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张七郎
醫師、制憲國民大會代表、花蓮縣議會議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张七郎(1888年12月16日[1]—1947年4月4日),出生于清治时期福建省台湾道台北府新竹县竹北二堡大湖口庄(今新竹县湖口乡)人。台湾总督府医学校(今日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毕业。曾任医师、制宪国民大会代表、花莲县议会议长。后于二二八事件中,与其子张宗仁、张果仁共三名医生同时被逮捕后枪决。

生平

张七郎出身新竹县大湖口庄张六和家族,其父张仁寿,原为汉医,与长老教会传教士马偕认识后,成为客家人中最早一批基督徒,设立大湖口长老教会。[来源请求]
张七郎十余岁时到厦门在私垫学汉文约三年后,回台湾到新埔就读公学校[1]。1910年张七郎考进台湾总督府医学校,与蒋渭水同班[2]。
1915年,张七郎自台湾总督府医学校毕业后,曾先后在基隆医院、马偕医院服务,并与在淡水创立淡水中学校(今私立淡江高级中学)的马偕之子偕叡廉成莫逆之交[2]。张七郎民族主义观点浓厚,居家只许家人说客家语,不准说日语。
后为纪念父亲张仁寿,在淡水街开仁寿医院,兄长张逢年为中医,早年在花莲港厅行医,鼓励张七郎前来凤林区服务并定居,1921年张七郎于凤林区开设医院,仍取名为“仁寿”。
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台湾由国民政府接收后,张七郎写信要求三位在前满州国奉天市(今沈阳市)行医的儿子回台,三子遂于翌年以联合国公约难民身份返回台湾[3]。1945年11月,花莲县县长张文成任命张七郎为凤林农业职业学校代理校长[4]:158-160,3月张七郎决定参选花莲县参议员,顺利当选后被推选为议长[5],10月张七郎当选制宪国大代表,加入中国国民党[4]:208[6],随团至南京参与制宪过程。
Remove ads
黄惠君称张七郎打算开办凤林初级中学,因此与花莲县县长张文成发生多次争执,最终未能从凤林农业职业学校代理校长真除[7]。
张宗仁之子张安满则回忆张七郎是因为当选制宪国代要去南京,就去请花莲县政府派人接任校长,县政府表示其子张宗仁有大学学历适合接任,张宗仁因此接受派任,白天当校长晚上看诊[8]:〈张安满访问纪录〉。
对于以上说法,张若彤指出凤林初级中学就是凤林农业职业学校改制,更之前是日本“花莲港厅立花莲港专修农学校(中文又译“农业专科学校”[9])”,不是张七郎从无到有的创办,根据当时的《公务员任用法》,代理期间不得超过3个月,1945年11月张文成以“准他代理”任命张七郎后上报给长官公署,但长官公署认为张七郎没有教育职务资历,不符《职业教育规程》规定,否决人事案,随着凤林农校从职业学校改制为普通初中,张文成再度任命张七郎为凤林初中校长,然而也不符《中学教程》规定的资历需求,张文成不理会长官公署要求他“另行遴选合格人员”的命令,让张七郎一直逾期代理下去,直到1946年9月底内政部通令全国若各级民意代表仍兼任公立学校校长者必须辞职校长职,收到通知后一个月内不辞校长的话就视为辞民意代表,张七郎才辞去代理近一年的校长职务,且继任校长就是他的长子张宗仁,凤林初中第一批教员有6人为张七郎以向县长推荐的亲友团,包含自己7人全以“义务教员”的名义,张文成全部批准并加码有薪任用,《人民导报》甚至以内政部通令为引暗指张七郎以议长兼校长疑似和花莲县政府教育局有利害关系,张若彤认为张七郎和张文成无恩怨,客观证据上并非敌对。[4]:158-162,171-172[10]
Remove ads
1947年2月二二八事变爆发,被邀请参加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但因病而未参加。
3月6日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宣布若民众认为现任县市长不适任,可投票表达不适任意向,并公推3位人选,由他圈定1位来担任新的官派县市长,并承诺推动在7月1日民选县市长。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花莲分会主任委员马有岳领导了推举县长大会,会中推举最高票的是张七郎,第二高票者为马有岳,但张七郎并不在现场,3月12日张七郎公开声明不愿受推举为县长,几乎同时张文成也向陈仪表明辞意,陈仪未批准辞呈,要求他继续负责。[4]:154,209
