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圆桌会议(印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于1930至1932年间举行,前后共三次的圆桌会议(印度)(英语:Round Table Conferences (India))是由英国政府与印度政治人物共同组织的一系列和平会议,目的为讨论在英属印度进行的管治体系改革。[1]会议从1930年11月开始,到1932年12月结束。它们是根据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向时任印度总督爱德华·伍德勋爵与时任英国首相拉姆齐·麦克唐纳所提的的建议,[2][3] 以及由印度法定委员会英语Simon Commission(又称西蒙委员会)在1930年5月提交的报告而举行。当时印度内部对Swarāj英语Swarāj(自决)的要求日益升高。来自印度的重要与会者有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特杰·巴哈杜尔·萨普鲁爵士英语Tej Bahadur SapruV. S. 斯里尼瓦萨·萨斯特里英语V. S. Srinivasa Sastri沙洁福爵士、K. T. 保罗英语K. T. Paul米拉贝恩英语Mirabehn。在1930年代,许多英国政治家认为印度需要朝自治领地迈进。然而印度与英国的参与者之间存在重大意见分歧,导致这前后三次的会议最终未能提出解决之道。会议中主要讨论的议题均与印度及其管治体系有关。

Remove ads

第一次圆桌会议(1930年11月-1931年1月)

会议于1930年11月12日在伦敦上议院皇家厅(Royal Gallery House of Lords),由当时的英国皇帝乔治五世正式宣布开幕,[2]由英国首相拉姆齐·麦克唐纳担任主席。拉姆齐·麦克唐纳也担任少数族裔代表小组委员会的主席,而他的儿子马尔科姆·麦克唐纳在会议期间则负责与桑基勋爵英语John Sankey, 1st Viscount Sankey担任主席的宪法委员会,进行联络工作。[4]此次会议中最杰出的顾问之一是一位拥有三十年经验的印度文职官员 - 马尔科姆·黑利爵士英语Malcolm Hailey, 1st Baron Hailey。委员会中重要的自由党成员 - 雷丁勋爵"非常清楚印度一旦独立可能引发的麻烦"。[5]曾在西蒙委员会任职的克莱门特·艾德礼勋爵希望早日解决问题,但遭到1945年才重新执政的保守党阻挠。塞缪尔·霍尔勋爵英语Samuel Hoare, 1st Viscount Templewood向当时英国内阁发出一份备忘录,建议为印度政府采用联邦制方案,以 "让印度有可能获得责任政府的表象,同时又能保留英国的实际控制权"。[6]这个想法由印度土邦提出,其他印度自由党领袖(包括特杰·巴哈杜尔·萨普鲁爵士)对此表示欢迎。当时已是少数派的工党政府希望赢得议会中自由党和保守党同僚的支持,以在印度建立一个在中央和省级层面能"回应人民需求"的政府,以及一个保守的立法机构。

当时英国的八个政党有十六名代表出席。来自英属印度的政治领袖有五十八名,土邦代表则有十六名,合计为七十四名。然而,印度国民大会党和印度商界领袖并未出席此次会议。他们中有许多人,包括甘地在内,都因参与公民不服从运动而被监禁。[7]这种不出席而展现的抵制注定会议会失败。爱德华·伍德勋爵发表一份具争议性的声明,宣布印度最终应被授予自治领地地位。导致保守党不满,当时属于保守党的温斯顿·丘吉尔爵士表示:"整个会议都受到社会党(即工党)的操纵和控制,目的就是为达成他们从一开始就设定好的目标,也就是在中央层级,建立一个由印度人自己管理、并对其人民负责的政府。"。[8]

