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小熊虾属

赫德虾科的一属节肢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熊虾属
Remove ads

高棘小熊虾学名Ursulinacaris grallae)是小熊虾属学名Ursulinacaris)的唯一物种,属于节肢动物门恐虾纲放射齿目赫德虾科。其生活在寒武世第三期加拿大美国里。[1]原认为该属物种在前附肢上有成对刺,是赫德虾科中首例[1],但后经证实仅有一排刺。[2]目前,小熊虾在系统发生学中的位置尚不明确,仍需更多前附肢化石来进一步评估。[2]2025年,有学者在中国南方发现关系相近的物种。[3]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二名法 ...
Remove ads

发现

小熊虾的化石产地位于加拿大西北地方帽山组英语Mount Cap formation,属于小熊生物群(Little Bear biota)。该地共发现四具接近完整或完整的标本,编号分别为GSC 140185、GSC 135494、GSC 140184 和GSC 140186。此外,在美国内华达州奈县拉斯枪斯山脉英语Last Chance Range (Nevada)卡拉拉组英语Carrara Formation里的詹乐石灰岩段(Jangle Limestone Member),也疑似发现该物种的化石,编号KUMIP 492945,该标本仅保存了前附肢末端。[1]此外,在英国北威尔士甘姆河生物群(Afon Gam Biota)和中国贵州三都组(Sandu Formation)中,也发现了相似的前附肢化石。[4][5]

虽然小熊虾的前附肢化石早在1996年就已发现,但直到2019年才正式发表。该物种是放射齿目中唯一在帽山组出现的已知化石物种。[1][6]

Remove ads

命名

Ursulinacaris源自拉丁语:“ursulina”意思是“来自小熊”(ursa是小熊的意思),指发现化石的地点;“caris”的意思是“螃蟹”,是恐虾纲的常用学名字尾。种加词:“grallae”的意思是“高跷”,对应其细长且成对的前附肢棘形态。[1]

特征

Thumb
小熊虾的前附肢复原图,图中浅灰色区块为化石保存不当部分

小熊虾的前附肢长约13至24毫米,节数不明确,推测在第七节之后可能还有五至六节。每节的宽度约为高度的两倍。第二节末端突出一根细长、向前弯曲并朝附肢末端倾斜的刺。第三至第七节的腹侧中间各具一对细长的刺,部分标本显示这些刺的后缘可能带有更小的刺。第八节及之后的节逐渐变宽变短,其中第八节的刺较前段缩短,第九节可能同样具有成对的刺。此外,部分化石显示前附肢背侧边缘带有小棘刺,末端可能另有一根刺。[1]

2021年,约瑟夫·莫伊休克(Joseph Moysiuk)和吉恩-贝尔纳·卡隆英语Jean-Bernard Caron指出,小熊虾前附肢上的刺仅有单列。研究认为,这是由于化石压缩导致刺边缘平行并列。若前附肢上原本具有成对刺,应可观察到明显的间距。这类情况也曾在斯坦利虾的化石中出现,因其前附肢结构较为复杂。[2]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