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濟寧市

中國山東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济宁市map
Remove ads

ㄐㄧˇ寧市,古稱任城濟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市境西界菏澤市,西北接河南省濮陽市,北達泰安市,東鄰臨沂市,東南臨棗莊市,南毗江蘇省徐州市。地處魯中南山地與黃淮平原交接地帶,地勢呈東高西低,東部為低山丘陵,中部和南部為低洼湖區。京杭運河縱貫市境並流經市區,主要河流還有泗河東魚河洙趙新河等。市境南部有南陽湖昭陽湖獨山湖微山湖,合稱南四湖,為中國北方最大淡水湖群,市人民政府駐任城區紅星中路19號

快速預覽 濟寧市, 國家 ...
Remove ads
Remove ads

歷史

史前

濟寧,古稱任。《左傳》:「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實司太昊與有濟之祀,以服事諸夏。」因任是太皞之墟,靠近濟水,太皞後代負責祭祀濟水和祭祀太皞,手工業發達,逐漸形成了河濱城市。歷經少康中興,湯武革命,武王伐紂,歷代分封,到了周代,世襲任國。秦滅任國,置任城縣,即今濟寧。

先秦

《禹貢》有「惟兗州。」又有「惟徐州。」[1]《爾雅》有「間曰兗州,東曰徐州。」[2]可知上古時代濟寧地區除西北小部屬兗州外,其餘地區皆屬徐州。[3][4]而今兗州區得名兗州源於南北朝,將於之後詳述。

周成王時,徐州不再列於九州之中,[5]其地分入青、兗二州。[6]濟寧地區於此時歸入兗州。[7][8]

秦漢

秦朝,廢任國,置任城縣、亢父縣,屬薛郡。曲阜還設有魯郡。

西漢,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改屬濟東國,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濟東國改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改為東平國。

東漢,境仍屬東平國。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析東平國置任城國(微山縣魯橋鎮)。

三國、兩晉、南北朝

隋唐

五代、宋、金

後周廣順二年(952年),割鄆州之鉅野鄆城,兗州之任城,單州之金鄉等4縣置濟州,治巨野[9][10]濟州因瀕臨濟水而得名,[11]此為濟寧得名之源頭。[12][13]

宋朝濟州建制未變。[11]兗州則升為襲慶府,轄瑕縣仙源泗水鄒縣奉符萊蕪等縣。[14]

建炎元年(金太宗天會五年,1127年)十一月,金軍多路攻宋。[15]建炎三年(天會七年,1129年)京東兩路皆已淪陷。[16]

天會八年(建炎四年,1130年),黃河以南為齊國,立劉豫齊國皇帝。[17][18]天會十五年(紹興七年,1137年)廢除齊國,濟寧地區正式納入金朝版圖。[19][20]

皇統年間(1141年 - 1149年),分任城巨野二縣部分土地置嘉祥縣,隸屬於濟州。[21]天德二年(紹興二十年,1150年),巨野因河水淹沒而廢縣,州治遷至任城[22]襲慶府於金朝時復降為兗州,轄滋陽曲阜泗水寧陽,而鄒縣割與滕州。[23]

Remove ads

元太宗七年(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濟州割屬東平府至元六年(1269年),復立巨野縣,並遷州治到此。[24]

至元八年(1271年),升濟州為濟寧府,治任城,不久遷回巨野。十二年(1275年)以任城當江淮水陸要衝,廢縣復立濟州,屬濟寧府。二十三年(1286年)復立任城縣隸屬濟州。[24]

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濟寧府濟寧路,轄巨野金鄉等7縣及濟州、兗州、單州3州(共領任城嵫陽嘉祥等9縣),治巨野。自此濟寧路基本穩定,轄境涵蓋今濟寧市大部分縣市區(汶上隸屬東平路),可視為濟寧市之雛形。[24]

至正八年(1348年),撤濟州,移濟寧路治於任城[25]此後,濟寧或為州,或為府,或為縣,治所皆在任城任城遂稱濟寧以至於今。[13]

