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民国全国运动会
中華民國兩年一度的綜合性運動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华民国全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是中华民国国内规模与等级最大的综合运动会,始办于晚清宣统二年(1910年)。1949年以前因为局势动荡,间隔不规则的举办,到1948年共举办了7届。在中华民国大陆时期(1912-1949年)实际举办过六届(第1届为辛亥革命后追认)。现在于中华民国自由地区举办的中华民国全国运动会,则是由“台湾省运动会”(简称台湾省运、省运会)和“台湾区运动会”(简称台湾区运、区运会)改制而来,参赛代表团以直辖市、县、市为单位。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9月12日) |
Remove ads
简介
“台湾省运动会”从1946年第1届开始,到1973年为止,总共举行过28届。1974年起,因应台北市、高雄市升格为直辖市,名称改为“台湾区运动会”。1999年起,为因应台湾省虚级化,故更名为全国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
此外,为推广非奥亚运的运动,另举办参与资格较容易的中华民国全民运动会(简称全民会),亦为每两年举办一次,但与全运会交叉举办。全运会与全民会均由教育部体育署主管相关事务。
比赛项目
|
历届赛事
- 共举办过7届赛事(1910-1948年),因为国家局势动荡,间隔不规则地举办。
Remove ads
- 台湾省运动会自1946-1973年共举办过28届赛事,每年一届。
日本战败后,中华民国接收台湾,台湾省开始举办省内单独的运动会。1949年国民政府播迁台湾,之后全国性运动会便与台湾省运动会合并。因此在1948年,中华民国曾举办过两次运动会:在上海市的第7届全国运动会与台南市的第3届台湾省运动会。
- 后来更名为“台湾区运动会”(1974-1998年),共举办过25届赛事,每年一届。
大会史上“最成功的区运会”为1992年,时任宜兰县县长游锡堃以“区域振兴”为目的、“乡下人办喜事”方式办理台湾区运动会。
时任台湾省政府主席连战于1990年10月同时核准两年的区运承办权:1992年宜兰县、1993年桃园县。由于是我国史上第一次有民主进步党籍县长办理区运,筹备时间只有两年,加上宜兰县又是缺乏经费的小县、体育成绩不佳、没有办理经验等,因此体育界、政治界都不看好。但是结果出人意料,该次区运被誉为“最省钱的区运会”[1]。宜兰县区运奖牌数在未花钱挖角下,也从前一年的3面金牌跃升至22面金牌[2],成为依“人口比”全国金牌数第一名的县市[3]。
- 台湾省经修宪虚级化后更名“全国运动会”(1999年至今),每两年举办一届。
Remove ads
会旗介绍
中华民国全国运动会的会旗设计者为王振富先生,其设计理念如下:
以中华民国国旗的青天、白日、满地红为主色泽,再构成一个梅花造型,象征继往开来的独特风格形象。整个型态表现出一个动态的大滚球不停的运转着,也不断的缔造无限的希望与辉煌的佳绩,发挥各族心连心与体育文化的相互交流。
竞赛成绩
详细请见外部链接各届年度报告书
各年度奖牌统计(仅统计1999年以后)
详细请见外部链接各届年度报告书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