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立政治大学

位於臺北市文山區的一所國立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立政治大學map
Remove ads

国立政治大学,简称政大NCCU,是一所位于台湾台北市研究型国立大学,学术范围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为主,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法学商业管理金融等领域皆具重要学术影响力。政大初创时是为政府培养政治管理司法人员[注 1]的中央院校,[11]在台复校后逐步发展为研究型大学,现设有12个学院,下分34个学系、43个研究所与30个学位学程,并设有9个校级研究中心。为亚洲太平洋地区代表台湾的指标性智库[12][13][14]

事实速览 国立政治大学, 老校名 ...
Remove ads
Thumb
国立政治大学校园

政大由多个政府及政党人才培育机构合并成立[注 2]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在1954年复校,为首间在台复校的国立大学。政大被誉为培育国家人才的摇篮,毕业生多任职于金融商管界及政治司法行政领域,政大校友及教职员涵盖3名中华民国总统与3名中华民国副总统[注 3]

Remove ads

学校象征

Thumb
政大后山的蒋中正铜像

国立政治大学前身之一为中国国民党筹设之中央党务学校,首任校长为蒋中正,设立之目的即为配合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政治管理人才。因此其校训、校徽及校歌等各方面象征,都与中华民国、中国国民党呼应。被部分媒体认为具党国色彩且因其历史而戏称党校[15][16][17]

近年来因应转型正义政大学生会成立校园转型正义小组[18]并与政大野火阵线等学生自治团体积极推动校内威权象征移除或转型。[19]推动校歌歌词之增订修改、移除蒋中正铜像与遗像以及更名。[20]

校徽

现行校徽制定于1956年,外型为象征中华民国精神之国花梅花的五瓣设计,中嵌篆书“政大”二字,并以圆圈围住。梅花象征坚忍、洁白、芬芳的立校精神;圆圈代表圆满、圆融。颜色则与国旗采用相同色系,以红色、白色以及蓝色为主色设计,象征“为国育才”。在颜色上,红色代表政大人的温暖热诚,蓝色代表青天,白色则是白日,两者结合象征晴空万里,正大光明。[6]

Thumb
国立政治大学校徽
Thumb
梅花意象式样

校旗

校旗以中华民国国旗配色为主轴,以蓝色为底,辅以白色及红色镶边、金色流苏为饰,中央为校徽及金色“国立政治大学”字样。[6]

校训

校训“亲爱精诚”制定于1927年,由时任副教务主任罗家伦与时任校长蒋中正共同商讨后决定。该校训沿用当时由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广州创立之陆军官校校训。蒋中正阐释:“亲爱”是要所有的同志能“相亲相爱”,“精”是“精益求精”,“诚”是“诚心诚意”。政大校史馆存有蒋中正书写之校训。[6]

校树

1996年全校票选出樟树为代表植物。2017年90周年校庆时,票选出枫香作为校树。[21]

校歌

Thumb
中央政治学校校歌原稿

约创作于1940年,由当时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陈果夫作词,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音乐教育博士、耶鲁大学教授李抱忱作曲。[6]

2017年11月20日,经过从第186次校务会议成立检讨现行校歌委员会到第196次校务会议上正式通过校歌歌词修订版。[16][17]修改部分包含将革命改革新,命令改理念,并修正第七、第八句歌词为“实践民主法治是我们的使命”、“维护自由人权是我们的责任”;并决议两版校歌并行。[22]

校史

1927年5月5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88次会议与国民政府各部部长联席会议上,提议成立“中央党务学校”;5月20日于第92次会议通过设立中央党校,将原先由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扩充改组成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分离为隶属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和隶属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党务学校。1929年6月27日,中国国民党第3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9次常务会议议决,党务学校更名为“中央政治学校”。1947年配合训政改宪政,与蒋经国领导的三民主义青年团的中央团校“中央干部学校”合并,改组为国立政治大学并改隶中华民国教育部

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后政大停止办学,[23][24]中央政府迁往台湾后在1954年11月24日复校,是首间在台复校的国立大学。[25]与随后复校的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交通大学等在各学术领域皆有高度评价,为台湾培育大量社会中坚人才。

除校本部外,现设有公共行政及企业管理教育中心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中学小学幼儿园等附属机构,形成一完整教育体系。

