。台湾行政区划的州厅制在1920年10月1日实施后,各州厅的行政区分为普通行政区的街庄,以及属于特别行政区的“蕃地”。蕃地的户口制度、土地所有权(蕃地皆为官有地)、税赋、教育(蕃童教育所)等事务都与普通行政区不同,而蕃地行政事务则是由警察系统掌控。在1930年代末期虽有将蕃地纳入普通行政区的呼声,但在二战结束前仍未实现[1]

蕃地一览

自1920年至1945年期间设有下列各蕃地: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