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九龙巴士32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九龙巴士32线是由九巴营运的一条香港巴士路线,来往石围角及奥运站,途经象山邨、梨木树、北葵涌(和宜合道)、华员邨、长沙湾、深水埗(荔枝角道)及旺角。
Remove ads
历史
- 1981年9月7日:32M线投入服务,来往石围角及旺角地铁站,以配合石围角邨落成。
- 1981年12月10日:往石围角方向不再绕经大陇街。
- 1982年5月16日:由旺角地铁站延长至大角咀码头,并更改路线编号为32线,以配合地下铁路荃湾线全线通车。
- 1982年7月20日:往大角咀方向驶至石围角路后,改经象鼻山路西行、荃锦交汇处及象鼻山路东行。
- 1984年9月9日:增设由荔枝角医院往石围角之分段收费。
- 1988年4月9日:受城门隧道工程影响,象鼻山路和石围角路须实施大规模改道及重建,总站迁往象鼻山路西行石围角邨停车场外,直至1989年12月29日迁回原址。
- 1989年12月29日:因应5号干线通车,象鼻山路不能通往和宜合道,来回程改经二陂圳路、三栋屋路及和宜合交汇处。
- 1990年4月24日:往大角咀方向绕经象山巴士总站。
- 1991年10月22日:往石围角方向改经全段荔枝角道,不经界限街、海坛街、钦州街及医局街。
- 1992年:此路线往石围角方向于旺角多次改道,以配合上海街逐步改为单向南行:
- 1995年5月8日:大角咀总站迁往位于新填海区的临时总站。
- 1995年10月5日:改经樱桃街隧道及临时总站外回旋处出入总站,以配合大角咀填海区新路通车。
- 1998年7月19日:大角咀总站迁往同月10日启用的奥运站公共运输交汇处。
- 1999年5月18日:往石围角方向改经大南西街、长义街、长荔街及长沙湾道前往青山道,不再绕经美孚地铁站。
- 1999年8月25日:往奥运站方向绕经石篱(大陇街)巴士总站。
- 2000年7月9日:往石围角方向绕经象山巴士总站。
- 2001年12月23日:往石围角方向绕经榉树街、晏架街、槐树街及福全街前往旺角道,代替直行樱桃街、亚皆老街及新填地街[2]。
- 2000年代初期:往奥运站方向不再停靠荔枝角道“深水埗运动场”站。
- 2004年10月2日:增派空调巴士行走[3]。
- 2005年10月30日:往奥运站方向增设樱桃街“帝柏海湾”巴士站。
- 2007年12月2日:配合两铁合并,九巴改称奥运站为奥运铁路站。
- 2008年6月2日:往石围角方向驶至长义街后,改经长茂街、长顺街及大南西街返回长沙湾道,不经长荔街,以配合港铁“荔枝角站长荔街行人隧道及新出入口工程”[4][5]。直至2010年10月26日,有关行人隧道正式启用,往石围角方向驶至大南西街后,直接左转往长沙湾道。
- 2010年10月25日:受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城门通风楼兴建工程影响,象山巴士总站当日上午十时起永久封闭,往石围角方向原设于该总站内的“象山邨东路”中途站,移至对面行车线的“象山邨秀山楼”巴士站[6]。
- 2011年8月1日:提升为全空调服务[7]。
- 2015年12月31日:增设到站时间预报。
- 2018年12月1日:往石围角方向于晏架街后改为直驶旺角道,不经槐树街及福全街[8]。
- 2020年11月23日:往奥运站方向增设荔枝角道“丽翠苑”站[9][10]。
Remove ads
服务时间及班次
Remove ads
收费
全程:$7.8
|
Remove ads
使用车辆
于八十年代初开线时以“鸡车”利兰胜利二型行走,期间并出现装上“都普”车身的“黑金刚”丹尼士喝采型作支援,退役后换入利兰奥林比安巴士11米非空调巴士(S3BL)或都城嘉慕11米行走(S3M)双层非空调巴士为主帅。
本线现时使用1辆亚历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12米(ATEE)及4辆Enviro500 MMC 12米(ATENU) 及2辆 富豪B9TL 12米 (AVBWU)
行车路线

石围角开经:石围角路、二陂圳路、三栋屋路、和宜合交汇处、象山邨西路、掉头支路、象山邨西路、和宜合交汇处、和宜合道、大陇街、石篱(大陇街)巴士总站、大陇街、和宜合道、青山公路-葵涌段、蝴蝶谷道、荔枝角道、上海街、亚皆老街、樱桃街及海景街。
奥运站开经:深旺道、樱桃街、大角咀道、榉树街、晏架街、旺角道、弥敦道、荔枝角道、大南西街、长沙湾道、天桥、青山道、青山公路-葵涌段、和宜合道、和宜合交汇处、象山邨西路、掉头支路、象山邨西路、和宜合交汇处、三栋屋路、二陂圳路及石围角路。
客量
由于长沙湾的工商业区、食肆等主要地点或设施大多集中在长沙湾道沿线及以北一带,与一众行经长沙湾道或青山道/元州街的路线相比,需途经全段荔枝角道的本线站位甚为不便。其次,与大多数同由奥运站/维港湾/柏景湾开出前往新界的路线(如33A、37线等)直驶樱桃街不同,本线回程需绕经一段大角咀内街(榉树街、晏架街),受到其一带之塞车影响,经常导致抵达旺角时的班次相当不稳定,甚至出现脱班问题,情况又以下午繁忙时间为甚。再加上本线班次并不频密,沿线除了石围角及象山邨外的其他服务区域有31B、35A、36A、36B线等多条较频密或离目的地步程较近的路线竞争,故非繁忙时间客量只属一般。
根据2014-2015年度巴士路线发展计划,此路线最繁忙一小时载客率为74%,非繁忙时段的一小时最高载客率则为30%。
昔日的九龙巴士32线
第一代32线于1962年6月16日投入服务,来往荃湾码头及城门水塘,直至1982年5月2日被32R线及专线小巴82线取代。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