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韩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韩侨(한교)或朝侨(조교),在韩国称作侨胞(교포)或在外同胞(재외동포),指的是长期生活在朝鲜半岛以外地区,并具有朝鲜民族血统的人。目前韩侨的总人数约为七百万人,当中大约84.5%居住在中国大陆、日本、加拿大、乌兹别克斯坦和美国。韩侨总人数超过所在国总人口0.5%的国家有:日本、新西兰、美国、哈萨克斯坦、加拿大、乌兹别克斯坦和澳大利亚。
Remove ads
历史
朝鲜民族从朝鲜半岛向外大规模移民开始于1860年,主要是移民到俄罗斯的远东和中国东北。这些朝鲜民族成为了两百余万中国朝鲜族和数十万中亚高丽人的祖先。[12][13]
1910年至1945年,朝鲜半岛处于日本统治时代,成为外地臣民的朝鲜人拥有日本国籍。日本招募或强制朝鲜人前往日本内地、桦太岛(即库页岛)和满洲当劳工,尤其是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初期。二战结束后,战败的日本失去外地主权,朝鲜人亦失去日本国籍。1945年时,在日本本土的朝鲜人约有200万人,140万左右选择回到朝鲜半岛。选择留在日本的朝鲜民族被称为在日朝鲜人。约有4万人滞留苏联占领之下的库页岛,被称为库页岛朝鲜民族。[14][15]根据日本入国管理局的统计,在2005年约有901,284名在日朝鲜人,其中515,570人为永久居民,284,840人是入籍居民。韩侨在没有大和族血统的日本人中占总人数的40.4%以上。[16][17]
除了移民到日本本土及满洲国之外,也有朝鲜人逃亡到日本人统治之外的地区,例如有朝鲜人逃亡到中华民国的上海,建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也有人逃亡到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然而,在1938年,苏联政府驱逐了在远东的朝鲜民族,将他们强制迁往中亚地区居住(为了防止日本间谍渗入俄属远东地区)。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中华民国政府承认原满洲国地区的朝鲜族为中国公民,拥有中华民国国籍。东北解放区的中国共产党政权亦将朝鲜族视为拥有双重国籍的中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政府将在中国境内的朝鲜族定为官方承认的少数民族之一,并在1950年代解决双重国籍问题。由于当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经济优于中国,朝鲜族民众倾向于选择回到北朝鲜。此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其人口增长到约170万人;他们大多数生活在中国东北和韩国。中国朝鲜族最大的聚集地是吉林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到了1997年时,当地朝鲜族人数为854,000[13][18]。1990年代后,由于北朝鲜经济恶化等因素,大量民众通过中朝边境逃离北朝鲜。中国政府将脱北者视为非法移民。
朝鲜民族向美国移民开始于1903年,然而韩裔美国人这一群体1965年《入境移民与国籍服务法案》的通过才被认可。目前约有一百五十万至两百万名韩民族生活在美国,其中大部分生活在大都市区。[1][19]有一小部分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移民到夏威夷的朝鲜民族的后裔,另外有相当一部分是韩战中孤儿的后裔。当时大韩民国视美国为主要盟友之一,在韩战结束后的几年时间里,不少电视台报导了韩国孤儿的困境,成千上万名韩国孤儿被美国家庭(主要是白人家庭)所收养。绝大多数移民或韩裔美国人的后代这一族群直到《入境移民与国籍服务法案》制定之后才被法律承认,取得了其入境的配额数。
欧洲和拉丁美洲也是少部分战后朝鲜族移民的目的地。1950年代,韩侨开始出现在拉丁美洲的官方文件中。在国际红十字会的主持下,朝鲜战俘于1953年移民到智利,于1956年移民到阿根廷。1960年代,较多的朝鲜民族移民到拉丁美洲,成为大部分在拉丁美洲的韩侨的祖先。随着1980年代韩国经济的发展,不少韩国人来到了拉丁美洲,建立了许多纺织业相关的小型企业。[20]拉丁美洲最大的韩人街位于巴西的圣保罗,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危地马拉、利马等地也有韩人街;墨西哥城和智利的圣地亚哥拥有大约30,000名韩侨。[来源请求]在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拉圭和委内瑞拉,都市区中韩侨的数量正在不断增长。
