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1913年10月28日—1983年1月6日),原名楊世峻湖南瀏陽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曾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北京軍區司令員、全國人大常委、第十至十二屆中央委員

Quick Facts 楊勇 楊世峻, 第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司令員 ...
楊勇
楊世峻
Thumb
楊勇像
第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司令員
任期
1958年9月—1967年6月
前任楊成武
繼任鄭維山
個人資料
出生(1913-10-28)1913年10月28日
 中華民國湖南省瀏陽縣
逝世1983年1月6日(1983歲—01—06)(69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林彬
兒女兒子楊翼平
兒子楊小平
女兒楊北北
親屬表弟胡耀邦
母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
職業軍人
宗教信仰
獲獎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八一勳章(195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獨立自由勳章(195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解放勳章(1955年)
軍事背景
效忠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服役 中國工農紅軍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
中國人民志願軍
服役時間1930年 - 1983年
軍階中國人民志願軍上將(1955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958年)
參戰第一次國共內戰
抗日戰爭
第二次國共內戰
韓戰
Close

楊勇早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紅三軍團第四師十團政委,紅一軍團1師、4師政委,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副團長、團長兼政委、師獨立旅旅長兼政治委員、第343旅旅長兼魯西軍區副司令員、教導第3旅旅長、魯西軍區司令員兼魯西專署專員、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司令員。楊勇在戰爭時期五次負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貴州省人民政府主席、總高級步兵學校副校長、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校長、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司令員、副總參謀長、北京軍區司令員、新疆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委、副秘書長等職。

生平

早年生涯

1913年10月28日,楊勇出生於湖南省瀏陽縣文家市一個農民家庭。1926年在里仁學校讀書時,參加勞動童子軍,任隊長。1927年,楊勇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馬日事變後,隨瀏陽農軍攻打長沙,不久敗走江西、常德等地,年底回鄉。 1929年,楊勇考入瀏陽縣立中學(今瀏陽市第一中學)學習。1930年春因父病輟學,參加第八區蘇維埃政府工作。[1]

1930年2月,楊勇經縣委選派到平江黃金洞紅五軍隨營學校政治隊學習,在此轉為中共黨員。結業後,分配到紅八軍,歷任政治部宣傳隊分隊長、大隊長,連副政委、政委,營長、團政治處主任、師政治處處長等職。 1933年10月,楊勇任紅三軍團第四師十團政委。參加歷次反圍剿戰爭,並在洵口戰役中負傷。1934年獲三等紅星獎章[1]

1934年10月,楊勇參加長征,參加了湘江戰役四渡赤水等戰鬥,並在湘江戰役中負重傷,失去六顆牙[2]。1935年9月,楊勇任第2縱隊10大隊政治委員。到陝北後,任紅一軍團1師、4師政治委員,率部參加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戰役[1]

Thumb
抗日戰爭時期,楊勇和表弟胡耀邦在延安

抗日戰爭時期

中日戰爭爆發後,楊勇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6團副團長[3][4],參加了平型關戰役[5],並在戰役中負傷。1938年3月,楊勇接替李天佑任686團團長兼政委,參加了午城井溝戰鬥[2]。1939年3月初,楊勇率部隨第115師東進支隊由晉西到達魯西,指揮686團取得樊壩戰鬥的勝利,開闢魯西抗日根據地。後任第115師獨立旅旅長兼政治委員、第343旅旅長兼魯西軍區副司令員、教導第3旅旅長、魯西軍區司令員兼魯西專署專員。