Remove ads

中央党务学校

中国国民党于1927年在南京市红纸廊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分离,成立“中央党务学校”,负责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与军政时期党务与政治干部的教育训练。在蒋中正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决定筹设中央党务学校后,于是年5月20日正式通过以蒋中正为校长,5月20日即该校校庆日。南京红纸廊[注 4]也成为了嗣后政大精神上的永久校址。[26]政大的社团干部训练营也以“红纸廊”为名[27]

  • 1927年,蒋中正发动“清党”铲除党内中国共产党势力后,原先准备成立“宣传训练院”,但后来由中央党务学校取代。中央党校校训沿用1924年成立的黄埔军校校训,即“亲爱精诚”四字,并于1927年经首任校长蒋中正敲定。创校初期借用国立东南大学校舍[注 5],至该校改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注 6]后,接收校产以为为永久之校址。[28]课程着重党务及社会运动政治宣传,授课内容则分为理论、历史地理和组织。[28]
  • 中央党务学校因属军政时期重要的政治干部培训学校[28],由蒋中正亲任校长,实际负责学校运作者乃副教务主任罗家伦、副训育主任谷正纲及副总务主任吴挹峰等人。
  • 1928年12月设立蒙藏及华侨特别班,1929年2月第一期43人开学。学制两年。
Remove ads

中央政治学校

Thumb
原国立中央政治大学门楼,现存于江苏省南京市政大旧址,1953年-2011年期间作为中共江苏党校校门

中央政治学校是中国国民党训政时期培育政治及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29],当年地位类似中国共产党的“中共中央党校”或是法国戴高乐将军倡导下的巴黎政治学院[30]国家行政学院[31]蒋中正经常亲自视导校务,并对同学们发表演说。时任教育长罗家伦主张:“我们要担负起普法战争后法国政治学校的责任。我希望把这所学校办成像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巴黎政治学校相似的标准。”[32]使该校成为高级文官的摇篮,并且提供学生优厚的待遇,吸引不少民国四大名校毕业生入读进修,以求在公务部门获得职位。

校舍由当时著名的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兴建,现仅留存仿法国巴黎凯旋门兴造之大门,显示当年该校特殊的身份和地位。[33]中央政治学校时期曾在江宁县展开政治实验,该县政府组织从县长到各科科、股长等各级官员,大多是学校教师或毕业生,目的在研究及发展中国式的治理模式。[34]

  • 1929年,中央党务学校改组为“中央政治学校”[35],初设政治财政地方自治、社会经济四系,后来又增设教育外交等系。
  • 1930年,增设国民政府测验工作人员养成所,由吴南轩教授主持,专责培养国家各类考试事务人才[36]西康学生特别训练班及班。[37]
  • 1930年12月21日,设立蒙藏班,聘唐启宇为班主任,租曹都巷民房办学,入学100人。
  • 1931年,增设华侨班,次年改称大学部,以及新设地政研究班、计政学院。[37]
  • 1933年,蒙藏班升格为中央政治学校附设蒙藏学校,校舍为南京和平门晓庄师范旧址,设高中部(分普通、师范、畜牧、卫生4科)、初中部、补习班;1937年9月改为中央政治学校附设边疆学校;1941年8月改为国立边疆学校至1949年8月。以及地政研究班升级为地政学院。1934年夏成立包头康定西宁三分校。[37]1934年10月1日,包头分校正式开学,名誉校长蒋介石,学校主任张镇临,校址设在包头东门大街一处歇业的粮店大院落(今东河区东门大街第二小学),设四年制简易师范部于1934年、1935年各招生一届各50人,三年制初中部1936年招生一届50人,六年制小学部,所有学生为公费,绝大部分为汉族学生;1937年9月16日从包头疏散,前往西宁,1938年夏罗爱林接任主任,学校迁往岷县,1939年9月解散[38]
  • 1935年,设置研究部,分行政、法律、经济、财政、外交、教育等组,与大学部各学系互相配合,并新设肃州分校[注 7]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政治学校随中央政府机关迁至重庆,并将科系调整为法政、经济、外交、新闻、地政五系,尔后又成立新闻事业专修班、新闻专修科、地政专修科、会计专修科、统计专修科、语文专修科。[39]
  • 1939年,中央政治学校改组,大学部及地政学院、合作学院停止招生。设立国民政府公务员训练部[注 8],培训公务人员高等考试公务人员普通考试初试及格人员。[40]
  • 1943年,设立国民政府法官训练班[注 9],为当时全中国唯一的司法训练机关。[41]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普利策新闻学院合办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院[42][43]1942年底,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董显光陪同宋美龄赴美治病时,通过其硕士同学、时任哥伦比亚大学普利策新闻学院院长亚更曼英语Carl W. Ackerman的帮助下,获得战略情报局每年5万美元的匿名资助,1943年10月11日在重庆郊外上清寺巴县中学内正式开学,学员要求大学毕业,英语良好,首届招生32人(25男7女),蒋介石任名誉院长,董显光任院长,中宣部国际宣传处处长曾虚白任副院长,葛海乐(Harold L. Cross)教授任教务长,学员采编英文《重庆新闻》(Chungkin Reporter)。1944年6月30日第一期结业30人。1944年10月11日第二期开学,学员29人(25男4女),甘露德(Rodney Gilbert)接任教务长。1945年6月30日第二期结业。抗战胜利后无疾而终。知名校友有外交官叶公超温源宁魏景蒙沈锜沈剑虹朱抚松周森镛凌崇熙李惠苓,新闻人余梦燕王洪钧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段连城及夫人王作民吴存亚,赴美的马大仁[44]

