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发达社会主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发达社会主义(俄语:развитой социализм),又称现实社会主义[1](реальный социализм),是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国家在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时期流行的意识形态术语,以指称代该时期各国共产党所推行的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2]。主要提出者是米哈伊尔·苏斯洛夫。
定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真实的社会主义”或“现实社会主义”一词逐渐成为东欧集团国家描述自身政治经济制度及其社会模式的主要委婉语。法律上通常被称为“(民主)人民共和国”的这些国家由共产党所统治,其中一些国家实行专制统治,并且采用计划经济模式和宣传社会主义和/或共产主义作为其意识形态。 引入“真实的(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主义”一词是为了解释所传播的意识形态框架与这些国家社会面临的政治和经济现实之间的明显差距[3][4][5]。 正如美国共产党活动家欧文·西尔弗(Irwin Silber)在 1994 年所说的那样:
“现实社会主义”一词(尽管有引号)并不是一种讽刺。事实上, 虽然显然含有隐含的讽刺意味,但是该短语本身是由苏联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创造的,并且被苏联共产党及其支持者广泛使用,用于与那些提出与苏联发展的制度显著不同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人进行论战。它的要点是, 苏联模式的各种替代方案只存在于其拥护者的头脑中,而“真正的社会主义”存在于现实世界中[6]。
Remove ads
起源
1967年,在纪念十月革命五十周年时,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首次表示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
1971年,在苏共二十四大上,肯定了“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结论。
1977年,苏联把“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这一说法写入宪法当中。
1982年,勃列日涅夫逝世。
1983年,苏联领导人尤里·安德罗波夫宣称:“苏联正处于‘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的这一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
1985年,“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说法从理论刊物中逐渐消失。
基本特点
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提出者米哈伊尔·苏斯洛夫将“发达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十条:
- 利用科技革命最新成就,保证生产力高度发展;
- 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和集体农庄合作社;
- 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的福利;
- 完善按劳分配原则;
- 加强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巩固劳动阶层的联盟;
- 在民族平等和共产主义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发展各民族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
- 把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转变为共产主义的全民国家;
- 提高人民的文化程度和政治觉悟,形成科学的马列主义世界观;
- 加强共产主义兄弟国家的合作;
- 加强党对社会生活一切领域的领导。
在中苏论战中所起的作用
真实的社会主义一词的另一个方面与中苏论战和苏联及其卫星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及毛泽东主义的追随者之间的其他意识型态分歧有关。受中国所启发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苏联思想的“激进左翼”替代品,它声称苏联不再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背叛了革命。为了反驳修正主义的这一主张,苏联人将他们的版本称为“真实的社会主义”,暗示他们认为其他社会主义模式是不现实的[9]。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