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萱草
阿福花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萱草(学名:Hemerocallis fulva)是阿福花科萱草属植物,旧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属于百合科(Liliaceae)。另有黄花萱草[1]、忘忧草、橙萱、紫萱、宜男草、疗愁、鹿箭、黄花菜、金针菜等名。原产于中国、西伯利亚、日本和东南亚,台湾于1661年由华南引入。为中国传统的母亲花,常以萱堂代称母亲,与椿庭相对,古称谖草。
Remove ads
学名
所属之萱草属的拉丁文属名Hemerocallis源于希腊文,表示“一日之美”,以其花一朵多仅开一日为名,从日出开至日落,隔日即换上另一、二朵绽放。多种在盆里用来观赏。其叶形为扁平状的长线型,与地下茎有微量的毒,不可直接食用。花形则是于开花期会长出细长绿色的开花枝,花色橙黄、花柄很长、呈为像百合花一样的筒状。结出来的果子有翅。
一般俗称的“萱草”,是泛指较大的物种分类,除萱草本身外,另包含黄花菜(学名:H. citrina)及其同属的多种植物,其种类繁多,花色艳丽;除食用外,多做观赏用。可食用的萱草,北方人唤作黄花菜,广东人叫做“金针”。[2]
台湾将萱草的本地种(学名:H. fulva L.)称作“金针菜”,主要生产区在台湾东部的花莲六十石山、赤科山,以及台东太麻里山等山地。主要栽培品种为本地种;另有其他可将花蕾加工制成干金针的食用品种,如H. citrina L.、H. minor Mill.、H. flava L.等。[3][4]
中文俗名“黄花菜”所指物种学名为H. citrina、北黄花菜学名为H. lilioasphodelus、小黄花菜学名为H. minor;与观赏用大苞萱草为不同物种,大苞萱草是不可食用的,卷丹也常被误认甚至误食。
- 野萱草(H. fulva var. angustifolia or H. fulva var. longituba):是二倍体的变种。
- 重瓣萱草(H. fulva var. kwanso):是三倍体的变种。
- 常绿萱草(H. fulva var. aurantiaca):又名橙萱。[5]
-
野萱草
-
重瓣萱草
-
常绿萱草
-
萱草杂交品种Happy Returns
形态特征
- 根茎
多年生草本,株高约60~80公分,地下丛生多数肉质纤维根及膨大呈纺锤状块根。
- 叶
叶自根部簇生,狭长呈剑状线形,长30~80公分,宽1~1.8公分,基部抱茎,先端渐尖,全缘,光滑,稍肉质状。
- 花
花茎至叶丛抽出,长30~90公分,先端少分枝,花3~9朵成簇,排成圆锥花序,陆续开放 花鲜黄色,下部管状,长4~5公分,上部钟形6裂,内轮3片,外轮3片稍宽 雄蕊6枚,突出花被外,花丝线形,花药略呈丁字形,子房长椭圆形,3室。每日只开一朵,花期甚长。 花形有单瓣或重瓣,漏斗状,先端浅裂或深裂,花色丰富。春至夏季开花,约3至10月左右。
- 果实
果实为蒴果,长圆形,长2~4公分,直径约1.5公分。
用途


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的根茎是中药药材,可消肿退火。
文化
萱草在中国汉朝时,即有栽种的记录,时已称呼为“萱草”。萱草象征孩子对母亲的亲情,诗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即指萱草,在华人世界中视其为母亲花,相对于欧美采用的康乃馨。宋朝诗人苏东坡曾有诗:“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拨,亭亭乱叶中,一一劳心插”,其中的劳心就是指母亲的心。 又三国文学家嵇康《养生论》中说:“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是以别名作“忘忧草”。
成语“椿萱并茂”中的椿和萱指的是香椿和萱草,分别代称父亲和母亲,因为香椿寿命很长,[6]而象征母亲的萱草可以使人忘忧,因此成语的意思是父母均健在、安康。
周华健唱的《忘忧草》中的“忘忧草,忘了就好”和周深歌曲《花开忘忧》的“这是给你的花,花的名字叫忘忧草”等歌词中就是指萱草。
台东区农业改良场、花莲改良场有育成观赏用与食用萱草品种。[7]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