中央干部学校

1944年三民主义青年团创立“中央干部学校”(青年干部学校),以重庆复兴关为校址,由蒋中正担任校长,其子蒋经国担任教育长。初设研究部,主要研究政治、经济,招生对象为各国立大学毕业生,三期共培训干部五百余人。后增设专修部,计有地方自治、师范、管理、生产等四科,并增设东北青年训练班。

抗战后期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时,开始附设青年军政治工作干部训练班,由蒋经国兼任班主任。[45][46][47]中央干部学校在性质及任务上,可对应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之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国立政治大学

大陆时期

在台复校

Thumb
位于校门后方的四维堂、果夫楼、志希楼,于复校初期兴建

在台复校初期学校经费承受政府各方面限制,教育部之经费运用也不够灵活及透明,导致学校各类发展受到限制,资产及校地都仅有中小型规模[51]。当时政府在高等教育的投资上显有不足[52],各类硬件条件甚至不及南京时期。因此为了增加大学自主性曾有行政法人化之提案。[53]

学术发展方面,由于缺乏医学工程学学院,造成政大在各类学术评比排名遭低估,也难以发展跨领域研究。政大与国立阳明大学台北市立联合医院结盟建立“联盟医疗系统”。亦曾与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商讨合并事宜,以期扩充理工领域的教学研究。[54]

Thumb
指南校区,达贤图书馆为其第一栋建筑
  • 2010年,行政院同意将邻近占地约10余公顷之国防部指南山庄营区核拨予政大作为校地。
  • 2012年,中国国民党委托政大管理孙中山纪念图书馆。
  • 2014年,研创总中心落成,并开设线上开放式课程
  • 2015年,国防部指南山庄营区移拨政大,成为指南校区。[57]
  • 2016年,商学院通过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的EQUIS认证。
  • 2017年,雄鹰篮球队成立。同年经校务会议投票后,将校歌“实行三民主义为吾党的使命,建设中华民国是吾党的责任”修改为“实践民主法治是我们的使命,维护自由人权是我们的责任”,并采新旧版本并行。
  • 2018年,设立创新国际学院;经校务会议投票,迁移总图书馆中内的蒋中正坐像。
  • 2019年,“国立政治大学罗家伦国际汉学讲座”成立;指南校区达贤图书馆落成;政治大学扩大学士班跨领域学位取得,并提出以教学单位人事经费的分配应考量该单位贡献度及资源使用度,来制定系所教师员额计算办法的“教学单位教师人事经费分配案”。[58]
  • 2021年,成为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成员校[59];雄鹰篮球队首次获得UBA大专篮球联赛公开男一级冠军;设立资讯学院。
  • 2022年,设立国际金融学院[60]、李元簇台湾与亚洲研究讲座、南岛研究讲座[61]
  • 2023年,学务会议、总务会议依《促进转型正义条例》分别提出讨论案表决,通过后移除四维堂内的“蒋中正遗像”(以影像存档保留原貌),以及山上校区公车站“蒋公铜像站”更名为“好汉坡站”。[62]

历任校长

政治大学前身
更多信息 校名, 姓名 ...
国立政治大学(南京市
更多信息 任期, 姓名 ...
国立政治大学(台湾台北
更多信息 任期, 姓名 ...