与会者

  • 以顾问身份出席的官员:马尔科姆·黑利爵士、C. A. 因内斯英语Charles Alexander Innes、A. C. 麦克沃特斯(A. C. MacWatters)、亨利·G·黑格爵士英语Harry Graham Haig及L. W. 雷诺兹(L. W. Reynolds)
  • 印度土邦代表团职员:
    • 海德拉巴:理查德·切内维克斯-特伦奇爵士(Sir Richard Chenevix-Trench)、纳瓦布·马赫迪·亚尔·容格(Nawab Mahdi Yar Jung)、艾哈迈德·海珊英语Ahmed Hussain、雷金纳德·格兰西(Reginald Glancy)
    • 南印度土邦:T. 拉加瓦亚英语T. Raghavaiah
    • 巴罗达土邦:V. T. 克里希纳马查里
    • 阿尔瓦尔土邦:F.N. 汗英语Fateh Naseeb Khan
    • 奥里萨邦土邦:K. C. 尼奥吉英语Kshitish Chandra Neogy
    • 王公院特别组织提名:L. F. 拉什布鲁克·威廉姆斯英语L. F. Rushbrook Williams、卡齐·阿里·海达尔·阿巴西(Qazi Ali Haidar Abbasi)、贾马尼·达斯(Jarmani Dass)、A.B. 拉特英语Anna Babaji Latthe及D. A. 苏尔韦(D. A. Surve)
  • 秘书处:S. K. 布朗(S. K. Brown)、V. 道森(V. Dawson)、K. S. 菲茨(K. S. Fitze)、W. H. 路易斯(W. H. Lewis)、R. J. 斯托普福德(R. J. Stopford)、约翰·科特曼英语John Coatman马尔玛杜克·比克达尔潘尼迦N. S. 苏巴·拉奥英语N. S. Subba Rao杰弗里·科贝特英语Geoffrey Corbett、A. 拉蒂菲(A. Latifi)及G.S. 巴杰帕伊英语Girija Shankar Bajpai
  • 总秘书处:R. H. A. 卡特(R. H. A. Carter)、米安·阿卜杜勒·阿齐兹(Mian Abdul Aziz)、W. D. 克罗夫特(W. D. Croft)、G. E. J. 简特(G. E. J. Gent)、B. G. 霍兹沃斯英语B. G. Holdsworth、R. F. 穆迪(R. F. Mudie)及G. S. 拉贾迪亚克沙(G. S. Rajadhyaksha)
Remove ads

会议进程

会议的第一阶段先举行六场全体会议,代表们在会中提出他们的问题。随后成立九个小组委员会,以处理多个不同的事务,包括联邦结构、省级治理系统、信德省与西北边境省(后称开伯尔-普什图省)的地位、国防和少数族裔事务等。[9]接着是对联邦结构、省级治理系统、少数族裔、缅甸、西北边境省、选举权、国防和信德省等小组委员会报告的讨论。之后又举行两场全体会议和一次最终的闭幕会议。[7]由于印度国民大会党缺席,会议难以取得进展,但仍得到一些成果。英国首相在日记中写道,"参与者并没真正关注印度的整体利益。他们只关心自己所代表的社群(例如穆斯林、印度教徒、受压迫阶级)或阶级(例如地主、工商业者)的利益,以及如何争夺保留席位(参见印度保留政策)的比例。这种争斗和自私,才真正暴露印度政治最丑陋的一面"。[10]

由特杰·巴哈杜尔·萨普鲁提出的"全印联邦"想法,成为会议的讨论核心。[11]所有与会团体都支持这个概念。土邦同意这项联邦提案,但前提是必须保障其内部主权。全印穆斯林联盟也支持联邦,因为他们一向反对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而英国则同意在省级层面引入代议制。

Remove ads

第二次圆桌会议(1931年9月-1931年12月)

第一次圆桌会议以失败收场后,英国意识到他们需要印度国民大会党参与。甘地及其他国民大会党领袖于1931年1月26日从狱中获释。随后的讨论促成《甘地-欧文协议》签订,国民大会党因而同意参加第二次圆桌会议。

