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天鹅座A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鵝座A
Remove ads

天鹅座A3C 405)是一个电波星系,是天空中最强的电波源之一。

事实速览 天鹅座A, 观测资料(J2000 历元) ...
Remove ads

发现和鉴定

天鹅座的这个集中无线电波源是由格罗特·雷伯于1939年发现的。1946年史坦利·海伊和他的同事詹姆斯·菲力浦斯确定了该电波源正在快速闪烁,并确认其为一个致密的天体[4]。 1951年,天鹅座A与仙后座A船尾座A一起是第一批用光学仪器识别的“电波源”。其中,天鹅座A成为第一个电波星系,另外两个是银河系内的 星云[5]。1953年罗杰·克利夫顿·詹尼森英语Roger Clifton Jennison马里纳尔·库马尔·达斯·古普塔英语Mrinal Kumar Das Gupta表明它是一个双电波源[6]。像所有电波星系一样,它包含一个活跃星系核(AGN)。位于核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为(2.5±0.7)×109 M[3]。来自AGN的喷流随后在周围的星际介质 (IGM)中生成无线电波瓣,也观察到在其中诱导的热点[7]

天鹅座A是一个丰富的星系团中的cD星系,并且已经有大约200个与其相邻近的星系被发现[8]。另外,更大的天鹅座星系团正在经历一个星系团合并,这是最早的星系团合并之一,其径向速度多普勒频移)已通过X射线光谱测量[9]

Remove ads

喷流和热点

电磁波无线电部分的星系图像显示,两股喷流从星系中心向相反的方向喷出。这些喷流延伸的宽度是宿主星系部分宽度的许多倍,该部分以可见波长发射辐射[10]。喷流的末端是两个电波瓣,其边缘有辐射更强的“热点”。这些热点在喷流中的物质与周围的星际介质碰撞时形成[11]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在X射线范围内的分辨率提供了更详细地观察热点所需的分辨率和波长,结果证明它们是两个裂片中的空腔或孔状结构。 主要在电波频谱中观察到,也可以在X射线范围内观察到,这些热点与星系际介质星系内介质(ICM)相互作用。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在X射线范围内的分辨率提供了更详细地观察热点所需的分辨率和波长,结果证明它们是两个电波瓣中的空腔或空洞状结构。在电波瓣的热点处看到的空腔是由由天鹅座A的AGN提供动力的喷流,与星系周围的星系团内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7]X射线喷流对这些热点进行加热,使它们通电并将周围的等离子推开,在ICM上形成空腔[12]。最明显的空腔位于东叶(左侧),其直径约为3,900秒差距(约11,700光年),深度为13.3千秒差距(44,000 光年[7]

虽然没有被直接观测到,但天鹅座A的光谱表明有一个尘埃状的环面遮住了以喷流轴为中心的AGN。依据观察,圆环从中心以径向向外延伸约200秒差距,估计高度为143秒差距[13]

Thumb
来自钱德拉太空望远镜的X射线(蓝色)和NSF超大阵列的无线电(红色)的合成的天鹅座A图像。东西瓣中的明亮热点表现为红色和蓝色。
Remove ads

第二个黑洞

2016年,人类在距离天鹅座A中心460秒差距的地方发现了电波瞬变现象。在1989年至2016年期间,这个与先前已知红外源位置重叠的天体的电波通量密度至少增加了8倍,其光度与已知最亮的超新星相当。由于在此期间缺乏测量,该物体通量密度增亮的速度未知,但自发现以来,该物体一直保持相对恒定的磁通量密度。其观测数据与围绕主天体运行的第二个超大质量黑洞一致,同时次级天体经历了快速的吸积率增加。推断的轨道时间尺度与主要来源的活动相同,这表明次要来源可能正在扰动主要来源并导致物质流出[14]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进阶读物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