在1970年代,虽然日本和美国依然是韩侨移民的两个主要目的地(占对外移民的韩国人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中东成为了韩国人移民的第三大目的地。1975年至1985年间,沙特阿拉伯的韩侨多达800,000人;伊朗的韩侨达26,000人。与此相反,除了德国(1977年韩侨总人数占1.7%)和巴拉圭(1.0%),没有一个欧洲或拉丁美洲国家能够达到韩侨移民目的地的前十名。[21]
Remove ads
在1992年洛杉矶暴动之后,由于韩国人看到了抢劫者对韩侨生意的破坏,美国对韩国移民的吸引力逐渐减小。韩国媒体的报导,使韩国人对美国韩侨所面临的长时间工作和工作待遇的苛刻这一印象加深。[22]
相反地,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韩国人对外移民的焦点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1992年8月24日,大韩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不少韩国人受到改革开放机遇以及低消费的吸引,前往中国大陆定居。北京、上海和青岛有大型的韩国城,2006年以后,其人口达到300,000至400,000之多。[23]
在香港也有小型的韩国人社群,大部分由韩国籍商人及其家庭组成。根据香港2001年的人口普查,韩侨人数为5200人,为香港第12大少数族群。[24]
也有不少韩国移民涌入东南亚。1992年韩越关系正常化之后,在越韩国侨的人数达到30,000人,成为仅次于台湾人的第二大外国人族群。[25]
由于菲律宾的热带气候以及相对于韩国而言的低消费,菲律宾的韩侨数量也不断增长。2004年,370,000名韩国人来到菲律宾旅游,46,000人选择永久定居于菲律宾。[26]
柬埔寨的韩侨数量较少,但增长速度很快,2005年至2009年间人数增长了四倍。他们大多数居住于金边,其次是暹粒,不少是来到柬埔寨的工业投资者,另外也有一些外交人员和NGO工作者。[27]
Remove ads
韩侨的回移
1945年二战结束,朝鲜半岛脱离日本统治后,曾掀起侨民归国潮,不少人回归到了朝鲜半岛,最著名有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领袖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日出生于前苏联伯力附近的维亚茨科耶,其父金日成曾在前苏联红军中担任军官。[28][29])以及因为在日治时期投身韩国独立运动、亡命美国直到战后的大韩民国独立领袖李承晚。最大规模的归国运动发生在日本,在在日本朝鲜人总联合会的协助下,不少在日朝鲜人回到朝鲜。从1950年代和1960年代开始,在日韩侨陆陆续续地回到朝鲜。到1984年时,将近90,000名在日朝鲜人回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然而,经济的困难和政治状况使这些人不断开始逃回日本,并使来到朝鲜的侨民不断减少。大约一百余名这样的归国者后来成为脱北者,最著名的人物是姜哲焕,此人曾将他的经历出版了《平壤水族馆》一书。[30][31]
韩国则是满洲国灭亡以后最多韩侨归国后的目的地;韩国总统朴正熙和全斗焕都是自满洲国归国的韩侨,这两位总统对韩国的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32]
估计大约有1000余名在库页岛的库页岛朝鲜民族于二战结束后的数十年中获得了自主决定回到朝鲜半岛的权利。然而由于当时的政治因素(主要是冷战爆发和1950年韩战爆发),韩国和日本均拒绝这些人入境。1985年,日本出钱资助在库页岛居住的朝鲜人回到韩国,只有1500人接受这项资助,大部分人选择了留在库页岛或迁往苏联(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33]
伴随着韩国在1980年代的经济腾飞,经济因素成为了韩侨归国的最大吸引力。因此不少人从海外回到韩国。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一共有356,790名在中国的韩侨回到韩国,另外的2/3则选择留在中国,成为中国的少数民族朝鲜族的一员。[34]
相似地,自苏联解体后,一些来自中亚的朝鲜民族(在当地被称为高丽人),为了在经济腾飞的韩国获得较高的工资,也来到韩国,成为外来工。例如在2005年,从韩国汇款到乌兹别克斯坦的总钱数超过了十亿美元。[35]出国同外国人结婚是韩国移民的另一个原因。2005年的电影《我的结婚远征记》讲述的就是这些人的故事。[36]自中亚归来的高丽人融入韩国社会最大的障碍就是他们的语言障碍。高丽人所操的语言高丽语,虽然也是韩语的一种方言,但同韩国的标准语言首尔方言相差较大。[35]
直到如今,从西方国家归国的韩侨数量比从日本或前苏联归国的要少得多。然而,不少韩裔美国人出身的歌手或演员,选择返韩发展而不是好莱坞,这类人有歌手朱玟奎和演员丹尼尔·海尼。[37][38] [39]
Remove ads
数据
Remove ads
脚注
相关条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