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陀罗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陀罗尼(梵语天城文:धारणी,dhāraṇī;藏语:གཟུངས,转写:gzungs),意译总持、能持、能遮、遮持,又音译作陀邻尼、驮啰尼、陁罗尼,持的意思是“无所漏忘”[1],能持的意思是“持诸善法,不令漏失”。能遮为“遮诸恶法,不令得起”。二者合称遮持,又作总持,意思是“持善不失,持恶不生”。总持又解释为“对经典的文字、义理、修行功德,皆悉持守”,或者“用少量简略的词句,含摄多量广泛的义理”[2][3]。
又翻作咒,是指真言(mantra),真实无二之言是真言[4]。又称持明(梵:vidyadhara、缅:weizzā)、密语(秘密语)等,真言或咒,是以梵语、俗语的字母及句子构成,出现于佛教经典中。陀罗尼和曼怛罗都有真实之言、咒之含意,不过陀罗尼大多指可明白理解其意思的词句,用来忆持教法,而曼怛罗则大多为不知道意义,需特别传授的秘密语句[5]。印度最早的真言是婆罗门用于祭祀的吠陀赞歌。
Remove ads
名称
通常陀罗尼、真言、明咒、神咒,被视为同义词而混用,不过这些词汇仍有些许表达上的差别。另外,陀罗尼大多会强调其普传的特性,而曼怛罗(mantra)则较具有秘密的性质而需特别传授。谛语并非固定的词句,而是随场合发出的誓言。咒愿则是一般场合的祝福之语。
- 真言(梵语:mantra)︰指真实无虚妄之言。mantra又带有密语、神咒之意味。
- 陀罗尼、总持(梵语:dhāraṇī)︰用少量的词句,总摄教法义理,令不散不失。近似词:陀罗那(梵语、巴利语:dhāraṇa),意思是忆持。
- 明咒(梵语:vidyāmantra)︰明是智慧、知识,明咒是能破除无明烦恼的语句。
- 咒、神咒︰能引发神通,消除灾患的词语。
- 谛语(梵语:satyavacana,巴利语:saccavacana),或译实语、真实语:有良好功德的人,从真诚不虚妄的誓言中,发出神奇的力量,实现誓言[6]。
- 咒愿(梵语、巴利语:anumodanā[7][8]),又作祝愿:沙门于受食等场合,以带有吉祥意义的祝愿词为众生祝福、祈愿[6]。
Remove ads
类型
根据《大智度论》,陀罗尼分三种。按智𫖮的解释,这三种陀罗尼,分别对应“名持(持守文句)、义持(持守义理)、行持(持守修行)”[12]:
- 闻持陀罗尼:谓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语言、诸法,耳之所闻,皆不忘失。
- 分别陀罗尼:谓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众生,一切诸法,分别不错。
- 入音声陀罗尼:谓得此陀罗尼者,闻一切众生恶言骂詈,心不憎恨;闻一切众生善言赞叹,心不摇动,是名入音声陀罗尼。
根据《瑜伽师地论》,陀罗尼分为四种:
- 法陀罗尼:谓诸菩萨得念、慧力,能记诵、集结无量经典,永不忘失。
- 义陀罗尼:谓诸菩萨得念、慧力,能解明经典之无量义趣,永不忘失。
- 咒陀罗尼:谓诸菩萨依禅定力,令其诸咒章句悉皆神验,能除众生种种灾患。
- 忍陀罗尼:谓诸菩萨精勤修习,因起智慧,通达诸法离言实相,得菩萨忍。
又不空《总释陀罗尼义赞》,解说陀罗尼为四种:
- 法持:由得此持,摧灭一切杂染之法,证得清净法界等流教法。
- 义持:由得此持,于一字义中,悟百千无量修多罗行,演说逆顺自在。
- 三摩地持:由此持故,必不散动,三昧现前,悟无量百千三摩地门。悲增菩萨于六趣以愿受生,不被烦恼、随烦恼坏其三昧。由此三摩地证五神通成就,利乐无边有情。
- 文持:由此持故,成就所闻,所谓一切契经,于一切如来诸菩萨所闻百千无量修多罗,永不忘失。
不空又用“法、义、三摩地、文”这四义,来解说“真言”、“密咒”、“明”,并称“或有一字真言乃至二字三字乃至百字千字万字,复过此数乃至无量无边,皆名陀罗尼、真言、密言、明”。
Remove ads
佛教咒语
在初期佛教和部派佛教中,佛教僧人就会用咒语作防护(paritta)之用,最为鲜明的一个例子,是用来防护毒蛇的咒语[6]。
律藏中记载僧人以慈心遍满蛇王族等有情众生,祈愿其不来害我,并为一切有情的安乐祝愿,最后称念三宝无量,蛇虫等众生有限有量,我已得防护,礼敬佛世尊,来防护毒蛇[13][14][15],在南传上座部中,这又被称作《蕴护卫偈》(Khandha Paritta)[16]。
类似的记载出现在《杂阿含经·优波先那经》[17],《随勇尊者经》[18],《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19],以及梵文本《Upasena Sūtra》[20]。这版本先是诵念偈颂(gāthā),以慈心遍满蛇王族、一切有情众生,并为一切有情安乐祝愿,最后以如来真实语之威力及三宝加被,守护善人,破除毒害,再说咒术章句(mantrapada)“坞耽婆隶 耽婆隶(otuṃbile tuṃbile)”等[21]。
在大乘佛教中,用来防护毒蛇、远离毒害的咒语,如《佛母大孔雀明王经》(Mahā-Māyūrī Vidyā-Rājñī)等,经中讲述“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罗尼”之咒语,能灭一切诸毒、怖畏、灾恼,又提及诸龙王名字,当起慈心称念其名,并祈愿一切众生,各起慈心相护念,最后敬礼佛陀、菩提、涅槃、诸菩萨、大孔雀明王尊等 ,祈求护卫我及诸眷属,无病寿百岁[22][23][24]。
Remove ads
佛教咒语大致可分为四种形式: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