麦克唐纳仍是英国首相,但此时他领导的是一个由保守党席次占多数的联合政府(又称"国民政府"),塞缪尔·霍尔勋爵被任命为新的印度事务大臣。

与会者

、罗伯特·汉密尔顿、洛锡安勋爵、雷丁勋爵

  • 印度土邦代表:阿尔瓦尔土邦统治者、巴罗达土邦统治者、达尔邦加土邦统治者、博帕尔土邦统治者、比卡内尔土邦统治者、柯契土邦英语Cutch State统治者Khengarji III英语Khengarji III、多尔布尔土邦统治者、印多尔土邦统治者、查谟和喀什米尔土邦统治者、卡普尔塔拉土邦英语Kapurthala State统治者、纳瓦纳加尔土邦统治者、帕蒂亚拉土邦统治者、雷瓦土邦统治者、桑格利土邦统治者、科里亚土邦统治者、萨里拉土邦英语Sarila (state)统治者、包纳加尔土邦英语Bhavnagar State统治者、巴罗德土邦统治者、瓜廖尔土邦统治者、海德拉巴土邦首相、迈索尔土邦首相、凯拉什·纳拉因·哈克萨尔上校(查谟和喀什米尔土邦大臣)、特拉凡哥尔土邦统治者及帕蒂亚拉土邦统治者。
  • 英属印度代表:
    • 印度政府:C. P. 拉马斯瓦米·艾耶尔、纳伦德拉·纳特·劳及M. 拉马钱德拉·拉奥
    • 印度国民大会党:圣雄甘地(他是国大党的唯一代表)。
    • 穆斯林:阿迦汗三世、[a] 肖卡特·阿里英语Shaukat Ali (politician)、穆罕默德·阿里·真纳、A.K.法兹勒·哈克、穆罕默德·伊克巴勒、米安·穆罕默德·沙菲爵士、沙洁福爵士、赛义德·阿里·伊玛目英语Syed Ali Imam爵士、多梅利土邦的拉贾·谢尔·穆罕默德·汗、阿卜杜勒·哈利姆·加兹纳维(Abdul Halim Ghaznavi)、哈菲兹·希达亚特·海珊(Hafiz Hidayat Hussain)、赛义德·穆罕默德·帕德沙赫·萨希卜·巴哈杜尔(Sayed Muhammad Padshah Saheb Bahadur)、沙法特·艾哈迈德·汗博士(Dr. Shafa'at Ahmad Khan)、贾迈勒·穆罕默德·罗瑟(Jamal Muhammad Rowther)、卡贾·罗瑟英语Kaja Rowther及纳瓦布·萨希卜扎达·赛义德·穆罕默德·梅赫尔·沙阿(Nawab Sahibzada Sayed Muhammad Mehr Shah)
    • 印度教徒:M. R. 贾亚卡尔、B. S. 蒙杰及迪旺·巴哈杜尔·拉贾·纳伦德拉·纳特
    • 印度自由党:J. N. 巴苏、C. Y. 钦塔马尼、特杰·巴哈杜尔·萨普鲁、[a] V. S. 斯里尼瓦萨·萨斯特里及C.H. 塞塔尔瓦德
    • 印度正义党:博比利土邦统治者R. S. 拉马克里希纳·兰加·拉奥英语R. S. Ramakrishna Ranga Rao、A.R. 穆达利亚尔、A. P. 帕特罗及B.V. 贾达夫
    • 被压迫阶级:B. R. 安贝德卡[a] 及R. 斯里尼瓦桑
    • 锡克教徒:S.U. 辛格及S.S. 辛格
    • 帕西人:C. 贾汉吉尔、霍米·莫迪及菲罗兹·塞特纳(Phiroze Sethna)
    • 印度基督徒:S.K. 达塔英语Surendra Kumar DattaA. T. 潘尼尔塞尔瓦姆英语A. T. Pannirselvam
    • 欧洲人:爱德华·本索尔英语Edward Benthall、休伯特·卡尔爵士(Sir Hubert Carr)、T. F. 加文·琼斯(T. F. Gavin Jones)及C. E. 伍德(C. E. Wood)(马德拉斯)
