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萨摩松元站

日本鐵路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薩摩松元站map
Remove ads

萨摩松元站(日语:薩摩松元駅さつままつもとえき Satsuma-Matsumoto eki */?)是位于鹿儿岛县鹿儿岛市上谷口町日语上谷口町,属于九州旅客铁道(JR九州)的鹿儿岛本线车站

事实速览 萨摩松元站, 日语名称 ...
Remove ads

背景

本站是由旧上伊集院村提出的请愿车站。在本站落成前,上伊集院村(后来为松元町)内只有馒头石站(后来为上伊集院站)一个车站。由于该站里程上伊集院村中心较远,因此当地自1949年起向日本国有铁道(国铁)请愿,希望在村落中心的上谷口字松元建设车站。不过由于计划兴建的位置是一处斜坡,因此最初国铁不允许建设此站。经过数年来村民多次上京请愿后,终于获国铁首肯可建设车站。但国铁要求建设车站费用由地方全数支付。因此上伊集院村动用了村的财政使费内、及村内村民的集资下,筹集了足够的资金兴建共1,200万日圆[1]。现时在车站入口处旁、为纪念车站成立50周年而竖立的“萨摩松元站开业经纬”看板,当中也有写上建站的经过。

站名的来源

松元”是在1954年设置车站时,以所在位置的的小字“松元”(日置郡上伊集院村大字上谷口字松元)[2]命名。由于“松元”由于设有同音异字的松本站(日语:まつもとえき)(位于长野县松本市),因此冠上了旧国名“萨摩国”。

随后在1960年上伊集院村实行町制之际,萨摩松元站附近设有鹿儿岛市政厅松元分所日语鹿児島市役所#松元支所,该处以前是村公所,而上伊集院村改名为松元町[3][2]

车站构造

本站建于被平整的斜坡上,也因为独特的地型环境,使原来的站务室被置于月台上,并与候车室结合成一体,因此广义上亦可当为以简易车站模式运作。车站入口与月台间透过建于月台下的地下道连接。一端通往市街道,另一端则通往靠近斜坡的行人小径;而因为现时的环境限制,月台与车站入口之间亦只有楼梯连接,不备有任何无障碍设施。

从隧道进入月台范围后,便进入并设了验票口及的月台候车室,整个皆由木板所搭建而成。现时的候车室,乃为原来的站务室,无人化后,曾经因应于部分时段亦会有从伊集院站前来的职员协助站务事宜而保留,但完全无人化后,站务室再没有任何用途,因此于2010年代后期将售票窗口及出入口拆去,改成为候车室,并放置了五张涂上不同颜色的长木凳,只保留最尽头的部分为储物室。然而,在站务室仍然存在时,也设有3张三独立座椅的塑胶候车椅,于楼梯口与验票口中间的通道上,也设置了一部饮品自动贩卖机

而由候车室通往两侧月台的开放式验票口旁,则设有一组对应出、入站的IC卡感应器(通往1号月台为出闸、通往2号月台为入闸),而靠近出闸感应器旁也设置了一部一部简易式自动售票机,早于无人化初期时已经设置。

月台

设有1面2线的岛式月台。原来长度达最少达180米,但由于现时根本不需要过长的月台,因此只保留中央约4节的长度使用,两端的月台现在都被栏竿所截去。月台上的一般设施也都全部置于候车空间内。

更多信息 月台, 路线 ...

历史

  • 1949年7月:上伊集院村议会决议要求建设萨摩松元站。并且向国家提交请愿书[1]
  • 1953年5月20日:上伊集院村举行动工仪式[1]
  • 1954年2月11日:在伊集院站~上伊集院站之间的上伊集院村大字上谷口字松元开设萨摩松元站[4]
  • 1977年8月4日:伊集院站至萨摩松元站之间双线化。
  • 1980年2月6日:萨摩松元站至上伊集院站之间双线化。
  • 1987年4月1日:随国铁分割民营化,车站由九州旅客铁道(JR九州)营运。
  • 2004年3月13日:随九州新干线部分路段启用,令停靠本站的特急列车取消,鹿儿岛中央站→川内站之间的末班列车日语最終列車变成快速列车,并停靠本站(鹿儿岛中央站至此站之间各站停车)。
  • 4月1日:改为无人车站。
  • 4月11日:在站前广场举行开业50周年纪念活动[5],并竖立了“开站经纬”看板。
  • 2011年3月12日:随原来的快速列车升格为特急列车“川内特快”,本站改为通过站,再次回复至只有普通列车停靠。
  • 2012年12月1日:可以使用IC卡SUGOCA[6]
Remove ads

使用状况

以下是近年1日平均使用人次:

更多信息 年度, 1日平均 乘车人次[统计 1] ...
更多信息 年度, 1日平均 乘车人次 ...
Remove ads

相邻车站

九州旅客铁道
鹿儿岛本线
伊集院萨摩松元上伊集院

注释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