蒙古滅金後與南宋在東部對峙於淮河一線。為軍事需要,元憲宗七年(宋理宗寶祐五年,1257年)濟州掾吏畢輔國在堽城築壩,引汶水洸河,流經任城,於城南入泗河,以濟漕運。[26][27]

Remove ads

至正二十七年(明太祖吳元年,1367年),徐達常遇春北上平定山東,張興祖取東平、濟寧。[28][29][30]濟寧改路為府。[31]

洪武十八年(1385年)降濟寧為州,省州治任城縣,其地由州直轄,另轄嘉祥巨野鄆城三縣。升兗州為府,而濟寧州隸屬之。自此,明清兩代不復置任城縣,只稱濟寧州。明時兗州府轄魯南四州二十三縣,西至曹州,東至沂州,治滋陽[32]

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巴哈納石廷柱攻取山東。[33]

初山東府縣沿用明朝建制。雍正二年(1724年)濟寧升為直隸州,八年(1730年)復降屬兗州府巨野、嘉祥割屬曹州鄆城割屬兗州府巨野鄆城二縣自五代以來與濟寧相互從屬的關係至此結束。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復升為直隸州,以嘉祥、魚臺割屬,四十五年(1780年),又割金鄉來屬,自此建制穩定至清末。[34][35]兗州府雍正二年(1724年)起所屬州縣漸次割出,轄境縮小至十縣,治滋陽[36][37]

現當代

辛亥革命後,全國廢州濟寧州廢,設濟寧縣

1948年7月14日,中共政權設濟寧市,屬魯中南行政區,為行政區直屬市。1953年,設置濟寧專區。1967年改稱濟寧地區;1983年10月升級為省轄地級市。

地理

位置

濟寧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與本省泰安市臨沂市棗莊市菏澤市江蘇省徐州市接壤,與河南省濮陽市黃河相望。

地形

濟寧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地處黃淮海平原與魯中南山丘區交接地帶,東部多山,丘陵連綿。京滬鐵路以東海拔在50~100米以上,比較有名的山有曲阜尼山(海拔344米),鄒城嶧山(海拔545米),鳳凰山(海拔648.4米,全市最高),泗水堯山(海拔582米)。南四湖以東—東部山麓為泰沂山前衝積平原,自西向東傾斜,地面海拔30~50米,地面起伏較大。南四湖以西為較平坦的黃泛平原,自西向東傾斜,地面海拔39~34米,起伏較小。中部有南四湖貫穿南北。湖北為泰沂山前衝積扇下緣,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地面海拔60~35米。[38]

氣候

濟寧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暖濕交替。年平均降雨量667.9毫米,年平均氣溫14.4℃。[39][38]

更多資訊 1981–2010年間濟寧市的平均氣象數據, 月份 ...

水文

黃河

黃河是濟寧梁山縣濮陽台前縣的界河,過境河段全部為懸河,大堤即分水嶺,故濟寧境內並無流域分布。

然而黃河對於濟寧水系的影響卻不止於此。自古汶水自東而來,至梁山下轉向東北注入渤海,是為大清河,也就是濟水。明朝治理運河,自南旺而北至梁山張秋,與濟水相交。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於蘭陽(今蘭考)銅瓦廂決口,其中一溜一路向東北於張秋衝決運河大堤注入大清河,這條水道後來成為黃河入海主要通道,南流入淮的故道逐漸廢棄。

大汶河

大汶河汶水,東起魯山,西至東平湖,最終注入黃河汶水左傳中多有記載。兩代開掘運河,汶水即為濟州河主要水源。元時築堽城壩引汶水入洸河,於濟寧天井閘會源閘大閘口)匯入運河,明永樂年間築戴村壩引汶水入小汶河,於南旺樞紐匯入運河,通過分水工程以時啟閉調節南北水量,有「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之說,至此解決了濟州河的無水之患,運河得以貫通。

大汶河濟寧段實為濟寧汶上縣泰安肥城市東平縣的界河,東起琵琶山溢流壩,西至代村壩(戴村壩),水流湍急,歷年被列為重點防汛河道,幾乎年年護岸復堤。[40]

