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紫蓝金刚鹦鹉

新世界鸚鵡科琉璃金剛鸚鵡屬下的一種鳥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紫藍金剛鸚鵡
Remove ads

紫蓝金刚鹦鹉学名Anodorhynchus hyacinthinus,英语:Hyacinth macaw),又称蓝紫金刚鹦鹉[5]风信子金刚鹦鹉[6],是鹦鹉目金刚鹦鹉科琉璃金刚鹦鹉属下的一种鸟类[3],也是现存体型最大、鸟喙最大的鹦鹉[7]。该物种分布于南美洲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的半开放草原环境中,以特定几种棕榈树的果实、坚果、种子为主食[3][8][9][10]

事实速览 紫蓝金刚鹦鹉, 保护状况 ...

紫蓝金刚鹦鹉全身以蓝色为主,鸟喙、眼周处带有黄色的裸露皮肤,翅膀具紫色光泽。[11]这个物种平常多以小群体行动,是富社交性的鸟类;虽然并不迁徙,但为了食物而相当擅长长距离飞行。[9][12][13][14][15]紫蓝金刚鹦鹉是终身配偶制的鸟类,特别偏好在巴拿马树果英语Sterculia apetala的树洞筑巢,通常产2枚卵,在25—28天后孵化,并需要四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完全独立。[9][12][14][16]寿命预估可达50年[9]

紫蓝金刚鹦鹉受到过度捕捉贸易做为宠物饲养、栖息地被破坏的影响,使种群趋势正在下降。[17][18]过去曾连为一体的栖息地,现已经分裂为三小块,且野火的存在也使其现在最主要的栖地——巴西潘特纳尔湿地遭到严重破坏。[19][20][21]而受到掠食鸟蛋的生物影响,其繁殖成功率也不太高。[8][9][14][17]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因故被列入易危物种内,也在《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被列入附录一中,禁止其国际贸易。[1][18][2]但受到当地政府执法不力跟较长的成熟年龄等原因,牠们仍需要长期的保护。[18][22]

Remove ads

物种命名与分类

琉璃金刚鹦鹉属

青蓝金刚鹦鹉

蓝绿金刚鹦鹉

紫蓝金刚鹦鹉

Anodorhynchus
2023年研究中琉璃金刚鹦鹉属支序图[23]

紫蓝金刚鹦鹉是于1790年时,由英国鸟类学家约翰·莱瑟姆借由英国博物馆经营者詹姆斯·帕金森英语James Parkinson (museum proprietor)所收藏的标本以描述的物种,原称Psittacus hyacinthinus[24][25]该种加词hyacinthinus拉丁语,源自古希腊语ὑάκινθος罗马化huákinthos),意为风信子[26]:196当时并未注明紫蓝金刚鹦鹉的模式产地,但一般认定于巴西境内。[7]:419[24]

由于当时莱瑟姆使用了转手过的标本描述该物种,因而有观点认为:他当时描述的鹦鹉并非紫蓝金刚鹦鹉,而是青蓝金刚鹦鹉[27][25]此外,由于18世纪-19世纪为经济全球化的起始年代,许多标本的原产地往往会标示不清而混淆成不同物种。[28]在同本鸟类书籍中,莱瑟姆提及了另一种在其1781年出版的《A general synopsis of birds》中,被他称作“Blue maccaw原文如此”的鹦鹉,当时被认为是蓝黄金刚鹦鹉的一种亚种[28]这种鹦鹉与帕金森所收藏的那一只鹦鹉标本相似:两者几乎仅差在尾巴长度及其他小型特征上。[25][29]这种混淆情况被后来的生物学家延续,甚至并因此一度使这个物种被误认是绯红金刚鹦鹉的雌性个体。[30][31][32]

Thumb
紫蓝金刚鹦鹉的骨架

1824年,德意志生物学家约翰·巴普蒂斯特·冯·施皮克斯使用Anodorhynchus maximiliani一名描述紫蓝金刚鹦鹉,但该名称因较晚建立而成为异名[3][7]:419[33]Anodorhynchus被保留下来,供琉璃金刚鹦鹉属使用,而紫蓝金刚鹦鹉也成为了该属的模式种[3][34]

Anodorhynchus古希腊文合成词,由前缀ἀν-(罗马化:an-,意指“缺少、不具有某物”)、οδών(罗马化:odón,意指“无齿”)及ῥύγχος (罗马化:orhúnkhos,意指“喙”)组成,指代其平整的鸟喙[26]:48紫蓝金刚鹦鹉为单型种,没有亚种[3]