4月1日,中华民国国军21师独立团至花莲县清乡。4月4日晚上,驻军以有士兵拉肚子为由,先要张宗仁带药箱前往治疗,不久张果仁回来,突被反扣捆绑带走,未出示任何逮捕令,不久又拘捕卧病在床的张七郎与张依仁[2]。在未经过司法审判下,张七郎、张宗仁与张果仁父子三人连夜被押至凤林镇郊外的公墓秘密枪决;三人生前皆遭凌虐,伤痕累累,死时只著内裤,外衣、帽子都被剥走,子弹皆从后背穿过前胸,另张果仁大肠外露[2]。张氏遗族后来自行寻获遗体收埋,并在墓碑上刻着“两个小儿为伴侣、满腔热血洒郊原”的文字。
次子张依仁被囚禁于东部警备区司令部设立的劳动训导班三个月后才释放,他称被抓时他太太有将他离开长春时向医院申请到的军医证放进口袋,但他自己没印象[8]:〈张依仁访谈纪录〉。此案曾被上报至层峰,经蒋介石查问,特务无法答复而以“拒捕误杀”回报,最后处分以林顶立去职结案。事后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宣布:“张七郎、张宗仁、张果仁因背叛国民党与国民政府、组织暗杀团,逮捕时反抗因而加以射杀”,但是无法提出相关证据。近年才解密的国家安全局历史档案、1949年11月28日的“二二八事变正法及死亡人犯名册”中,则将张七郎名列第一位[11]。
2009年,中央研究院研究员许雪姬收购与公布二二八事变相关档案,当时报导称档案中有份1947年6月6日公文称“据报死因为花莲县长张文成挟怨报请廿一师独立团第五连连长董志成于凤林镇郊外番社执行密裁。”等描述,经国防部保密局台湾站站长林顶立送交情报,交由抵台镇压的21师独立团第五连连长董至成执行秘密处决[12]。张安满不认同许雪姬的结论,认为是国民政府下令,并且没有报导林顶立因此案去职,并移居云林县莿桐乡[13]。
2016年许雪姬将保密局档案汇编正式出版,该公文实际原文为“闻系由张县长报请独立团,将张氏父子三人由该团五连连长董志成在其凤林镇郊外之番社执行密裁。”,许雪姬指出这些档案虽有价值但有局限,例如“情报上呈之后,上级的批示为何?”因而无法仅凭档案所言就判断某情报如何实际影响政府行动[4]:175,177。
2013年,一份1947年4月1日由台湾东部绥靖司令部发给花莲县政府的公文解密,内容为宪兵队王队长报称:制宪国民大会代表郑品聪指称张七郎有共党嫌疑,理由为他与张七郎一起在南京制宪时觉得张行为诡异[14]。张若彤认为密告者为郑品聪较可信,这份公文是在张七郎死亡前几日,而许雪姬引用的公文则是死亡后几个月,且县长无权指挥军队,戒严时期是戒严司令对县政府下令[15][4]:177。
2009年时任国立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副教授陈翠莲称张文成在二二八事件后不知下落[12]。实际上张文成长居台湾任公职,1949年6月张文成任台南市自来水管理处主任,1952年5月担任台湾省高雄工业给水厂厂长至1964年6月,期间于1958年12月递补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4]:225。
Remove ads
家属
- 杜潘芳格:张七郎为其母詹(郑)完妹之姑丈。[16]
- 颜崑阳:张七郎为其妻陈惠操之母张玉蝉之养父。[8]:〈陈惠操访问纪录〉、〈颜崑阳访问纪录〉
- 妻子:詹金枝(1892年2月19日—1982年),新竹芎林人,七岁与张七郎订婚,21岁结婚,婚后育有五男三女(宗仁、依仁、果仁、秀惠、性惠、秉仁、存仁、和惠)。婚后担任丈夫医院的助产士。
- 长子:张宗仁(1916年1月16日—1947年4月4日),生于基隆[1],毕业于日本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台与妻子结婚。曾于满州国省立医学院担任妇产科教授,张七郎当选制宪国大代表后接任凤林初中校长。死于凤林二二八事件。
- 长媳:叶蕴玉(—2021年11月3日),张宗仁之妻。昭和十五年(1940年)结婚,育有二子。
- 次子:张依仁(1919年5月7日—2011年2月24日),大学毕业于满州医科大学,毕业后任医师一职,是凤林二二八事件被抓捕人中的唯一幸存者。
- 次媳:许梅(1920年—2020年9月26日),淡水人,淡水女子公学校毕业,后至日本掘越女学校、东洋英和学院就读,毕业后回台到宫前女学校(台北神学院高等女学部,淡江中学女子部合并)任教。
- 三子:张果仁(1922年7月13日—1947年4月4日),生于凤林[1],与妻子张玉蝉育有一子张至满,死于凤林二二八事件。
- 三媳:张玉蝉(1929年—2022年12月28日),新竹湖口人,毕业于花莲港厅立高等女学校(今花莲女中)。张七郎之养女、媳妇,张果仁之妻,二二八事件受难者家属。与张果仁生有一子张至满,与陈乔格生有一女陈惠操。
- 四子:张秉仁。
- 五子:张存仁。
Remove ads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