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代数
代数的一支,变量的值仅为真和假两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数学和数理逻辑中,逻辑代数(有时也称开关代数、布尔代数)是代数的一个分支,其变量的值仅为真和假两种真值(通常记作 1 和 0)。初等代数中变量的值是数字,而且主要的运算是加法、乘法和乘方(以及它们的逆运算),而逻辑代数的主要运算符有合取与,记为∧;析取或,记为∨;否定非,记为¬。因此,它是描述逻辑运算的一种形式主义,就像初等代数描述数字运算一样。
逻辑代数是乔治·布尔(George Boole)在他的第一部著作《逻辑的数学分析》(1847年)中引入,并在他的《思想规律的研究》(1854年)中全面阐述了逻辑代数。[1] 根据Huntington的说法,“布尔代数”术语最初是由Sheffer于1913年提出。[2]
逻辑代数中的几个概念
参与逻辑运算的变量叫逻辑变量,用字母A,B……表示。每个变量的取值非0 即1。 0、1不表示数的大小,而是代表两种不同的逻辑状态。
正、负逻辑规定:
- 正逻辑体制规定:高电平为逻辑1,低电平为逻辑0。
- 负逻辑体制规定:低电平为逻辑1,高电平为逻辑0。
逻辑函数:如果有若干个逻辑变量(如A、B、C、D)按与、或、非三种基本运算组合在一起,得到一个表达式L。对逻辑变量的任意一组取值(如0000、0001、0010)L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则称L为逻辑函数。逻辑变量A、B、C、D的逻辑函数记为:L=f(A、B、C、D)
逻辑运算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如下。
- 与(合取),记作 x∧y(有时记作 x AND y 或 Kxy),在 x = y = 1 情况下,满足 x∧y = 1;其他情况下 x∧y = 0。
- 或(析取), 记作 x∨y(有时记作 x OR y 或 Axy),在 x = y = 0 情况下,满足 x∨y = 0;其他情况下 x∨y = 1。
- 非 (否定), 记作 ¬x(有时记作 NOT x, Nx 或 !x),在 x = 1 情况下,满足 ¬x = 0;而在 ¬x = 1 情况下,x = 0。
如果把真值0和1解释为整数,这些运算可以表示为普通算数运算:
此外可以用制作真值表来表示 x∧y, x∨y 和 ¬x 的值:
|
|
有人可能会认为,只有否定和另外两种运算之一是基本的,因为用下列性质可以用逻辑否和逻辑或来定义逻辑与,反之亦然:
上述三个逻辑运算被称为基本的,这意味着其他逻辑运算可以以它们为基础,由他们的复合来建立,即将这些运算组合或结合。下面是由基本运算构成的运算的例子:
这些定义产生以下真值表,其中给出了对所有四个可能的输入,这些运算的值。
0 | 0 | 1 | 0 | 1 |
---|---|---|---|---|
1 | 0 | 0 | 1 | 0 |
0 | 1 | 1 | 1 | 0 |
1 | 1 | 1 | 0 | 1 |
第一种运算,x → y 或 Cxy,叫做实质蕴涵。如果 x 为真,则 x → y 的值就取自 y 的值。但如果 x 为假,则 y 可以忽略;然而此运算必须返回某种真值,而且只有两种选择,所以返回蕴含较小的值,即真。(相干逻辑通过看作非真非假的假前提的蕴含来处理这件事。)
第二种运算,x ⊕ y 或 Jxy,叫做异或(通常缩写为XOR)与逻辑或的区别在于逻辑或包含其类型。它排除了 x 和 y 同时为真的情形。用算术来定义就是加和之后 mod 2,就如 1 + 1 = 0.