校园环境

Thumb
指南溪与景美溪汇流口

国立政治大学主校区位于台北市文山区,校园紧邻指南山区及景美溪新店溪,又有指南溪流经校区,邻近著名产茶聚落“猫空”。对外交通有信义快速道路连结信义区,大众运输系统则有台北捷运系统之文湖线动物园站猫空缆车,以及兴建中的环状线政大站,山上政大重划区有美国比佛利山庄之美誉。[65]宿舍建筑化南新村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指定为聚落建筑群公共行政及企业管理教育中心提供政府与企业高等人才培训,位于台北市大安区金华街,未来计划于桃园航空城设置分馆。

校区

更多信息 单位机构, 所在地址 ...

学校建筑

Thumb
果夫楼,为纪念曾任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的中国国民党政治人物陈果夫而得名。复校初期曾为行政大楼,现由理学院使用

中国大陆时期的政大以陈果夫丁惟汾余井塘张道藩程天放罗家伦等学者及中国国民党相关之政治人物执掌校政。在台复校后,校内建筑地标即多以中华民国重要人物命名,如以国父孙中山先生[66]的号为名的“逸仙楼”、及以行宪后第一任总统蒋中正[67]为名的“中正图书馆”,以为纪念其贡献,另外政大各学术单位亦多与政府各机关部门对应,如地政学系、外交学系等,皆曾为少数政大独有之学术单位。

教学单位

政大设有12个学院,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商学为主,理学院方面,以研究数学心理学神经科学为主。

文学院以教授中国文学历史哲学图书馆学为主轴,设有3个学系及4个研究所,为创校院系之一。

更多信息 文学院 ...
Thumb
文学院院馆百年楼

外国语文学院以教授英国文学斯拉夫语文、欧洲语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语言学以及东亚南亚语言及文化为主轴,自文学院分出设立。设有7个系1个研究所、2个学位学程及教学中心,外语学院是中华民国教育部指定的大学外语中心及大韩民国教育部指定的海外核心大学。

更多信息 外国语文学院 ...
Thumb
外国语文学院院馆道藩楼

理学院以教授数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物理学为主轴,由原文理学院分出设立。目前设有2个系、2个研究所、2个学位学程。

更多信息 理学院 ...
Thumb
综合院馆,由社科院、国务院与法学院共用

社会科学学院以教授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财政学公共行政学社会科学领域为主轴,目前设有7学系、3研究所及1个原住民专班与3个英语国际学程,为创校院系之一。

更多信息 社会科学学院 ...

法学院为创校院系之一,后由社会科学学院继承既有法学院建制,而法律学系独立自成一法学院。法学院之院馆仍在兴建中,因此目前与社科院及国际学院共同使用综合院馆。

更多信息 法学院 ...

国际事务学院是以教授国际关系学为主轴的专业学院,共有3个系所,现为国际事务专业学院协会成员。

更多信息 国际事务学院 ...

商学院为该校学生与教师人数最多的学院,共有8学系、2研究所,为国际商学管理联盟(PIM)成员,并通过AACSBEQUIS认证[68],为创校院系之一。

更多信息 商学院 ...
Thumb
商学院馆

传播学院前身是中央政治学校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重庆合办的新闻学院,现设有4个学系。

更多信息 传播学院 ...

教育学院,教学主轴为教育行政学以及师资培育,学校尚有一附属中学及附属小学、幼儿园等,提供教育实习资源。

更多信息 教育学院 ...
Thumb
井塘楼,原先为研究大楼,目前为教育学院院馆

创新国际学院,为政治大学国际部,任务是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产业政策等。课程以英文为主要语言,提供全球治理及商业课程、亚洲研究课程。

更多信息 创新国际学院 ...

资讯学院共有1个系与多个学位学程,亦有与中央研究院合作之博士课程,透过资讯专业技术的完整课程架构,打造资讯跨域整合与应用的学习场域[69]。2021年8月起由理学院分出设立,成为政大第11个学院。

更多信息 资讯学院 ...

