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丁新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丁新豹,BBS(英语:Joseph Ting Sun-pao,1951年12月21日—),香港历史学家,现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名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席教授、比较及公众历史研究中心名誉高级研究员和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研究系荣誉教授。曾任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2019年7月获香港特首林郑月娥颁发铜紫荆星章。[7]
Remove ads
简历
丁新豹籍贯广东梅州丰顺县,1951年生于广州。[2]4岁时随母到英属香港,时值逃港潮。[8]早年居于九龙红磡唐楼。小学就读香港培正小学、九龙塘宣道小学、德信学校以及圣若瑟小学(小五至小六[1]),中学就读于圣若瑟书院[9](中一至中七[1]),1971年考入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修中国文学、中国历史及中国美术考古,1972年任香港大学中文学会学术委员,至1974年香港大学中文系毕业[1](二级荣誉甲等[10]),论文题目为《拓跋族汉化新探》。[11]丁新豹1974年毕业于香港大学,随即留在母校念硕士、兼任助教。1977年,他曾到香港艺术馆做了九个月的临时工。完成硕士论文后,在1978年9月,他进了慕光英文书院任教,他很感激当时的校长杜学魁先生聘请他,但只当了三个月老师,他便接到艺术馆的聘书。及后他于1979年取得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1989年完成香港大学博士学位[1],论文题目为《香港早期的华人社会:1841-1870》。
曾任前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任内筹建了香港历史博物馆新馆及《香港故事》长期展览(2001年) 、香港海防博物馆(2000年)及孙中山纪念馆(2006年)。专业历史研究、中西文化考究,尤其是有关香港的范畴,其主要研究范围是:晚清外销画、香港华人社会史、广州及澳门历史等。因工作关系,曾阅览不少珍贵史料、书画、地图、文献及各地档案。
丁新豹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席教授,名誉高级研究员;英国皇家亚洲学会(香港分会)名誉院士(曾于 1991-2003年任该会干事);“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撰稿员(香港部分);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名誉教授;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研究学系荣誉教授;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香港历史博物馆及香港艺术馆荣誉顾问;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名誉顾问;广东省博物馆及深圳博物馆名誉顾问;《香港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及《香港回忆》计划委员。丁新豹亦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专家顾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委员。
Remove ads
近作项目
编著作品
- 《四环九约:博物馆藏历史图片精选》 [1]
- 《殖民体系的建立和演进》
- 《近代中国留学生论文集》
- 《李郑屋汉墓》
- 《南海海上交通贸易二千年》
- 《广州旧影》
- 《人物与历史 - 跑马地香港坟场初探》
- 丁新豹. 《香港歷史散步》. 香港: 商务(香港). 2008年7月. ISBN 97896207443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7) (中文).
- 丁新豹. 《善與人同:與香港同步成長的東華三院(1870-1997)》. 香港: 三联(香港). 2010年3月25日. ISBN 9789620429309 (中文).
- 梁操雅、丁新豹、罗天佑. 《教育與承傳(二)──南來諸校的口述故事》. 香港: 香港教育图书. 2011年5月 (中文).
- 丁新豹. 《香江有幸埋忠骨:長眠香港與辛亥革命有關的人物》. 香港: 三联(香港). 2011年7月. ISBN 9789620431241 (中文).
- 丁新豹、周佳荣、麦劲生. 《丁日昌與近代中國》. 香港: 中华(香港). 2011年10月. ISBN 9789628931286 (中文).
- 丁新豹、黄燕芳、许建勋. 《高風世承--廣州許氏家族》. 香港: 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 2011年12月. ISBN 9789881902146 (中文及英语).
- 丁新豹. 《香江有幸埋忠骨:長眠香港與辛亥革命有關的人物》(增訂版). 香港: 三联(香港). 2012年1月. ISBN 9789620431869 (中文).
- 丁新豹、汐尔、刘义章. 《情繫調景嶺:二十個嶺上人的故事》. 香港: 三联(香港). 2019年11月. ISBN 978962044537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中文).
参考文献
外部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