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拉利坡龙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拉利坡龙(学名:Araripesaurus)是翼手龙亚目翼龙的一个属,化石发现于巴西东北部桑塔纳群的罗穆阿尔多组,该地层的年龄可追溯到早白垩世阿普第阶至阿尔布阶。模式种是卡氏阿拉利坡龙(A. castilhoi)。[1]
Remove ads
发现与命名
本属由巴西古生物学家卢埃林·伊沃·普莱斯(Llewellyn Ivor Price)于1971年命名,[1]模式种是卡氏阿拉利坡龙(Araripesaurus castilhoi)。属名取自阿勒莱皮高原。种名致敬于1966年捐出含化石白垩结节的收集者莫阿瑟·马克斯·德·卡斯蒂略(Moacir Marques de Castilho)。正模标本DNPM (DGM 529-R)由部分翅膀组成,包括桡骨及尺骨远端碎片、腕骨、全部掌骨和几节趾骨。该标本是具亚成体。翼展估计为2.2米(7英尺3英寸)。[2]已知有两件其它疑似标本;两者均由翅膀材料组成,第三个略大于正模标本,由普莱斯归入本属。
1985年,彼得·韦尔恩霍费尔(Peter Wellnhofer)命名了第二个物种桑塔纳阿拉利坡龙(Araripesaurus santanae)。[3]该物种连同韦尔恩霍费尔确立的两个未命名种均在1990年由克尔纳归入古魔翼龙属,成为桑塔纳古魔翼龙(Anhanguera santanae)。[4][5]
Remove ads
分类
普莱斯将阿拉利坡龙归入鸟掌翼龙科。[1]阿拉利坡龙是桑塔纳组发现的第一种翼龙。后来根据更完整遗骸命名了其它物种,这引发了人们对它们是否与阿拉利坡龙相同的疑问。1991年,研究人员亚历山大·克尔纳(Alexander Kellner)得出结论认为阿拉利坡龙与桑塔纳翼龙相同,但因缺乏鉴别特征而只能笼统地分类为翼手龙亚目。2000年,克尔纳对该属进行重新评估,并得出结论称正因为缺乏自衍征(独特特征)所以不能将其看作桑塔纳翼龙的异名,并在系统发育分析中后给出接近古魔翼龙科、比帆翼龙更衍生的位置。克尔纳还指出,阿拉利坡龙的形态特征类似于渔夫古魔翼龙,尽管要比后者小得多。[6][7]
参见
- 翼龙类研究历史
- 翼龙列表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