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胡婉玲

臺灣電視主持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胡婉玲,生于台南,先后成长于高雄、基隆、彰化。台南县老县长、山派创始人胡龙宝之长孙女。学跨文、法、商,拥有双博士学位之资深媒体人,并以学术升等部定副教授。制作主持民视《台湾演义》17年700集。以八度独家挺进北朝鲜采访;八度专访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为人称著。现任中央通讯社社长。

事实速览 胡婉玲, 英文名 ...

胡婉玲于1989年至1997年任职于华视,1997年至2024年任职民视公司,曾任民视新闻传播群副总经理[1]。2024年9月自民视退休,同年11月接任中央通讯社社长。其丈夫李天任为前文化大学校长、现任华梵大学校长、台湾传播学者。

Remove ads

早年及教育

胡婉玲出生于台南市胡厝寮,成长于彰化县。毕业于台湾省立彰化女子高级中学后,她在淡江大学先后取得法文系文学士、欧洲研究所法学硕士学位[2]。往后职业生涯过程中,她相继取得中国文化大学法学博士(2001年[3])及国立台北大学商学博士(2006年[4])。2011年以论文审查通过,升等部定副教授。

新闻生涯

华视

胡婉玲1989年加入华视新闻部,先后担任政治组记者、财经小组召集人、育乐组助理导播执行制作。曾在华视新闻担任晨间、午间新闻主播,并主持《华视新闻杂志》、《莒光园地》等节目。

民视

Thumb
民视林口数位媒体总部

胡婉玲于1997年加入民视担任新闻主播,历任台语新闻制作人、制作中心主任、采访中心副理兼主任、新闻部经理与新闻传播群副总经理等职,直到2024年退休,任职长达27年。

  • 民视新闻部专案召集人兼主播(1997-1998)
  • 民视新闻部制作中心主任、企编中心副主任(1998-2000)
  • 民视新闻部副理兼采访中心主任(2000-2002)
  • 民视新闻部经理 (2002-2018)
  • 民视新闻传播群副总经理(2018-2024年9月[5]
  • 民视无线台台语晚间新闻节目《民视七点晚间新闻》主播、制作人
  • 民视新闻台时事论坛节目《挑战政策》主持人
  • 民视新闻台时事论坛节目《头家来开讲》主持人
  • 民视新闻台新闻杂志节目《台湾演义》主持人、制作人
  • 民视新闻台特别节目《解严二十年:独家专访陈总统》主持人(2007年)
  • 民视与台湾教授协会主办《2014台北市长在野参选人辩论会》(2014年3月16日,民视新闻台直播)主持人
  • 民视《2014台北市长在野整合政见发表会》(2014年6月6日,民视新闻台直播)主持人
  • 民视新闻台时事论坛节目《新闻观测站》制作人、主持人
  • 民视新闻台经典历史专题节目《台湾演义》制作人、主持人

2024年8月1日,“印度神童”阿比吉亚·阿南德访问台湾,接受胡婉玲独家专访,亦是首度接受台湾媒体专访。

2024年9月16日,民视证实,“新闻传播群副总经理胡婉玲自请退休,公司正在处理中”。

Remove ads

国际事务

国际重要采访

中央社

2024年10月29日,中央通讯社董事长李永得证实,他向董事会提名胡婉玲为新任社长[6][7]。2024年10月30日中央社董事会通过此人事案,董事之一、作家朱宥勋在当日深夜表示对胡婉玲的个人能力“评价颇低”,并认为“中央社值得一位更专业的社长”,为此请辞董事。胡婉玲于11月1日上任[8][9]

其他工作

  • 亚洲电视奖评审(2003-2009)
  • 国立台北大学资讯管理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国际财务金融研究所兼任副教授(2009~)
  • 台北市立大学休闲运动管理研究所兼任副教授(2004-2020)
  • 世新大学口传系、新闻系、新闻研究所兼任讲师、助理教授(1998-[10]2004);传播管理研究所兼任副教授(2006-2014)
  • 中央通讯社社长(2024年11月-)

个人生活

胡婉玲与教育家李天任结婚,两人育有1子[11]

得奖记录

更多信息 年份, 获提名 ...
Remove ads

著作

学位论文

  • 使用扩散对转换成本与转换意图影响之探讨-以台湾行动电信服务业为例(博士论文) - 2005
  • 从新制度主义论欧洲议会职权之变迁(博士论文) - 2001
  • 欧洲共同体共同研究发展政策之探讨(硕士论文) - 1990

研究量表

  • THE SPORTS FAN ETHNOCENTRISM SCALE 运动迷国族感量表[12]