公共行政及企业管理教育中心成立于1962年,由政治大学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共同成立,主要为推动高阶公务人员及商业管理教育。

Thumb
2021年改建完工的公企中心

国际金融学院共有1个硕士学位学程,为依据《国家重点领域产学合作及人才培育创新条例》(产学创新条例)设立之研究学院,目标是培育国际金融人才。2022年经教育部核准,由政大与公私立银行、金融机构产学合作合资成立。[70]座落在政大公企中心,为政大第12个学院。

更多信息 国际金融学院 ...

政大书院,作为学校的住宿书院,同时也是大学部学生的博雅教育中心。

更多信息 政大书院 ...

行政单位

行政单位多位于校园行政大楼内,负责综理校园一切行政管理及学生事务。政大学术发展基金会亦位于行政大楼内。

Thumb
行政大楼
更多信息 行政单位 ...

研究单位

Thumb
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园区,于1970年落成启用

政治大学除了有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在内的九个校级研究中心外,各学院也设有院级研究中心。

研究暨创新育成总中心

研究暨创新育成总中心[71]为校级研究中心办公室所在地,设有国际会议厅及多功能互动教室,并提供创业办公室空间。实验室方面,已有“计算、认知与行为社会科学实验室”、“教育、医疗与防灾巨量资料研究实验室”、“数位足迹探索实验室”等进驻。[72]中心一楼为展演空间,二楼为校级研究中心办公室及物理教学实验室,三楼为产学合作研究,四楼为创业育成中心,五楼为学术空间。

校级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中心为跨领域研究发展中心,支持各学院研究发展。

更多信息 校级研究中心 ...

其中的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于1953年成立,是冷战时期成立的国家级智库中心,1975年纳入国立政治大学。

更多信息 国际关系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深耕特色领域研究中心,为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计划中,政治大学的特色研究中心。

更多信息 特色领域研究中心 ...

图书馆系统

Thumb
达贤图书馆馆内三至七楼书墙区

政大图书馆,前身为1954年春季成立于志希楼的图书室,1959年10月31日独立设置图书馆。1976年中正图书馆落成后迁入现址,志希楼则转供理学院使用。截至2022年底,馆藏资源已达443万7千余册。其中实体馆藏345万余册,电子资源98万余种。[73]现与香港大学图书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有馆际合作服务,并与包含中央研究院、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国立台湾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等51所学术机构图书馆签订图书互借协定。[74]

系统馆舍包含中正图书馆(总馆)、达贤图书馆、商学院分馆、综合院馆分馆、传播学院分馆、社会科学资料中心,并受中国国民党委托管理党史档案以及孙中山纪念图书馆。[75][76][77][78]

中正图书馆

Thumb
中正图书馆

中正图书馆是政大图书馆系统总馆,开幕之初曾为台湾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至今仍典藏系统近六成实体资料。[79][80]建物共有地下1楼,地上4楼,地下悦读区为24小时开放的自习室,1楼至4楼分别为陈芳明书房、各式微缩资料区、期刊区及书库。

达贤图书馆

达贤图书馆为系统中面积最大的图书馆,包含图书馆主建物与独栋阅览室湖滨悦读小屋,位于该校的指南山庄校区最前端。于2016年获校友尹衍梁捐赠指南山庄全区规划以及新图书馆建筑,2019年取得使用执照后,于同年11月开放试营运,2020年2月25日正式启用。

该馆与中正图书馆以实体藏书为主的定位不同,馆内提供读者如个人研究室到中大型会议厅等多元的学习共享空间,馆内特藏中心设有恒温恒湿的库房,珍藏特殊实体馆藏并进行展示。

社会科学资料中心

社会科学资料中心主要保存校史档案与学术资料典藏、数码化,[81]另受中国国民党委托管理该党之近现代政治档案及孙中山纪念图书馆馆藏。

2019年因馆舍规划改建搬迁至中正图书馆。2023年并入图书馆改组为其下设之研究发展组、校史与档案组。

  • 孙中山纪念图书馆

孙中山纪念图书馆为国父纪念馆内孙逸仙博士图书馆之分馆,由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委托管理。典藏书籍来源包含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中山文化教育馆、国防研究院、孙中山长子孙科方东美赠书。