Remove ads

形态描述

紫蓝金刚鹦鹉体长可达100厘米,重量在1435—1695公克之间(平均1500公克),其鸟喙深83—94毫米(平均85.1毫米)、平均宽42.5毫米;翼展117—127厘米,翼长平均44.4厘米;跗骨长38—46毫米(平均40.1毫米);尾长433—562毫米(平均44.5厘米)。[7]:287[9][13][35][36]该物种为体型最大的鹦鹉,其鸟喙也是鹦鹉目中最大的。[7]:281, 287该物种的寿命较长,尚未有确切的纪录,但估计为50年左右。[9]

Thumb
紫蓝金刚鹦鹉的头部特写(摄于潘塔纳尔湿地)

紫蓝金刚鹦鹉成鸟的全身羽毛呈紫蓝或钴蓝色;翅膀上的色调较偏紫色,在阳光下具有光泽。[7]:419[11][37]眼周环状区域及鸟喙基部的皮肤为黄色、眼睛虹膜呈深褐色,视力相当好。[7]:419[38]舌头为黑黄两色,灵活可弯并带有骨头,用以掏空果实。[8][39]鸟喙呈灰黑色,可充当第三只脚以协助攀爬,其咬合力足以破坏核果或是熟铁制成的铁笼。[8][9][19]飞羽尾羽内侧呈灰色;腿部呈深灰色;脚趾铅色。[7]:419[37]其腿较短但结实,用以侧挂或倒挂于物体上。[9]没有明显的性别二型性,雌雄相似。[19]

未成年鸟的裸露皮肤颜色较淡,尾巴较短,其他部分则与成鸟大致相似。[7]:419[19]而年老的成鸟腿部会呈较浅的灰色或白色。[13]

紫蓝金刚鹦鹉与同属的青蓝金刚鹦鹉和蓝绿金刚鹦鹉外观相似,但除了分布地点完全不重叠之外,紫蓝金刚鹦鹉的体型更大,且其羽毛呈均匀紫蓝色,脸部的黄色皮肤形状也有所不同。[13][18][19]而蓝绿金刚鹦鹉的头部则更灰一些。[13]

Remove ads

分布与栖息地

Thumb
原先的分布范围

紫蓝金刚鹦鹉在过去分布于巴西中北至中南部、玻利维亚东部和巴拉圭西北部之间的一大片连续地带之间。[3][7]:419但现今栖地已缩小并分裂成三块:分别为巴西东北部,主要介于阿马帕州塔帕若斯河托坎廷斯河之间、巴西中东部,在皮奥伊州南部、马拉尼昂州南部、戈亚斯州北部、巴伊亚州西北部以及曼加贝拉斯山脉之间、及巴西中南部,分布于巴拉圭河上游的马托格罗索州西南部,到玻利维亚东部和巴拉圭北部地区一带。[19]

这个物种偏好于半开放的环境中生活,如热带的潮湿森林低地树冠层、沼泽的边缘、有棕榈树的疏林草原滨岸林英语Gallery forest或是有湿地棕榈英语Mauritia的开阔干燥林地,主要受到其食物影响。[7]:419[8][9][37]潘塔纳尔湿地是紫蓝金刚鹦鹉一块重要的栖地,因该地长有大量的棕榈树,是一个相当繁盛的开阔绿洲[9]除此之外,卡廷加多刺茂密灌丛英语Caatinga塞拉多稀树草原等地也是其偏好环境。[10]

习性

Thumb
飞行中的紫蓝金刚鹦鹉(摄于巴西潘特纳尔湿地)

紫蓝金刚鹦鹉是一种以2—16只的小群体生活的鸟类,在早上到中午时分最为活跃,彼此间大声呼叫沟通。[9][12][13]在傍晚期间,牠们会聚集在一个特定地点并交流信息;而在较为明亮的夜晚,也有机会看到其踪迹。[14][13]当被惊扰时,牠们会在头顶盘旋并大声尖叫,待危险过去后,就会停栖在高大树木的顶端休息。[38]

这个物种少有迁徙的情形,除非受植物物候现象影响,才行长距离的季节性迁徙。[7]:419[8]但紫蓝金刚鹦鹉仍会因为食物需求,可每天长途飞行超过25公里觅食。[14][15]大多数情况下,这个物种会在低空中直线飞行,其翅膀拍动时较浅而快,并将长尾拖于身后。[8][38][40]

食性

Thumb
正在吃坚果的紫蓝金刚鹦鹉,可见其黑黄双色的舌头(摄于巴西潘特纳尔湿地)