    • 盎格鲁-印度人:亨利·吉德尼
    • 女性代表:沙拉金尼·奈都、J. 沙纳瓦[a] 及R. 苏巴拉扬
    • 地主代表:穆罕默德·艾哈迈德·赛义德·汗·查塔里(阿格拉和奥德省统治者)、达尔邦加土邦统治者Kameshwar Singh、帕拉拉赫蒙迪庄园统治者K.C. 加亚帕提及普罗巴什·钱德拉·米特拉爵士
    • 工商界:G. D. 比拉英语G.D. Birla普尔肖塔姆达斯·塔库尔达斯爵士英语Purshottamdas ThakurdasM.B. 达达博伊英语Maneckji ByramjiDadabhoy
    • 劳工代表:N. M. 乔希、B. 希瓦·拉奥及V. V. 吉里
    • 大学代表:S.S. 艾哈迈德及B.D. 塞特
    • 缅甸:帕达姆吉·金瓦拉爵士(Sir Padamji Ginwala)
    • 信德省:沙阿·纳瓦兹·布托及G.H. 希达亚图拉
    • 其他省份:C. 巴鲁阿)、S.A. 卡尤姆及S. B. 坦贝
  • 印度土邦代表团职员:V. T. 克里希纳马查里、理查德·切内维克斯-特伦奇爵士、纳瓦布·马赫迪·亚尔·容格、S. M. 巴普纳、阿马尔·纳特·阿塔尔(Amar Nath Atal)(斋浦尔土邦)、J. W. 杨(J. W. Young)(久德浦土邦英语Kingdom of Marwar)、拉姆·钱德拉·卡克(Ram Chandra Kak)(查谟和喀什米尔土邦)、萨希卜扎达·阿卜杜勒·萨马德·汗(Sahibzada Abdus Samad Khan)(拉姆普尔)、K. C. 尼奥吉、L. F. 拉什布鲁克·威廉姆斯、贾马尼·达斯、穆罕默德·萨利赫·阿克巴尔·海达里(Muhammad Saleh Akbar Hydari英语穆罕默德·薩利赫·阿克巴爾·海達里(Muhammad Saleh Akbar Hydari、潘尼迦及N. 马达瓦·拉奥英语N. Madhava Rao
  • 英国代表团职员:亨利·G. 黑格爵士、V. 道森、K. S. 菲茨(K. S. Fitze)、J. G. 莱斯韦特(J. G. Laithwaite)、W. H. 刘易斯(W. H. Lewis)、P. J. 帕特里克(P. J. Patrick)、约翰·科特曼、G. T. 加勒特(G. T. Garratt)及R. J. 斯托普福德(R. J. Stopford)
  • 英属印度代表团职员:杰弗里·科贝特、A. 拉蒂菲(A. Latifi)、G.S. 巴杰帕伊、贝内加尔·拉马·拉乌英语Benegal Rama Rau、赛义德·阿姆贾德·阿里(Syed Amjad Ali)、阿里·汗亲王、A. M. 乔杜里(A. M. Chaudhury)、马哈德夫·德赛英语Mahadev Desai戈温德·马拉维亚英语Govind MalaviyaK. T. 沙阿英语K. T. Shah及P. 辛哈(P. Sinha)
  • 总秘书处:R. H. A. 卡特、K. 安德森(K. Anderson)、C. D. 德希穆克英语C. D. Deshmukh、J. M. 斯莱登(J. M. Sladen)、休·麦克格雷戈(Hugh MacGregor)、G. F. 斯图尔德(G. F. Steward)、A. H. 乔伊斯(A. H. Joyce)、赛义德·阿姆贾德·阿里及拉姆·巴布·萨克塞纳(Ram Babu Saksena)