  • 校史馆

台湾复校后,1973年,先于社会科学资料中心内陈列学校相关史料,但由于校园屡经水灾,尔后于1990年,校史馆始设于行政大楼八楼东侧,2006年6月9日,校史馆经重新整修对外开放,并由李元簇题词“亲爱精诚 继往开来”,镶嵌于入口主墙。[82]2014年,政治大学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签约,获得政大在大陆时期档案资料,并将共同举行学术研讨会等交流活动。[83]

展演空间

  • 政大艺文中心[84]

艺文中心提供表演及艺文展览场地,提供师生及社区居民欣赏表演的场所。

Thumb
政大艺文中心与中心大礼堂
  • 民族学系民族博物馆

为民族学系保存各式田野调查工作时所取得之标本,以及各界所捐赠之文物展示及典藏博物馆,位于综合院馆南栋5楼。

其他

资讯服务

Thumb
资讯大楼为电算中心与资讯学院使用空间

政治大学电子计算机中心是TANet的骨干架构中心之一,是台北区的两中心之一,另一中心为台湾大学计算机中心,政大负责新北市基隆市的局域网络服务,在IPv4IPv6的架构下,依据亚太网络资讯中心台湾网络资讯中心的规范,政大所发出的IPv4位置以140.119开头,IPv6位置以2001:288:2000::/36开头。[85]

政大出版社

政大出版社[86](英语:Chengchi University Press),成立于2007年,由校级出版委员会下设立机构,出版方向为人文、社会科学、法学、商管等领域之学术研究成果,为教育部支持的“大学出版社联盟”成员之一。[87]

体育场馆

Thumb
体育馆,同时为雄鹰篮球队主场

体育场馆由体育室负责管理事宜,目前该校共有以下场地供师生及社区民众运动休闲空间:

  • 体育馆
  • 游泳馆
  • 网球场
  • 田径场
  • 道南河滨公园

以下场地位于环山道上:

  • 健行步道
  • 体育园区

身心健康中心大楼

身心健康中心依据“长期守护校园心理健康计划”及《学生辅导法》设立,负责校园内学生及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目前有公共卫生宣导、心理咨商服务及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政大门诊部等服务,身心健康中心设有道南分馆,提供个别咨商与表达性艺术治疗及外语咨商服务。[88]

学生活动

学校活动

文化杯

1968年12月12日,在四维堂举办首届文化杯歌唱比赛,举办项目有合唱、独唱。其名称可能源自同年发起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1969年创办舞蹈项目,但随参与学系减少已停办,而合唱比赛则延续至今,成为政大校园例行活动之一。演唱指定曲固定为“政大校歌”及一首自选曲,主办单位为学务处课外活动辅导组,协办单位为振声合唱团。[89]文化杯为凝聚各学系向心力的重要活动之一,也通常为政大新生第一个参加的校际活动。至2016年,文化杯合唱比赛已举办了50届。[90]

包种茶节

旨在配合大学多元入学,针对尚在高中就读之学生及其家长,与有意愿报考政大研究所或在职专班之大学生及社会人士,提供政大各院系所之特色介绍和解说的活动,包种茶一名由来为文山区特产文山包种茶[91]

金旋奖

金旋奖早期是代联会主办的学生歌唱比赛,根据校刊记载最早可能始于1980年3月。在1990年左右开始因为与电视台、报社的合作,增加能见度,也使得金旋奖受到相关的注目,尔后参赛资格逐渐开放给全国大专院校学生参加。

政大节

政大节旨在纪念国共战争中捐躯之政治大学校友,1982年正式开始列入政大之节日中,每年12月20日为“政大节”,当日会于文学院前方之“精神堡垒”举行纪念仪式。[92]

校园媒体

政大人

于2020年9月发行的官方刊物,合并原有的《政大校讯》及《政大校友》电子报,采月刊形式发行,每期规划八个版面。创刊目标在于透过资源整合,提供本校各项讯息,让所有政大人在分享与沟通当中,更了解、关怀及认同母校。同时亦将办学成果广泛周知,触及社会大众。