紫蓝金刚鹦鹉为植食性,主要以种子、坚果和水果作为主食,但特别偏好于数种棕榈树果仁上:在亚马逊雨林内以马里帕棕榈英语Attalea maripa巴西棕榈英语Attalea speciosa星果椰属棕榈为主;在潘塔纳尔湿地Acrocomia aculeata英语Acrocomia aculeata格鲁椰子皮沙巴直叶椰子英语Attalea phalerata;在较干燥的东北部,则是食用亚塔棕英语Attalea funifera西雅棕英语Syagrus coronata;而在塞拉多稀树草原则是巴氏直叶椰子宿务语Attalea barreirensis巴巴苏直叶椰子宿务语Attalea eichleri[7]:419[10]也有纪录到这个物种也会吃福寿螺,或是棕榈树的嫩芽本身。[7]:419[38][41]

除了自食物中摄取水分外,紫蓝金刚鹦鹉也会直接饮用水源;并也会从河流附近的裸露黏土中摄取额外的矿物质,或甚至直接舔食原先要给牛只取用的盐块。[8][41]

紫蓝金刚鹦鹉惯于在地面上觅食,并喜欢聚集在有火烧过的地方,因为易于觅食。[7]:419[41]牠们会利用其强而有力的的喙砸开坚果并击碎果仁食用,这些坚果一般会需要每平方吋300磅(约每平方厘米21千克)的力道才能打开。[8][42]有时候紫蓝金刚鹦鹉也会先把坚果劈开后丢给其他动物吃,一段时间后再回来吃那些动物无法食用或反刍出来所遗留的果仁。[8][14]

Remove ads

使用工具觅食

野外鸟类最早被观察到会使用工具的纪录是在1961年,而圈养环境下的紫蓝金刚鹦鹉被观察到会利用木头或叶子等工具防止坚果滑动或旋转,或在定位跟施加力量时提供辅助。这种使用工具的方式会随鹦鹉的年纪而有所变化:通常成鸟只习惯在开启完整的果实时利用木头跟叶子,但未成年的鸟则会利用各种不同工具尝试撬开果实,并甚至会尝试组合这些工具,不过一般而言成鸟的效率仍然会比未成年的个体来的好。[43]

繁殖

Thumb
紫蓝金刚鹦鹉的巢穴(摄于巴西南马托格罗索州

紫蓝金刚鹦鹉是终身一夫一妻的鸟类,基本上全年可繁殖,但集中在7—12月之间,在这段时期中牠们会各自从其原有群体脱离并组成一对配偶。[7]:419[12]在求偶时,雄性金刚鹦鹉会行一连串包含点头、收缩瞳孔、展开尾巴和垂下翅膀在内的展示行为英语Display (zoology)动作,并给予雌鸟食物,而雌性则会以类似的方式回应。[8]

紫蓝金刚鹦鹉雌鸟会使用高大树木的空洞或悬崖上的洞穴筑巢,内部垫满木屑及锯末;其中特别偏好使用巴拿马树果英语Sterculia apetala离地4—14米高的树干空洞,其鸟巢大约有95%都在这种树上。[9][44][14][16]这种高度有助于减少来自地面的掠食者侵略及防止温度急遽变化。[7]:325[8]

Thumb
幼鸟的成长过程:(A)第17、18天的雏鸟(B)第44、45天的幼鸟(C)第61、62天的幼鸟(D)第104、105天的亚成鸟[45]

紫蓝金刚鹦鹉雌鸟每次会产下1—3枚卵(多为2枚),完全由雌鸟负责孵卵。[7]:325[9]卵约需25—28天孵化,在此期间雌鸟会有约70%的时间用于孵卵,而雄鸟则负责提供其食物,卵的孵化率约90%。[9]蛋对温度的变化相当敏感,在圈养环境下若让孵育后期的蛋离开巢箱15分钟就有可能导致胚胎死亡;且双亲同时也会对外界干扰十分敏感,容易紧张、兴奋或易怒,因此在隐私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孵育失败。[46]

这个物种整个育幼期需3—4个月(或105—110天);在这段期间内,幼鸟的成长阶段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0—25天的雏鸟期、26—77天的幼鸟期、78—107天的亚成鸟期。[7]:325,419在雏鸟期时,体重增长较为缓慢;到了幼鸟期,其体重逐渐快速增加;体重到了第90—95天的高峰之后就会开始下降,在此时亚成鸟也会开始学习飞翔。[45]

