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根廷大奖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根廷大奖赛(西班牙语:Gran Premio de Argentina)曾是一级方程式赛车巡回锦标赛,共举办21届,均位于胡安与奥斯卡·加尔韦斯赛道,并分为三个阶段:1953年至1960年、1971年至1981年、和1995年至1998年,其中1959年和1976年未举办。[1]
阿根廷大奖赛获得最多冠军是阿根廷车手胡安·曼努埃尔·范吉奥(4次),同时也是唯一获得冠军的阿根廷本土车手。[1]
Remove ads
历史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奖赛在科斯塔内拉赛道于1930年开始进行,自1941年改到雷蒂罗赛道进行。在大奖赛中断六年后和胡安·裴隆上任后,在自由方程式规则下,1947年雷蒂罗赛道两度进行比赛。
大奖赛经常吸引巴西和欧洲车手以及在欧洲参赛的阿根廷车手,例如胡安·曼努埃尔·范吉奥和何塞·弗罗伊兰·冈萨雷斯。1948年大奖赛赛季,大奖赛移至巴勒莫赛道进行。1951年赛季北科斯塔内拉赛道举办其最后三场大奖赛。1953年至1960年、1972年至1981年以及1995年至1998年期间,大奖赛在10月17日赛道举行。
Remove ads
1940年代末,随着战后欧洲复办大奖赛,几位阿根廷车手决定前往欧洲积累经验,在1947年阿根廷汽车俱乐部邀请欧洲车手来到阿根廷参赛。那次经历如此成功,以至于在1949年,当时欧洲最伟大的车手(如路易吉·维洛雷西、阿尔贝托·阿斯卡里、朱塞佩·法里纳)又来参赛。当时的比赛都在公园和公共道路上举行。
阿根廷曾被考虑到参与1950年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但缺乏合适赛道。为了使锦标赛具有世界性,只好纳入印第安纳波利斯500。[2]受阿根廷车手胡安·曼努埃尔·范吉奥鼓舞,时任阿根廷总统胡安·多明戈·庇隆推动了赛道建设。[3]
赛道的首场赛事是1952年3月的庇隆杯(西班牙语:Copa Perón),冠军是范吉奥。1953年,首场非欧洲赛道的F1大奖赛在此举行。当年,玛莎拉蒂车手范吉奥因变速器故障退赛。首场比赛冠军由法拉利车手阿尔贝托·阿斯卡里。[4]一场不幸的事故导致了九人死亡

次年,范吉奥获得冠军,并在连续三届获得冠军。1958年,斯特林·莫斯驾驶Cooper T43获得胜利。范吉奥退役后,阿根廷大奖赛从1961年F1赛历中消失,在十年后回归。
1971年,阿根廷大奖赛进行了一场无积分比赛,其中Matra车手克里斯·阿蒙夺得第一、Henri Pescarolo第二,而阿根廷车手卡洛斯·瑞特曼获得第三。1972年,阿根廷大奖赛正式回归赛历,阿根廷车手瑞特曼也在周六排位赛夺得杆位,并在周日正赛落后两圈获得第七,而杰基·斯图尔特夺得正赛冠军。
1974年大奖赛,瑞特曼驾驶Brabham BT44表现出色,但在最后一圈因燃油耗尽不得不退赛。新西兰人丹尼·哈默夺得冠军。
一级方程式阿根廷大奖赛一直举办到1981年。
1991年,一家私人财团买下赛道并进行翻修。时任总统卡洛斯·梅内姆想要复办阿根廷大奖赛[来源请求]。阿根廷大奖赛最终在1995年回归,并由达蒙·希尔获得冠军。1996年达蒙·希尔也拿下冠军(同年拿下总冠军),1997年由雅克·维伦纽夫获得冠军。不幸的是1998年往后,因管理方原因不再举行大奖赛。[5],而1998年是阿根廷大奖赛最后一次举办,当届冠军是法拉利车手迈克·舒马克。[6][7]1999年,阿根廷大奖赛出现在临时赛历中,但最终被排除在外。[8]
冠军
粗体表示该车手现在仍参加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粗体表示该车队现在仍参加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粉红色背景表示该赛事不属于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



Remove ads
参考列表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