第二次会议于1931年9月7日开幕。此次会议与第一次会议相比,有三大不同之处:

  • 国大党出席 - 《甘地-欧文协议》签署后为国大党参与本次会议铺平道路。甘地作为国大党唯一官方代表,从印度动身,陪同他的有沙拉金尼·奈都,以及M.M.马拉维亚英语Madan Mohan Malaviya、G. D. 比拉、穆罕默德·伊克巴勒、米尔扎·伊斯梅尔(迈索尔土邦首相)、S.K. 达塔和赛义德·阿里·伊玛目爵士。甘地主张国大党即代表整个政治上的印度,不可接触者(受压迫阶级)是印度教徒,不应被视为"少数族裔",且不应为穆斯林或其他少数族裔设立单独选区或特殊保障。这些主张遭到其他印度与会者反对。
  • 国民政府组成 - 伦敦的工党政府已于会议前两周垮台。拉姆齐·麦克唐纳所领导的是一个由保守党主导的国民政府。
  • 金融危机发生 - 英国于会议期间脱离金本位制,进一步将国民政府的注意力分散。

拉姆齐·麦克唐纳于会议结束时,承诺会就少数族裔代表权制定一份《社群裁决》,裁决中设有条款,各方可随时经自由协议将其取代。

甘地特别反对将不可接触者视为少数族裔,由印度教徒群体中脱离。其他重要讨论还包括行政部门对立法机关的责任,以及B.R. 安贝德卡博士所要求的为不可接触者设立单独选区。[12]甘地宣布从此以后他将只为哈里扬(Harijan(即不可接触者),字面意思是神之子或是哈里之子)工作:他最终就此问题与不可接触者领袖B.R. 安贝德卡博士达成妥协,两人最终在1932年以《浦纳协议》将此僵局破解。[13]但全印被压迫阶级会议在浦那协议签订之前已对圣雄甘地的主张提出谴责。[14]

Remove ads

第三次圆桌会议(1932年11月-1932年12月)

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会议于1932年11月17日召开。由于只有四十六名代表出席,而印度的主要政治人物大多并未到场。英国的工党和印度国民大会党皆拒绝参加。

这些被提出的改革在印度事务大臣塞缪尔·霍尔爵士于1931年9月至1933年3月之间的监督下,最终制定成为《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

与会者

  • 印度土邦代表:基申·佩尔沙德英语Kishen Pershad(海德拉巴土邦)、米尔扎·伊斯梅尔、V. T. 克里希纳马查里、瓦贾哈特·海珊(Wajahat Hussain,查谟和喀什米尔土邦)、苏赫德奥·普拉萨德爵士(Sir Sukhdeo Prasad)(乌代浦土邦、斋浦尔土邦、久德浦土邦)、D. A. 苏尔韦(戈尔哈布尔土邦)、奥德·纳拉因·比萨里亚(Raja Oudh Narain Bisarya)(博帕尔土邦)、马努拜·梅塔马努拜·梅塔(巴罗德土邦)、利亚卡特·哈亚特·汗英语Liaqat Hayat Khan(帕蒂亚拉土邦)、F.N. 汗(阿尔瓦尔土邦)、L. F. 拉什布鲁克·威廉姆斯(纳瓦纳加尔土邦)及马希帕尔·辛格·朱·德奥英语Mahipal Singh Ju Deo(萨里拉土邦(小邦))
  • 英属印度代表:阿迦汗三世、[a]穆罕默德·伊克巴勒、B. R. 安贝德卡[a](主张建立被压迫阶级单独选区)、博比利土邦统治者R. S. 拉马克里希纳·兰加·拉奥、休伯特·卡尔爵士(Sir Hubert Carr)(欧洲人)、纳纳克·钱德·潘迪特(Nanak Chand Pandit)、阿卜杜勒·哈利姆·加兹纳维爵士、亨利·吉德尼(盎格鲁-印度人)、哈菲兹·希达亚特·海珊(全印穆斯林联盟)、M. R. 贾亚卡尔(印度自由党)、C. 贾汉吉尔(印度自由党)、N. M. 乔希(印度教大会党)、纳拉辛哈·钦塔马尼·凯尔卡尔英语Narasimha Chintaman Kelkar、A.R.穆达利亚尔、J. 沙纳瓦兹[a](女性代表)A. P. 帕特罗、特杰·巴哈杜尔·萨普鲁、[a]沙法特·艾哈迈德·汗博士、沙迪·拉尔爵士英语Sir Shadi Lal塔拉·辛格·马尔霍特拉英语Tara Singh Malhotra尼彭德拉·纳特·西尔卡尔爵士英语Nripendra Nath Sircar普尔肖塔姆达斯·塔库尔达斯爵士英语Purshottamdas Thakurdas及沙洁福爵士。
Remove ads

会议进程

第三次圆桌会议的结果与前两次圆桌会议相似,也不成功,且不具包容性。

结论

有关单位因此成立一个联合委员会,设定的任务是将上述会议的建议以法案形式呈现,最终通过并颁布《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15]

注记

  1. Attended all three conferences

B.R. 安贝德卡在三次会议中均有出席。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