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令制国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令制國列表
Remove ads
Remove ads

令制国列表列出日本所有在《延喜式》中有记载的令制国(日语:令制国りょうせいこく),并附记根据1869年明治政府太政官令》在北海道设置的11个令制国。根据《延喜式》,日本分为五畿七道,共有66个令制国及壹岐国对马国,合计68国。五畿是指畿内的五国,而七道是指东海道(十五国)、东山道(八国)、北陆道(七国)、山阴道(八国)、山阳道(八国)、南海道(六国)、西海道(十一国)。根据各国的人口多寡、经济强弱等因素,68国分为由高到低的四个等级,其中有13个大国(日语:大國たいこく)、35个上国(日语:上國じょうこく)、11个中国(日语:中國ちゅうこく)、9个下国(日语:下國げこく),另又根据到京都的距离,将近畿以外的各令制国分为近国(日语:近國きんごく)、中国(日语:中國ちゅうこく)、远国(日语:遠國おんごく[1][2]。日本在大化改新前,曾存在国造管理的“”以及县主管理的“”并存的局面。全面采用令制国制是大化改新中日本向唐朝学习行政制度的产物[3]。律令制时代,朝廷在每个令制国设置国司进行管理,国司所在地称为国厅、国府、国衙[4][5]朝廷对令制国的控制随律令制的衰落而逐渐崩溃,管理令制国的国守等职也随之成为无实权虚职[6]。但令制国的划分法一直沿用到明治时代。明治政府在明治维新初期曾对令制国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改革。令制国的存在随废藩置县而消亡,目前仅作为历史名词存在[5]

Thumb
图为按《延喜式》划分的日本68国(图中陆奥国出羽国按照明治时代前期的政令进行了分割),其中各区以不同颜色标注:
畿内 东海道 东山道 北陆道
山阴道 山阳道 南海道 西海道

本列表主表中的国名以及国力、距离取自《延喜式》第22卷,并按照该书中各国出现的先后顺序对各令制国进行默认排序。本列表亦有参考黄遵宪所著《日本国志》卷十、卷十一(地理志一、地理志二)。表中的日本汉字新字体表示,假名使用现代假名遣

Remove ads

五畿七道

更多信息 国名, 日文名 ...
Remove ads

北海道

日本明治政府戊辰战争后的1869年(明治2年)发布太政官布告《蝦夷地ヲ北海道ト稱シ十一國ニ分割國名郡名ヲ定ム》(意为“将虾夷地改称北海道,并分为11国、制定国名和郡名”),将北海道分为11国。本列表在《延喜式》记载的68国的列表外,对这11国进行附记,并按照该通告中各国出现的先后顺序对各令制国进行默认排序。本附表亦有参考黄遵宪所著《日本国志》卷十一(地理志二)。

更多信息 国名, 日文名 ...
Remove ads

脚注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content...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