政大之声

隶属于政大传播学院的实习广播电台。依据学校实习无线广播电台设置使用管理办法设立之校园实习电台,收听频率为FM88.7,电波收听范围为政大校园及邻近社区,另有提供网络串流收听服务。

大学报

隶属于政大新闻系的实习报刊,由大学报杂志社发行,主要编辑团队为新闻学系学生,是一份以大学校园生活为主要诉求的刊物,另有提供线上新闻阅读。

体育校队

雄鹰篮球队

Thumb
政大雄鹰夺下111学年度大专篮球联赛公开男一级冠军,完成队史首次三连霸

2017年成立的大专男子篮球队,目前属于中华民国大专院校体育总会主办的大专篮球联赛公开男一级。

2021年,首次拿下109学年度公开男一级冠军。[93]2022年,再次拿下110学年度公开男一级冠军,完成队史首次的二连霸。[94]111学年度赛季以71:61击败健行科大篮球队完成三连霸。112学年度赛季以92:59再度击败健行科大篮球队,自大专篮球联赛切割后首支完成四连霸队伍。113学年度赛季以88:70再度击败健行科大篮球队,自大专篮球联赛切割后首支完成五连霸队伍。

橄榄球队

成立于1961年,2021年于全国大专校院运动会7人制橄榄球赛一般组(乙组)获得冠军。

校友

Thumb
国立政治大学毕业典礼

政治大学校友[注 12]多活跃于政府及工商业等相关领域,包含担任中华民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重要官职;国际性组织如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的国际公务员;大中华各大企业的管理阶层,也多见政大校友的身影,在民国时期,更是中国的政治菁英培育中心,吸引不少如民国四大名校毕业生申请就读。

中华民国副元首,包含副总统;行政机关,如行政院等五院院长[注 13],及内阁部长与地方政府首长等官员;民意机关,如多位立法院立法委员,及地方议会议员;司法机关,如司法院大法官法官检察官等职务也都多见政大校友。中华民国政府撤离大陆后,国立政治大学与国立台湾大学在位于台湾国内的政府机关内形成两大校友集团,一般有所谓“政大帮”与“台大帮”之称[95][96][97]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及党务部门中,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最高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机构,也可见到政大校友。[98][99]

此外,政大也培育出多位学术界人士,如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即为中央政治学校时期的校友;香港中文大学校长一职,也曾由政大校友担任。学术研究机构方面,如中央研究院,也有多位政大校友获得院士头衔。政大教育学院也设有校长培训中心,为国家培训教育领导人才。

媒体界方面,政大校友也多任职于新闻业广播电视音乐电影等领域,在大中华演艺圈内,亦不乏政大校友。[100]

艺术文化界方面,政大也诞生了许多知名作家艺术家表演家以及评论家[101]

体育界方面,政大校友中,亦有奥林匹克运动会金牌得主。

杰出校友

政治大学在2011年首度建立《国立政治大学杰出校友遴选办法》[102]来办理杰出校友遴选,截止2019年,已有30余位校友被选为政大杰出校友。

校友会

政大校友会目前共有以下各地校友分会,提供校友联络感情并凝聚向心力,全球校友会各项联系事宜,由政治大学秘书处筹办,最新讯息可参见国立政治大学全球校友服务网[103]

国立政治大学校友会全球分会一览表(2014年11月)
更多信息 大中华地区, 亚洲及大洋洲 ...

学术研究

大众传播方面,国立政治大学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及新闻人才的主要机构[104],中央政治学校时期,曾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办新闻学院,并早于燕京大学复旦大学创立,其后并称为当时中国新闻学院三校之一。[42][43]

法律政治方面,中央政治学校是当时国家唯一的司法官训练中心,为今日法务部司法官学院的前身,该校并负有国家文官学院的职责,培训通过公务人员高等考试普通考试的人员。[40]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注 14]并称为中华民国的“文武两校”,为当时的中国培养军官文官[1][29]

管理学商学方面,国立政治大学为首间提供中文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的学府,商学院同获得了AACSBEQUIS认证,并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设立公共行政及企业管理教育中心。并与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签约合作,共同成立管理会计学程。[105]