期刊论文

  • 胡婉玲(2015)。(以双元热情模式探讨运动博奕与赛事观赏)《行销评论》,民国一0四年秋季,第12卷第3期,页241-261。
  • Hu & Bedford (2012).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Sports Fan Ethnocentrism Scale” (in press)
  • Hu, A. W. L. & Tang, L. R. (2010)."Factors motivating sports broadcasting viewership with fan identification as a mediator", Social Behavior and Psychology, 38(5), 681-690.(SSCI)
  • 胡婉玲、方之光(2009)。〈手持式与车载型行动数码电视收视动机与行为之比较〉,《广播与电视》,民国九十八年十二月,第31期,页1-22。
  • Hu, A. W. L. (2009). "Mobile Digital Television in Taiwan: A Preliminary Review of Ratings and Lead User Response", 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 November/December, 25(6), 23-29.
  • 胡婉玲(2009)。〈双元热情对竞技啦啦队员之影响〉,《台湾体育运动管理学报》,民国九十八年六月,第八期,页55-74。
  • Hu, A. W. L. & Tsai, W. M. H.(2009). “An Empirical Study of an Enjoyment-Based Response Hierarchy Model Of Watching MDTV On the Move”,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Volume 26(2), 66-77.
  • 胡婉玲、蔡明宏(2008)。〈重建使用创新性、使用扩散与创新采用意图关系之实证研究〉,《中华传播学刊》,第十三期,页37-73。(TSSCI)
  • 胡婉玲、蔡明宏(2008)。〈运动迷国族感对赛事转播收视动机与行为之影响〉,《体育学报》,民国九十七年三月,第41卷,第一期,页23-41。
  • Hu, A. W. L.(2007). “An Empirical Test of a Use-Diffusion Model for Taiwan Mobile Digital T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39(3/4), 248-263. (SSCI)
  • 胡婉玲(2007)。〈边开车边阅听电视?数位行动收视者之内在动机与态度阶层研究〉。《传播研究简讯》,民国九十六年五月十五日,第五十期,页14-17。
  • 胡婉玲(2007)。〈知觉玩兴对户外行动收视接受度之影响〉,《辅仁管理评论》,民国九十六年五月,第十四卷,第二期,页113-132。
  • 胡婉玲(2006)。〈消费者使用创新性、转换成本与转换意图之实证研究〉,《行销评论》,民国九十五年冬季号,第三卷,第四期,页399 - 422。
  • 胡婉玲(2006)。〈消费者转换成本类型对转换意图关系之研究-台湾移动电话服务业为例〉,《广告学研究》,民国九十五年一月,第二十五期,页81-105。
  • 胡婉玲(2001)。〈论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新世纪智库论坛》,第十六期,民国九十年十二月,页86-95。
  • 胡婉玲(2001)。〈欧洲议会之研究文献回顾与方法论检讨〉,《立法院院闻》,第二十九卷第三期,民国九十年三月,页96-114。
  • 胡婉玲(2000)。〈欧洲议会职权形成与变迁〉,《新世纪智库论坛》,第十一期,第十一期,民国八十九年九月,页111-118。

研讨会论文

  • 胡婉玲。(2012)。〈以双元热情模式理论探究台湾运动博奕与赛事观赏〉,“2012数位创世纪学术暨实务研讨会”,国立政治大学数位文化行动研究室,台北。
  • 胡婉玲、Bedford, O. (2010)。〈运动迷国族感量表之发展与验证〉,“2010数位创世纪-e世代与资讯科技学术实务研讨会”,国立政治大学数位文化行动室,台北。
  • 胡婉玲、方之光(2009)。〈手持式与车载型行动数码电视收视动机与行为之比较-运用隐喻抽取技术〉,“2009数位创世纪学术实务研讨会”,国立政治大学数位文化行动室,台北。
  • Hu, A. W. L. & Tang, L. Z. (2008.07).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ivations and Behavior in Viewing MLB Broadcasts with Fan Identification as a Mediato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BAI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Seoul, Korea.
  • Hu, Anne W. L. (2008. 03). Mobile Digital Television in Taiwan: A Preliminary Review of Ratings and User Respons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08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e-Commerce, e-Administration, e-Society, and e-Education (e-CASE 2008), March 27-29, Bangkok, Thailand.
  • 胡婉玲、蔡明宏(2007)。〈重建使用创新性、使用扩散与创新采用意图关系之实证研究〉,“2007中华传播学会年会论文”,台北。(杰出传播论文奖)
  • 胡婉玲(2007)。〈台湾之光效应? 运动迷国族感对赛事转播收视动机与行为之影响〉,“第十五届广告暨公共关系学术研讨会”,国立政治大学,台北。
  • 胡婉玲(2007)。〈知觉玩兴对行动收视反应层级模式之影响〉,“第四届数位创世纪学术与实务研讨会”,国立政治大学数位文化行动室,台北。
  • 胡婉玲(2007)。〈台湾行动数码电视阅听人收视行为与反应初探〉,“第二届策略管理研讨会”,台湾电子商务学会,台北。
  • 胡婉玲(2006)。〈台湾行动数码电视接受度之实证研究-整合动机论观点〉,“第十四届广告暨公共关系学术研讨会”,国立政治大学,台北。
  • 胡婉玲(2005)。〈台湾移动电话服务业之消费者转换成本与转换意图关系之研究〉,“第十三届广告暨公共关系学术与实务研讨会”,国立政治大学,台北。
  • 黄营杉、胡婉玲(2005)。〈移动电话消费者转换成本构面与前置因子之实证研究〉,“第一届台湾策略管理研讨会”,台湾电子商务学会,国立台北大学,台北。
  • 胡婉玲、黄营杉(2005)。〈行动数码电视之初导入之消费行为初探〉,“2005ECDL电子商务与数位生活研讨会”,实践大学、国立台北大学合办,台北。
  • 胡婉玲、方文昌(2004),〈台湾行动数码电视之使用扩散模式研究〉,“第十二届广告暨公共关系学术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国立政治大学,台北。
  • 骆少康、胡婉玲(2004),〈线上游戏玩家间虚拟资产交易模式与影响交易信任因素研究〉,“教育部TANET2004”,宜兰。

杂志文章

  • 胡婉玲(2000)。〈美国电视界之合纵连横--美国电视新闻联网服务NNS考察心得〉,《新闻镜周刊》,600期,页45-47。
  • 胡婉玲(1997)。〈难忘达兰莎拉之旅—追忆与达赖喇嘛‘结缘’的经过〉,《新闻镜周刊》,441期,页14-19。

书籍出版

年份 书名 出版社 ISBN
2000年出版 《语言让人更自信》 大田出版 ISBN 9575838386
2002年出版 《台语也会通》 民视文化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