因为这些幼鸟并非同时孵化,且双亲较偏好只喂食第一个出生的幼鸟,往往促使最终仅一只个体能够顺利离巢。即使第二只个体顺利存活,这只个体也会明显体型较小而容易被识别。这些较为矮小的金刚鹦鹉中,其体重、体长和尾长分别比整群个体的平均值小了20%、22%和70%。这些幼鸟独立后,要待6—10岁时才性成熟。其繁殖成功率相当低,每100对紫蓝金刚鹦鹉每年只会有7—25只后代诞生,且有时候可能两年才会繁殖一次。[8][9][46][47][45]

Remove ads

叫声

摄于德国霍耶斯韦达动物园

紫蓝金刚鹦鹉善于发出各种声音,且通常相当大声及尖锐,包括“kraaaa”、“trarrree-arree”、警告声“trara”和交配声“kru”,此警告声常常被认为类似于小狗的咬牙切齿和低吼声。[8][13]这种能力在幼鸟时期就得以体现。[35]

生态地位

紫蓝金刚鹦鹉特别偏好于巴拿马树果筑巢的举止,在该树种的种子传播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巴拿马树果种子的主要传播者是来自于被紫蓝金刚鹦鹉的鸟蛋吸引而来的托哥巨嘴鸟,有83.3%的巴拿马树果种子由这种鸟类负责传播,但也因此造成了53%的鸟蛋因此被托哥巨嘴鸟吃掉。[18][44]

而紫蓝金刚鹦鹉捡拾其他动物所遗留果仁的行为,也使这些种子能够传播得更远。紫蓝金刚鹦鹉以及青蓝金刚鹦鹉能够将种子带到最远1.6公里外的地方,或是把牛只反刍过的果实带回巢中,是少见的三次传播者。[10][48]在调查中显示,被这两种鹦鹉所携带的棕榈种子中,平均被携带了17—450米远的距离,有11—75%的果核未有损坏,并有6—73%的种子最终成长为新的棕榈树,达成互利共生[48]

Thumb
19世纪的紫蓝金刚鹦鹉手绘插图

天敌与威胁

紫蓝金刚鹦鹉最主要的天敌来自食用鸟蛋的掠食者,包含臭鼬负鼠南美浣熊巨嘴鸟蟑螂蚂蚁等动物,而巨嘴鸟还有可能会杀死其雏鸟。[9][14][17]在健康方面,这个物种可能会遭体表寄生虫附着、罹患乳头状瘤鹦鹉热或由病毒感染的前胃扩张症英语Proventricular dilatation disease等。[49][50][51][52]但紫蓝金刚鹦鹉在生存上最大的问题并非来自天敌或疾病影响,而是来自非法贸易及栖地遭破坏。[17][47][53]

合法与非法贸易

Thumb
蓝紫金刚鹦鹉的标本(自然生物多样性中心收藏)

由于紫蓝金刚鹦鹉是《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的动物,在收藏家中具有稀有价值。[53]:14总使现在野生个体的合法贸易几乎被禁止,但受限于当地政府及警察并非把动物保育作为优先事项,这些法规实际上并未有确切执行,而友善对待动物、疾病控制和适当环境卫生的控制也未被监督管理。[18][22]在1980年代间,至少有超过10000只野生紫蓝金刚鹦鹉被捕获,并以每只近3000美元[注 1]的价格售出。[7]:419[11]而在2004年时的数据显示在国际黑市上,这些鹦鹉以12000美元销售,也是其数量减少的因素之一。[16][53]:15

栖息地的丧失

紫蓝金刚鹦鹉受到体型较大的限制,在潘特纳尔湿地里,仅有60年以上的巴拿马树果英语Sterculia apetala老树可以容纳其繁殖(该树大约占湿地内总体植物数量的5—6%左右),但这种树较年轻的幼苗常常遭到牛只食用及践踏而死亡而难以成长为大树。[17][18][44]在亚马逊雨林内,由于牧场的建设和在欣古河跟托坎廷斯河上相关的水利工程,导致栖地缩减。[18]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内的合适栖地则被逐渐被外来树种侵袭,或转换为机械化农地及牧场。[18]巴拉圭的帕索布拉沃国家公园(Paso Bravo National Park)则同时受到了被盗猎及盗伐的双重威胁。[18]

这些树也不乏发生被用于产生建筑材料、生产木炭、开辟为各种农地或作为旅游开发之情形。[53]:12不可控的野火也导致其栖息地被进一步缩减,例如2020年在亚马逊的野火英语2020 Brazil rainforest wildfires在潘特纳尔湿地烧去了近四分之一面积,也导致马托格罗索州的一家牧场有70%的面积被烧毁,而该牧场当时有700—1000只紫蓝金刚鹦鹉居住,是当时已知规模最大的金刚鹦鹉群体。[18][20][21]