1941年初,楊勇與蘇振華率教導第3旅運用圍點打援的戰法,取得潘溪渡戰鬥的勝利,繼又挫敗了日軍對魯西區的掃蕩[6]。同年7月任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不久赴延安,先後在軍事學院、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4年,楊勇任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7],指揮部隊連續拔除日偽軍據點200多處,使魯西南的各小塊游擊根據地連成一片,新建了一個專署和六個縣政權。1945年,楊勇指揮部隊攻克南樂東平陽穀等縣城,殲滅日軍萬餘[6]。同年9月,攻占長垣湯陰等10多縣[1]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1945年11月,組建晉冀魯豫軍區第七縱隊,楊勇任司令員,4天內連克巨野等3座城市,並乘勝攻下濟寧,殲偽軍7000多人。1946年,楊勇參加出擊隴海路戰役,攻克碭山,協同三縱隊圍殲國軍181旅及一個團。又在巨野、定陶、鄄南三戰役中會同友軍殲國軍整編第三師和四十一師、四十七師各一個旅[1]。1947年元旦,他指揮部隊攻克聊城[8]

1947年,第七縱隊與第一縱隊合編,組建新的第一縱隊,由楊勇任司令員[9]。1947年4月,楊勇率部參加豫北戰役。其後,在魯西南戰役中,一縱突破國軍黃河防線,一舉攻克鄆城。爾後,率部參加進軍大別山,組織指揮高山鋪戰役[2]。1948年,率軍與國軍戰鬥於北向店,完成掩護友軍南下桐柏山的任務。5月參加宛東戰役。6—7月,在豫東戰役中,楊勇連續3次狙擊國軍胡璉吳紹周兵團北援,殲滅7000多人。淮海戰役開始後,楊勇在張公店地區殲滅國軍181師5000餘人,俘虜師長米文和;之後參加雙堆集戰役,俘吳紹周等將官9人[1][10]

1949年2月,楊勇任第二野戰軍第5兵團司令員[11],參加渡江戰役,攻占衢州景德鎮上饒等20餘座城鎮。11月進軍西南,占領貴州後,率第5兵團主力和第3兵團一部參加成都戰役[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Thumb
1960年,楊得志(右)、楊成武(中)、楊勇在學習毛選,他們被稱為「三楊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1950年1月楊勇任貴州省軍區司令員、貴州省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年底,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系學習。1952年畢業後,4月任總高級步兵學校副校長,10月調任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校長[1]。1953年4月18日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兵團司令員,5月11日到達朝鮮。組織所部參加1953年夏季反擊作戰,並指揮金城戰役[12]。1954年2月,楊勇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55年4月,楊勇任志願軍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階,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8年10月,楊勇率志願軍撤回國內,9月被任命為北京軍區司令員。1959年,楊勇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10周年閱兵式總指揮,陪同國防部長林彪檢閱三軍[13],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楊勇擔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時,曾大力推廣郭興福教學法,提高全軍區的軍事訓練工作。1965年11月任中共中央華北局書記處書記。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受迫害[14],1972年7月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協助陳錫聯主管作戰、邊防任務。1973年6月任新疆軍區司令員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第二書記和自治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曾組織部隊參加南疆鐵路天山公路烏魯木齊石油化工廠的建設工作。1977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0月任中央軍委戰略委員會第二主任。1979年2月,楊勇任軍委副秘書長,1980年1月增補為中央軍委常委[15]

楊勇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至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楊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聞名的「三楊」之一(另二人是楊成武楊得志[16][17][18]。1983年1月6日,楊勇在北京病逝,終年70歲[19]

著作

  • 《膠濟兒女》(楊勇山東抗日鬥爭回憶錄)1993-12大連出版社

榮譽

外國勳章獎章

家庭

  • 父親楊貴蟾,母親劉氏。家族在瀏陽市文家市鎮的故居,以楊勇故居之名列入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 妻子林彬,回族,山東冠縣人,1923年生,1939年4月與楊勇結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國務院財貿辦公室工作,2002年病逝。  
  • 兒子楊翼平少將,曾任天津警備區副司令員。
  • 兒子楊小平[21]
  • 兒子楊北北
  • 女兒楊京京

此外,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是楊勇的姨表弟,兩人曾在里仁學堂一同讀書,並先後加入中國工農紅軍[22]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