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狼鳍鱼属

狼鳍鱼科的一属鱼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狼鳍鱼属
Remove ads

狼鳍鱼属学名Lycoptera)是种已灭绝的鱼类,分布于早白垩世巴列姆期阿普第期[1]中国朝鲜[2]蒙古[3]西伯利亚[4],但由于西伯利亚晚侏罗世地层出土了疑似狼鳍鱼的化石,因此其存在时间仍有争议[5]。狼鳍鱼化石丰富,迄今已命名20个物种[6],是用来为中国各地层定年的重要标准化石。该属及北票鲟属均为典型的热河生物群成员,热河群是一个以出产有羽毛恐龙而闻名的史前生态系统,于早白垩世期间繁盛了近两千万年。狼鳍鱼化石一般在某层位中成群出土,呈现出数量大、单物种的特点,推测是由季节性的大规模死亡事件英语Mass mortality event所致[7][8]。狼鳍鱼为硬骨鱼冠群物种,属于骨舌总目一支早期分化的谱系[9]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Remove ads

描述

Thumb
戴氏狼鳍鱼复原图

狼鳍鱼为小型淡水鱼,其下大部分物种均有多而细小的牙齿,以浮游生物为食,但也有甘肃狼鳍鱼(L. gansuensis)、室井氏狼鳍鱼(L. muroii)、中华狼鳍鱼(L. sinensis)这样牙齿较大、可能以小型昆虫为食的物种[10]

狼鳍鱼头部较大,上下颌各有一排锥形牙齿[3],身体呈纺锤形,背鳍臀鳍位置相对靠后[11],体表覆有直径约1.2毫米(0.047英寸)的椭圆形鳞片,生前外观可能与真鱥相似[12]

狼鳍鱼化石一般大量成群出土,可能是在秋冬季缺氧水体上升流造成的大规模死亡事件英语Mass mortality event中被迅速埋入湖相沉积物而形成[8],故有人推测狼鳍鱼是群居动物,甚至可能有群游习性[10]

发现

1843至1844年,德国古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冯·米登多夫受沙皇尼古拉一世所邀,与其他学者共同发起一次对西伯利亚的考察。考察期间组织了各方面的研究,但最主要的是探索新物种,也包括收集当地发现的化石。狼鳍鱼化石正是在此期间发现[4],并由古生物学家约翰内斯·彼得·米勒于1847年正式描述,模式种是米氏狼鳍鱼(Lycoptera middendorffi)。属名希腊文lyco-(狼)加上ptera(鳍)组成,形容该物种宽大的背鳍,种小名则致敬发现者米登罗夫[13]

1880年,法国古生物学家亨利·埃米尔·瑟维吉根据从中国北方收集的标本命名了戴氏原鳉(Prolebias davidi),这也是中国首个获得学名的史前鱼类。瑟维吉当时认为这种鱼类属于鳉科,后期研究则发现该物种属于先前命名的狼鳍鱼,并将其更名为戴氏狼鳍鱼[14][11]。有学者认为戴氏狼鳍鱼和米氏狼鳍鱼化石差异过小,实际上可能是同一物种[3]。后续还命名了十几个物种,大部分皆发现于中国东北[10]

Remove ads

物种

Thumb
一件长约6.8厘米(2.7英寸)的戴氏狼鳍鱼化石,收集于中国辽宁省白垩纪最早期的地层
Thumb
一件长约53厘米(21英寸)的室井氏狼鳍鱼化石,收集于中国辽宁的早白垩世地层

本属已有20个物种被描述[6],其中9种均出自热河群。下表是根据张江永和金帆在《热河化石》一书中列出的有效种名单整理而来[10]

更多信息 学名, 命名者 ...

古环境

Thumb
原白鲟及狼鳍鱼的复原图

狼鳍鱼是中生代后期东亚特有的淡水鱼,广泛分布于当时的中国北方水域,为热河生物群的重要组分[6],也是该群内最早获得正式学名的脊椎动物。热河群的化石多发现于湖泊沉积物,后者又通常与凝灰质互层,表明这些化石是由水边活动的生物被火山灰掩埋所形成[16]。热河群有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除狼鳍鱼等鱼类外,还发现了种类繁多的两栖类恐龙翼龙鸟类哺乳类昆虫植物[17]。当时狼鳍鱼所栖息的水域中还生存着北票鲟[18]原白鲟英语Protopsephurus[19]中华弓鳍鱼[20]等鱼类、伊克昭龙潜龙满洲鳄离龙类鄂尔多斯龟满洲龟辽龟英语Liaochelys龟鳖目辽蟾英语Liaobatrachus辽西螈英语Liaoxitriton等两栖类[16]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