第三种运算,异或的互补运算,是同或或逻辑等价:x ≡ y 或 Exy,当 x 与 y 值相同时为真。因此作为其互补运算,x ⊕ y 可以理解为 x ≠ y,当 x 和 y 不同时为真。它对应的 mod 2 算术为 x + y + 1。
给定两个操作数,每个具有两个可能的值,共有 22 = 4 种可能的输入组合。由于每种输出有两种可能值,一共有 24 = 16种可能的二元逻辑运算。
运算律
两个主要的二元运算的符号定义为 (逻辑与)和 (逻辑或),把单一的一元运算的符号定义为 (逻辑非)。我们还使用值 0 (逻辑假)和 1 (逻辑真)。逻辑代数有下列性质:

逻辑代数的基本规则
任何一个含有变量 X 的等式,如果将所有出现 X 的位置,都代之以一个逻辑函数 F,此等式仍然成立。
设 F 是一个逻辑函数式,如果将 F 中的所有的 * 变成 +,+ 变成 *,0 变成 1,1 变成 0,而变量保持不变。那么就的得到了一个逻辑函数式 F',这个 F' 就称为 F 的对偶式。如果两个逻辑函数 F 和 G 相等,则它们各自的对偶式 F' 和 G' 也相等。
当已知一个逻辑函数 F,要求 ¬F 时,只要把 F 中的所有 * 变成 +,+ 变成 *,0 变成 1,1 变成 0,原变量变成反变量,反变量变成原变量,即得 ¬F。 使用反演规则时要注意保持原函数中逻辑运算的优先顺序。
逻辑函数的标准形式
逻辑变量的逻辑与运算叫做与项,与项的逻辑或运算构成了逻辑函数的与或式,也叫做积之和式(SP form)。
逻辑变量的逻辑或运算叫做或项,或项的逻辑与运算构成了逻辑函数的或与式,也叫做和之积式(PS form)。
对于 n 个变量的逻辑函数而言,它的与项如果包含全部 n 个变量,即每个变量以原变量或反变量的形式出现一次且只出现一次,那么这个与项就称为该逻辑函数的最小项。
对于 n 个变量的逻辑函数而言,它的或项如果包含 全部n 个变量,即每个变量以原变量或反变量的形式出现一次且只出现一次,那么这个或项就称为该逻辑函数的最大项。
逻辑函数的化简
运用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及规则可以对逻辑函数进行变换,从而得到表达式的最简形式。这里所谓的最简形式是指最简与或式或者是最简或与式,它们的判别标准有两条:(1)项数最少;(2)在项数最少的条件下,项内的文字最少。
卡诺图是遵循一定规律构成的。由于这些规律,使逻辑代数的许多特性在图形上得到形象而直观的体现,从而使它成为公式证明、函数化简的有力工具。
应用
20世纪早期,一些电子工程师领悟到逻辑代数很像某种电子电路的行为。香农在它1937年的论文中证明了这种行为与逻辑代数等价。
几乎所有现代通用计算机都用二值布尔逻辑做运算;也就是说它们的电路是二值布尔逻辑的物理表示。几种表示方式:导线上电压的高低,磁性存储设备中磁畴的方向,打孔卡或纸带上的洞,等等(但有些早期的计算机用了十进制电路或者机械,而不是二值逻辑电路)
当然,也可能在任意介质中编码进2个以上的符号。比如在导线上用0,1,2,3伏特去编码一种有4个符号的字符集,或者利用打孔卡的洞的不同大小。但实践上,在一个很小的、高速的、低功耗的电路中噪声是个关键因素。它使分辨多个可能出现的符号变得困难。所以电路设计者们选择了高、低2种电压而不是4种。
由于上面的原因计算机使用二值逻辑电路。最常见的计算机架构使用32或64个叫做比特的布尔值序列,比如011010001101001010101001010111100000010101001011。当使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某些高级语言时,程序员可以操作寄存器的数字结构。在寄存器中0电压表示逻辑0,参考电压(通常是+5伏或+3.3伏[4])表示逻辑1。这些语言同时支持数值操作和逻辑操作。这里的“数值操作”指计算机把比特序列当作二进制数字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逻辑操作”指2个比特序列之间的与或非运算,序列中每一位都与另一序列中对应位进行运算。这两种操作之间的关键不同是前者有进位而后者没有。
参见
- 数字逻辑(数位逻辑)
- 逻辑函数(交换函数)
- 规范形式 (布尔代数)
- 逻辑门
- 卡诺图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