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延平乡
臺灣臺東縣的山地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延平乡(布农语:Pasikau)位于中华民国台东县中西部,为台东县的山地乡之一。北临海端乡,东接鹿野、东河两乡,东南为卑南乡,西及西南界高雄市茂林区、屏东县雾台乡[1]。区域面积约为456平方公里,是台东县仅次于海端乡的面积第二大行政区[2]。
全境地处中央山脉之上,山地约占全乡总面积的95%[1]。乡内居民主要为布农族[2],地方通行语为布农语[3]。经济产业以农业为主,有玉米、小米、水稻、梅、凤梨等农作物[2]。1968年,来自该乡红叶村的红叶少棒队,一举击败日本少棒明星队,成为台湾从艰困环境中站上国际体坛舞台的代表,声名大噪,开启了台湾三级棒球的黄金时代。
Remove ads
历史
延平乡早期原为鲁凯族原住民(万山、大南)的猎场,约在清嘉庆年间,有原居住于南投山区一带的布农族原住民进入该乡境内开垦建社,是延平乡开发之始。
日治时期,此地属台东厅关山郡蕃地,由台湾总督府警察直接管理。1941年发生内本鹿事件,原在居住在中央山脉一侧的布农族被强迫迁居至鹿野庄位于海岸山脉一侧的雷公火上野、中野、下野。战后初期延平乡原属台东县鹿野乡的一部分,1946年才将日治时期的蕃地与海岸山脉一侧的布农族聚落(即海岸山脉的上野、中野、下野整并为鸾山村,并以鹿野溪溪床与中央山脉的延平乡连结)以延平郡王郑成功的“延平”为乡名设置“延平乡”至今。二十世纪末起原住民民族意识抬头,许多原住民乡开始改回原住民风格的乡名,2014年延平乡乡长亦表示延平与该地并无关系,并开始与乡内讨论新的乡名[4]。
人口
根据台东县关山户政事务所及内政部户政司统计,2024年底延平乡户数约1.1千户,人口约3.6千人[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约8人,在全台湾所有乡镇市区中人口密度排行倒数第四[注 1]、[6]。乡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村分别是桃源村与鸾山村,2024年底两村人口分别为1,225人与388人[5]。
政治
延平乡公所是延平乡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乡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延平乡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台东县政府。乡长由全体乡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延平乡公所并置乡政会议,为乡政最高决策机构,在乡长之下,设有4课2室等6个内部单位及3个附属机关[7]。
延平乡民代表会是延平乡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延平乡全体乡民立法和监察乡政。乡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延平乡民代表会共有7位乡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4席乡民代表、第二选区2席乡民代表、第三选区1席乡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乡民代表互选产生[8]。
以下列出的“村”属于行政区划,因此村内可能有数个部落。[9]

- 武陵村(位于鹿寮溪流域)
- 布谷拉夫部落(Buklavu,武陵)
- 永康村(邻近鹿野高台)
- 苏侬颂部落(Sununsung,永康)
- 桃源村(位于鹿野溪下流):乡行政中心。
- 达鲁那斯部落(Talunas,鹿鸣)
- 巴喜告部落(Pasikau,桃源)
- 卡努舒岸部落(Kainisungan / Shimosato,下里)
- 红叶村(位于鹿野溪上流)
- 卡米莎度部落(Kamisatu,上里)
- 瓦冈岸部落(Vakangan,红叶谷)
- 鸾山村(位于卑南溪畔)
- 卡米努部落(Kaminu,上野 / 梅山)
- 拿卡努部落(Nakanu,中野 / 鸾山)
- 米娜咪部落(Minami,下野 / 榕山)
延平乡行政区划 |
教育
- 台东县立桃源国民中学
- 台东县立延平乡桃源国民小学
- 台东县立延平乡武陵国民小学
- 台东县立延平乡红叶国民小学
- 台东县立延平乡鸾山国民小学
交通
旅游景点
文化设施文化资产自然景观瀑布温泉 |
特产
著名人物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