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贵州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貴州話
Remove ads

贵州话,即贵州省内使用的汉语方言。由于除了少部分湘语或带有南方方言混合成分的方言岛[1]以外,贵州全境的汉语方言都为西南官话[2],所以贵州话一般指贵州省境内的西南官话,因为贵州的官话方言差异较大,故没有代表性的口音。

事实速览 贵州话, 区域 ...
贵阳话对话样本,摄于2017年。属西南官话川黔片黔中小片

方言分类

与邻近的四川云南两省方言在内部较为一致不同,贵州由于建制较晚,历史上隶属不同省区,所以内部方言(尤其在南部)差异较大,老派的黔南片等方言等甚至很难和其他人互通。关于贵州方言的分类情况,现代语言学界大致有三种划分。

《贵州省志·汉语方言志》分区

1998年出版的《贵州省志》在其中的“汉语方言志”,主要采用的是刘光亚在1986年的研究成果,没有考虑省外的方言划分而是主要依据韵母和声调,将贵州省境内的汉语方言划分为6大片[3],分别是分布于黔东南州东部等地的黔东南片(下分剑台小片和榕锦小片)、黔南州黔东南州西部的黔南片贵阳市南部、安顺黔西南黔西南片(下分贵安小片和兴普小片)、贵州北部(除赤水河流域和乌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黔中片赤水河流域和遵义黔北片、黔东北乌江中下游(旧思南府)地区的黔东北片

更多信息 《贵州省志》版贵州话分区图, 名称 ...
Remove ads

1987版《中国语言地图集》分区

1987年和1990年出版完成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所采取的分区为黄雪贞的研究成果,贵州省内的西南官话分属五大片[4],与贵州省志的分区大致对应:黔西南片划归昆贵片黔中片(加上无独立入声调的遵义)为黔北片黔南片仍名黔南片黔东南片岑江片,原黔北片(除遵义)和黔东北片划归灌赤片岷江小片

更多信息 1987版《中国语言地图集》贵州话分区图, 名称 ...

2012版《中国语言地图集》分区

2012年出版的新版《中国语言地图集》主要采用了李蓝的研究成果,将贵州省境内的官话方言分为5大片[5]:上一版的岑江片湖广片(下分黔东小片黎靖小片怀玉小片),黔南片桂柳片黔南小片昆贵片川黔片黔中小片黔北片(除中部地区和威宁)划入川黔片成渝小片灌赤片岷江小片遵义-凤岗之间的黔北片西蜀片岷赤小片,原属黔北片的威宁县划入云南片滇中小片

更多信息 2012版《中国语言地图集》贵州话分区图, 名称 ...
Remove ads

语音特点

贵州境内的西南官话内部尽管差异较大,但仍有一些共同的语音特点:

声母

  • 声母都没有卷舌音,古代知章组和精组发音大部分已无区别
  • 尖团音不分
  • 全浊声母的清化规律都是“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的规律(除少量白读
  • 除少部分地区(如丹寨、黎平老派)以外不分[n]、[l];疑母[ŋ]、影母[∅]在洪音前混同

韵母

  • 古深臻曾梗四摄合并,即不能区分普通话的en、eng及in、ing
  • 古臻摄的合口一等端组、精组声母字大部分地区读开口呼,如炖[tən]、孙[sən]
  • u单独作韵母使用时具有很强的摩擦成分,并带来声母的变化,[hu]全部混入[fu]
  • 仁怀-印江一线以南的贵州大部分地区没有儿化后缀[6],“儿”字单字的卷舌元音读法也是晚近出现

声调

  • 入声字的塞音韵尾都已经消失;除黔南片部分、黎平、黔北岷赤小片等地还有独立入声调以外,入声都并入阳平
  • 除黔南小片和黎平等地外,声调调值比较接近典型的西南官话(成都重庆贵阳的类型)

声调类型表

更多信息 类型, 阴平 ...

词汇

因为地处官话边缘区,贵州省境内的官话方言保留了不少不见于现在普通话的古汉语古白话文词汇。

更多信息 贵州话, 发音 ...

新派演变

由于推广普通话运动的大力开展,贵州人年轻一代的普通话水平大幅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方言发音以及词汇、语法等的嬗变。贵州各地的方言的差异正越来越小,但并不是向贵阳话趋同,而是向一种带撮口呼的贵阳口音趋同,即向西南官话内最接近普通话的成渝片方言靠拢。

黎平话老派区分咸山摄合口一二等字(如:官[kɔn]/关[kuan],潘[pɔn]/攀[pan]),新派口音中[ɔn]韵已经合并到[an][9];黔南片许多地方本已脱落的咸山摄舒声字鼻韵尾重新出现、精章组麻韵三等字声母由[t͡ɕ]组变为[t͡s]组、方言音调也开始靠拢主流西南官话(如上声由高平变成降调)[10]贵阳话新派口音中的撮口呼已经基本完整[10][11]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