语言学方面,国立政治大学为台湾首间设立外语学院的公立大学,除了提供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韩语土耳其语日语越南语阿拉伯语俄罗斯语波兰语捷克语等之外,尚有共26种外语课程,在201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现代语言”类别排名介于全球第50-100名区间。 [106]且与阳明大学共设的“脑造影中心”,及校级的“心智大脑与学习研究中心”,皆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支持。外语学院也接受韩国政府韩国学中央研究院的海外核心大学计划补助。

文学方面,国立政治大学于英国文学俄国文学及中国文学为国内研究先驱。国立政治大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华语教学之研究上皆有一定声誉。[107] 此外该校台湾文学研究所开设之东亚文学研究中心暨台湾文史研究中心,拥有不少相关领域书籍及资料[108],并另与国立台湾大学固定合办“台政台湾文学研究生研讨会”。政大现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开课教授当代东亚文学、电影、文化之课程。[109]

大学排名

学术交流

学术联盟

医疗合作

2006年12月23日,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国立阳明大学与国立政治大学三方,签定学术合作合约,建立通识教育及生物科技管理学程合作模式,学习美国哈佛大学与周边教学医院之“联盟医疗(Partners HealthCare System)”整合,结合人文科学、医疗服务及医学研究的资源,以及发展人工智能与医疗的结合。[110][111][112]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在政治大学健康中心大楼设有政大门诊部,以规划“打造首都健康大学城”为目标[113],服务对象为社区民众、政大教职员及学生。[114][115]

校际合作

通识课程方面,目前签有相互合作合约的学校包含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国防医学院台北医学大学,合作通识课程有艺术医学方面课程。商学院科技管理研究所也与阳明大学共同提供“生物科技管理学程”。[116]国立清华大学中央研究院合作开设博士学位学程。[117][118]

国立政治大学并与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及中央研究院合作进行故宫馆藏文物数码化计划,并共同推动人文学产学发展。[119][120][121][122]

国际交流

政大与全球各地高等教育机构缔结学术交流,由国际合作事务处专职负责[123]。缔约机构所在地区跨越五大洲,总计超过500所。政治大学也为多个国际学术组织会员,如亚太商学院联合会AAPBS、资讯学院联盟、亚洲博雅大学联盟、国际商学管理联盟等。

国际关系研究方面,政大设有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国际事务学院,目前该学院为APSIA成员之一,且专注于区域安全、亚太东南亚研究、两岸关系中国研究,与多所大学有合作关系,如剑桥大学美利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杜克大学京都大学以及国防大学等。[124][125][126]

政大与亚洲主要大学,如复旦大学庆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延世大学等共同举行联合经济研讨会,至2018年已经进行到第十二届。[127]

政大与中国大陆港澳地区多所大学成为学术交流缔约学校。港澳地区由国际合作事务处国际教育组负责,中国大陆业务原由副校长及秘书处配合办理,后移至国际合作事务处成立大陆事务组推动办理,政大书院也为亚太高校书院联盟的成员。[128][129]并与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等校签有合作交流协议。[130]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131]中国科学院[132]有学术交流往来。

国立政治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性质及背景相近,皆是以发展人文学科及社会科学领域为主的大学,并两校前身份别为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党校,两校也培养出不少政治家首席执行官,现政大与人大合作关系密切,并有多项学术往来。[133][134][135][136][123]

国际缔约学校地区一览表

学术伦理

国立政治大学依据《学位授予法》以及《教育部专科以上学校学术伦理案件处理原则》授权订定违反学术伦理审议办法。其中违反伦理的情况如:造假、变造、抄袭、由他人代写、未经注明而重复出版公开发行、大幅引用自己已发表之著作、以翻译代替论著等,以及其他违反学术伦理行为。经学院院务会议组成调查委员会调查确定有违反学术伦理者,会被撤销学位并注记退学。也会将该违反学术伦理论文及作者通报国家图书馆及各学术机构。[137]

学士班学业成绩退学制度

根据《国立政治大学学则》规定,除了领有身心障碍手册或经相关委员会鉴定为身心障碍学生之外,学士班学生连续2次或累计3次学期学业成绩不及格科目之学分数达该学期修习科目总学分一半者,应令退学,海外学生则放宽至三分之二。2019年,经政治大学第204次校务会议,删除学士班成绩退学制度相关条文。[138]同时根据《学则》规定,如在修业年限内未完成毕业学分标准,仍会被退学或勒令退学。

注释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