其他

一些报导称紫蓝金刚鹦鹉会去啃食一些棕榈芽或惊吓到经济动物,而被当作害鸟猎杀。[41]其羽毛被用作旅游纪念品的行为也被认为会对其数量产生不良影响。[53]:13

物种数量与保护状况

数量的变化

紫蓝金刚鹦鹉在1848年时数量“非常丰富”,但直到1970年代起其种群便开始明显的下滑。[41]:419[7]1987年,首次的全面调查后显示其数量仅余约3000只(范围在2500—5000只):其中亚马逊地区约750只、潘特纳尔湿地有1500只、而亚马逊雨林以东的米纳斯吉拉斯州约有1000只。[7]:419[41]

其总体数量随1990年时紫蓝金刚鹦鹉计划(The Hyacinth Macaw Project)成立后,自1980年的约2500只增加到2018年的6000只。[45][54]近期于2003年的调查显示,整体约有4300只可繁殖的野生成鸟,且呈现圈养的数量比在野外的数量还多之情形。[18][41]

保护企划

Thumb
边疆航空其中一台绘有紫蓝金刚鹦鹉的空中客车A319(摄于2012年的拉斯维加斯

1987年时,紫蓝金刚鹦鹉在《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被列入附录一内,却反而导致短时间内的相关贸易数量提升。[7]:419[18][2]

1989年时欧洲濒临绝种物种计划(The European Endangered Species Programme)成立,并经追踪、人工繁殖等努力保育紫蓝金刚鹦鹉。至1994年止,已登记了131128只个体,且在不少机构及私人设施中成功繁殖。[46]而紫蓝金刚鹦鹉企划建立及监测超过485个人工和自然巢穴,并系放超过5000只个体。[14]人工代养紫蓝金刚鹦鹉幼鸟,再放回巢穴给成鸟继续扶养以提升繁殖成功率也是当前正在尝试的方式。[47]

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牠们在2000—2013年间一度被划入濒危物种内,但由于发现牠们的下降速度并不如预期快速,因此2014年起改划在易危物种内。[1][18]虽然个体数因各种保护企划有所回升,但长远来看因其较长的繁殖期,仍需长期的保护。[18]

与人类的关系

Thumb
动物园里饲养的紫蓝金刚鹦鹉
Thumb
紫蓝金刚鹦鹉会被人类作为宠物饲养

因其温和、忠诚的个性,紫蓝金刚鹦鹉被称作“温柔的巨人”。牠们富有经济上的价值,刺激了巴西的旅游业发展,并被各国的动物园饲养。[9]

作为宠物

紫蓝金刚鹦鹉同时也是受欢迎的宠物,虽然体型庞大、破坏性高、吵闹、相当昂贵,同时也需要特殊的食物、大量的空间及足够的陪伴时间,因此只适合那些富有经验及作好各种准备的人饲养。[39]食物方面,其需要高油的坚果类,除了原产地的棕榈果仁之外,巴西坚果核桃杏仁夏威夷果椰子椰奶开心果腰果或处理过的葵花子都能作为替代的选项,但需注意有一些坚果内部可能会有变质或被霉菌污染的问题。[55]曾有一只紫蓝金刚鹦鹉被其饲主每天喂食超过十个核桃而导致胰脏炎。且仍需注意营养均衡,否则可能会有雌鸟卡蛋及生出软壳蛋的问题,例如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番薯、水果、绿色蔬菜或者是颗粒饲料。并需注意这些食物是否会导致维生素D过量或蛋白质过量的问题。[49][56]

即使有被剪羽英语Wing clipping,牠们仍需要足够大(可能需约15米宽)的特制不锈钢笼子、围栏或是直接一个独立房间供牠们飞翔及爬行,且不建议将其永远养在室内。并需注意牠们的咬合能力很强,因此有可能会破坏笼子,也需要大量安全、而未喷洒农药的木材,或是处理过的松果、大型木制或皮革玩具供牠们玩乐。[8]牠们能够跟其他新大陆鹦鹉混居,但除了须先适应之外,也需注意被限制在狭小空间中或陪伴时间不足的紫蓝金刚鹦鹉会容易变得暴躁和神经质,可能会自伤拔羽或过度尖叫。牠们也能在幼年时期经由训练以避免咬伤任何人类。[49][57][55]

虽然紫蓝金刚鹦鹉并非最会讲话的鹦鹉,但牠们相当聪明,很喜欢重复数个单词并将这些词置入其话语的上下文内,或甚至是在适当的情境中使用这些字词。[49][57]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