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刃刺虾属
放射齒目的一属节肢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奇美拉刃刺虾(学名:Laminacaris chimera)是刃刺虾属 (学名:Laminacaris)的唯一物种,是节肢动物门、恐虾纲、放射齿目。[1]该物种在中国发现,[4]发现的三件化石都较为完整[1]。除了在中国发现,也在美国宾州发现疑似是该属的前附肢化石。[2]刃刺虾有着迄今最长的前附肢,也有可能是提醒第二大的奇虾科、抱怪虫科类群的物种。[5][6][7]刃刺虾过去被认为是其他物种且前附肢有一些的特征是来自于放射齿目各科的型态[1][8],所以目前刃刺虾的分类与开拓虾属一样尚未分进任何科。[9][10]
Remove ads
发现

刃刺虾的标本都是在中国云南东部昆明筇竹寺組(Chiungchussu Formation)玉案山段( Yu’anshan Member)发现的:
- 在海口镇(Haikou area)的麻坊阶层(Mafang section)发现编号为RCCBYU 10251(正模标本)、YKLP 13338的标本(副模标本)
- 澄江市的凤口佋阶层(Fengkoushao section)发现编号为CJHMD 00003(副模标本)的化石标本。
三个标本几乎完整或完整保存整个前附肢,由郭晋(Jin Guo)等人将标本发表。[1][注 1]
2019年,史蒂芬·帕茨(Stephen Pates)和[[艾莉森·C·戴利|艾莉森·C·戴利]](Allison C. Daley)在美国国立自然史博物馆的馆藏中发现两具于1979年产自金泽斯組(Kinzers Formation)的化石(编号为USNM 213993/PA 394和USNM 90827A/PA 393)可能为薄刃虾未定种(?Laminacaris sp.)的前附肢,而非德里克·布里格斯(Derek E.G. Briggs)推定的宾州光滑虾相似种(Anomalocaris? cf. pennsylvanica),但是保存的不完整,前后的部分并未保存。[2]
Remove ads
命名
刃刺虾的属名Laminacaris,开头为拉丁语的“lamina”,意思细薄的刀片,描述其前附肢很锋利;“caris”的意思是“虾”,是恐虾纲学名的常用后缀。种加词“chimera”为希腊神话的奇美拉,是一种由许多物种拼凑起来的怪物,意指表其前附肢不同部分与其他放射齿目物种相近。[1]
型态
刃刺虾与许多放射齿目的物种一样,目前仅发现头部的前附肢化石,尚未发现其他部位。[1][11]
前附肢最长约28厘米以上,是目前发现过最长的前附肢。总共有15节,其中有两节用于连接头部以及剩余的13节。节腹侧所突出的刺,称作“前附肢棘”(endite);前附肢棘还有更小的刺,称作“前附肢辅棘”(auxiliary spine)。[1]
第二节有根在末端突出的前附肢棘,上面有一根更指着前附肢末端的前附肢辅棘。剩余的13节中,每节外观都类似长方形,其高比宽还要长。每节都会被三角形的节膜(membranous)隔开。第三至第十四节的腹侧中间皆有一根前附肢棘。其尺寸随着偶数节或基数节的变化轮流交替。第三节的前附肢棘最大且更为粗壮,还稍微靠近第二节的前附肢棘,形成一个分叉。第三节的前附肢棘后缘有五较大的前附肢辅棘,前附肢辅棘越往下方逐渐变大,其中间隔着更小的前附肢辅棘,前缘的三分之二的部分有一根朝第一节的前附肢辅棘。第四到第十四节上的前附肢棘长度小于节的高度,整体看起来会逐渐往末端弯曲。第三节以后的前附肢棘的后缘仅有四根前附肢辅棘。第五节与第七节的前附肢棘大小差不多,有可能还稍微大一点。第九节到第十五节的背侧末端皆有外突出、向前弯曲的刺。第十五节的末端存在一根非常微小的刺。[1]
生态
奇虾与抱怪虫的前附肢捕食模拟图
图为斯蒂芬山抱怪虫
(Amplectobelua stephenensis)的前附肢捕食模拟图
(Amplectobelua stephenensis)的前附肢捕食模拟图
图为加拿大奇虾
(Anomalocaris canadensis)的前附肢捕食模拟图
(Anomalocaris canadensis)的前附肢捕食模拟图
刃刺虾结合了奇虾和抱怪虫的捕食方式,且两物种皆是抓捕猎物的游动捕食者。刃刺虾有着抱怪虫的特征,透过其粗壮的前附肢棘以及前附肢爪状的末端,可以牢固地抓住猎物。该物种也与奇虾相似,节与节之间还隔着三角形的节膜,大小轮流交替的前附肢棘还有指向前附肢末端的前附肢辅棘,使前附肢非常的灵活。刃刺虾可以锋利的前附肢辅棘切割猎物。[1]
分类
最初侯先光等人,于2004年出版“The Cambrian Fossils of Chengjiang, China”一本书,此书提到发现刃刺虾的化石标本"RCCBYU 10251",但当时认为是帚刺侯氏虾的亲近种。[3]2014年,耶鲁大学的雅各布·温瑟尔(Jakob Vinther)等人最初画出了刃刺虾的前附肢复原图但是将其当成帚刺侯氏虾的亲近种。[8]直到2018年,由郭晋等人将此物种重新命名并发表。[1]
目前关于刃刺虾属于哪一个科仍不确定,但大致类似于抱怪虫科与奇虾科的类群。而与抱怪虫属和兰氏虾属(Ramskoeldia)都有几个相似的点,例如:附肢的第一节有较大的刺,且第五节的刺长度略微大于第三内叶——这两者,尤其是后者通常被认为是抱怪虫科的特征。但是,小刺数量不是奇数或是柄节数量不是三等一些特点使得刃刺虾可能并非抱怪虫科的一员。[1]
对于最新的研究而言,刃刺虾属于最基干的抱怪虫科成员,或者位于(奇虾科-抱怪虫科)共祖的基干位置。[12]
Remove ads
注释
资料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