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竹湾大义宫

位於台灣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主祀關公,全台唯一合法飼養海龜的廟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竹灣大義宮map
Remove ads

竹湾大义宫得善堂,亦作竹篙湾大义宫台湾话Tik-ko-uân Tuā-gī-kiong),古称纳宫四合宫三合宫[a],台湾澎湖县西屿乡竹湾村地方公庙,主祀南天文衡圣帝关公,开基温府王爷天上圣母(妈祖)[1],法师流派为“普庵派”。[2]:60–62曾为全台湾唯一合法饲养海龟的庙宇。[3]

事实速览 竹湾大义宫得善堂 Zhuwan Dayi Temple, 基本信息 ...
Remove ads

沿革

大义宫历史最初可追溯至四百年前(明朝末年),当时庙宇兴建在西屿乡东北临港处,此处因内湾海水平静,港湾东北有丘陵做屏障,且竹林丛生、生机盎然,来自福建金门的先民称作“竹篙湾”(台湾话Tik-ko-uan,竹湾村旧名),并长久定居。约莫于同治元年(1862年)与邻近村落合盖庙宇,时称“纳宫”,即大义宫之前身,并做邻近横礁村、合界村与小门屿共计四处聚落的公庙,故又称“四合宫”。[4]

后因横礁、合界、小门三地各自发展蓬勃,三处居民有感来往竹篙湾路途遥远、甚为不便,便陆续于自家村落起建宫庙,竹篙湾公庙也借机自行独立,在日治时期明治42年(1909年)迁建今址,当时主祀神明为温府王爷。大正11年(1922年)扩建庙宇,增祀文衡圣帝关公,信众仰慕关公一生行迹高义,奉为主神,改称“大义宫”,沿用迄今。[5][6]

在迁建之前的明治37年(即光绪28年、公元1902年),大义宫开办鸾堂“得善堂”[7]:52-54,农历初三、十六、廿九扶乩济民、为苍生解惑,迄今已有一百二十余年历史,并于一九Ο九年已酉年,请旨著造“省悟新篇”济世劝善,历经百余年后,于民国一Ο八年,再著造“省悟觉迷金篇”。[5]

民国62年(1973年)竹湾大义宫重建庙身,筹资新台币1600万元,民国72年(1983年)竣工。此次翻修规模宏大,不仅在大义宫前雕作关公坐骑赤兔马及其马伕巨像,并在门口左右两侧竖立关平周仓的雕像,外观巍然阙伟,以期吸引旅人目光,前往大义宫朝圣。民国75年(1986年),庙方斥资180万兴建莲花洞,洞内布满珊瑚莲花等奇石、鲸鱼骨的装饰,并于殿内地下室饲养绿蠵龟赤蠵龟玳瑁等野生动物,顺利成为万众瞩目的观光景点[5],不料却于近年引起动保团体“虐待动物”的批评[8]

大义宫在睽违70余年,在主公温府王爷的指示下,于民国112年7月28日(农历6月11日)进行恭请代天巡狩五府千岁,齐、范、韦、徐、白,五位代天巡狩千岁爷的请王大典,因受度苏芮台风影响而延至7月29日才恭请五府千岁登岸。

Remove ads

海龟饲养争议

  • 竹湾大义宫在民国78年(1989年)颁布《野生动物保育法》之前的民国59年(1970年)间便有饲养野生海龟的说法[9],原本系养在户外的半月池内[8],当民国75年(1986年)大义宫大举翻修时[5],才将海龟移往地下室的水池,当时饲有5只绿蠵龟、1只赤蠵龟、3只玳瑁,共计9只海龟,陆陆续续生病死亡替换,至少有18只海龟的饲养纪录;综观自民国86年(1997年)统计纪录,对于寿命平均达百年的海龟而言,大义宫海龟平均每三年死一只,并不寻常。[10][11]在动保法已颁布之后的民国86年(1997年),也曾发生过大义宫负责人违法购龟,后被民众举报,移送法办之情事。[8][10]
  • 民国107年(2018年)6月,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学生因测出海龟体内重金属含量超高发出声明,严正要求大义宫,限期“改善海龟的生存环境”、“提出解决不当饲养具体方案与时程”及“聘请专业人士检验所有饲养行为”三大诉求[12]。同年11月,动物保育人士召开记者会批评大义宫地下室通风环境不佳,且生活环境狭隘,海龟相互推挤打斗,又长期禁闭于地下室,并无日光照射,导致龟壳软化等毛病丛生;另外,庙方和导游放任民众丢掷钱币许愿,容易造成海龟龟壳受伤及金属中毒,如此历时三十余年,形同虐待动物[13];两天后,海洋保育署表示大义宫过去30年来陆续有11只因病死亡,尚有8只存活[14]
  • 大义宫管委会顾问蔡万生则表示,海龟为全村公产,弃或养皆需得到全村共识,不易做出结论,但由于海龟给人工豢养已久,已不具备面对野生环境的生活技能,贸然野放无异于“放死”,现今庙方承诺会全力配合澎湖县政府生态保育科规定,海龟也会定期至水产试验所进行健康检查,未来也不会再增加饲养数,并会加强环境改善,定期汰换水池,保持水质。[15][16]
  • 大义宫于民国106年(2017)发起重修工程,同时募资改善海龟饲养环境,预计于民国108年(2019年)四月翻修完成。[17]
事实速览 外部视频链接 ...
  • 民国111年(2022年)4月,3只海龟送水产试验所健检;同年6月27日,留在宫内的其中2只绿蠵龟死亡;9天后,再传出1只玳瑁死亡[5];隔天,澎湖县政府农渔局将剩余5只海龟转移至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安置。7月28日,大义宫管委会在县长赖峰伟指示农渔局积极沟通协调之下,开会决议将海龟全数捐赠给县府[18] 。11月16日,海洋保育署将剩余5只海龟(绿蠵龟3只、赤蠵龟及玳瑁各1只)全数野放[19]
Remove ads

轶闻

据传光绪11年(1885年)清法战争澎湖之役爆发,当法国军舰炮轰澎湖岛时,文衡帝君一度显灵,发足踹开轰向竹篙湾的炮弹,保佑当地未受战火波及。[1]

但根据吴克文在民国72年(1983年)所撰〈竹湾大义宫重建碑记〉,竹湾村庙将主祀神明改作文衡帝君的时间乃日治时期的大正11年(1922年),而清法战争进攻澎湖年份为公元1885年[1],澎湖尚属清朝版图,当时竹湾村庙主祀神明仍为温府千岁[4][6],故此文衡帝君显灵的传说有后世讹传之虞。

图辑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