泗水

泗河泗水,發源於新泰太平頂山西側,自東向西經泗水曲阜流至兗州城下折向南去,原本於淮安清口注入淮河,作為淮河的重要支流,並稱「淮泗」。泗水濟寧以南河段向來為中原聯通江淮的交通要道。建炎二年(1128年)黃河改道,徐州以下河道為黃河所奪,自以後,濟寧以下河道又成為運河的重要部分,數百年間經由黃河與人力的改造,濟寧以下河段或瀦為湖泊,或完全渠化為運河,原始河道已不復存在。現代泗河的終點是濟寧任城區辛閘村,泗河於此注入南四湖,成為運河水系的一部分,只有江蘇泗陽泗洪等地名還標示著古泗水曾經流經的地方。

泗河濟州河的另一水源,為濟運四水之一。元至元年間,於兗州城東泗河上築金口壩,引水入府河,流至濟寧會源閘大閘口)匯入運河。[41]

泗河是季節性山洪河道,每逢大汛,洪水溢漲,泥沙沉積嚴重,致使河床抬高,河道險工險段增加,加之原有堤防矮小單薄,河道彎曲,寬窄不一,形成歷史上洪澇災害頻繁的局面。建國後至2002年,經多次整治,泗河防汛能力大幅提高。[42]

洸府河

寧陽兗州濟寧間原有洸河府河、楊家河等河流,1965年開始洸府河治理工程,對各河道裁彎取直合併,按三年一遇除澇50%,十年一遇防洪標準新開挖了洸府河幹流,注入南四湖。後經多年整治,除澇能力接近三年一遇,防洪標準接近二十年一遇 。[43]

運河

其他河流

湖泊、水庫

現存湖泊
已消失湖泊
水庫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 濟寧市委員會 ...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濟寧市下轄2個市轄區、7個,代管2個縣級市

除正式行區劃外,濟寧市還設立以下經濟功能區:國家級濟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太白湖新區

更多資訊 濟寧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50] ...

人口

2022全市常住人口829.06 萬人,其中城鎮人口 513.85 萬人,農村人口315.21 萬人。 年底戶籍總人口888.4 萬人,其 中城鎮人口452.1 萬人、鄉村人口436.3 萬人,男性458.0 萬人、女性 430.3 萬人[54]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8,357,897人[55]。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8,081,90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75,992人,增長3.41%,年平均增長率為0.34%。其中,男性人口為4,248,546人,占總人口的50.83%;女性人口為4,109,351人,占總人口的49.1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3.39。0-14歲的人口為1,727,899人,占總人口的20.67%;15-59歲的人口為4,999,207人,占總人口的59.81%;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630,791人,占總人口的19.51%,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205,509人,占總人口的14.42%。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5,022,190人,占總人口的60.0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335,707人,占總人口的39.91%。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8,305,658人,占99.3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52,239人,占0.6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274,892人,增長3.42%,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01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100人,增長2.15%,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1個百分點。

經濟

概況

濟寧位於山東西南採煤區,屬於兗州煤田,有豐富煤炭資源。 並有多處大型火力發電廠,如唐村電廠、濟寧里彥電廠等。

濟寧是魯西南地區經濟、文化和商品的流通中心,山東省工業中心城市,建設中的組群結構特大城市。濟寧物產資源豐富,是山東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和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經濟實力雄厚。

濟寧玉堂醬園有限責任公司,始建於1714年,至今已有三百年歷史,是魯西南地區唯一的中華老字號企業。

山東魯抗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大型生物製藥企業,國家重要的抗生素研發、生產基地,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魯抗醫藥A股(600789)股票於1997年2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現有資產38億元,占地近4000畝,擁有5家全資子公司、7家控股子公司、1家參股公司,員工6500餘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100餘人。

資源型城市

轉型

交通

公路

東西向

G1511 日蘭高速,境內出口有:

  • 泗水, 611省道聖源大道、泗水縣城
  • 曲阜南, 104國道、曲阜城區、小雪鎮
  • 兗州, 327國道、兗州城區
  • 濟寧, 614省道、濟寧城區東、顏店鎮
  • 濟寧北, 105國道、濟寧城區西、康驛鎮、廿里舖鎮
  • 濟寧西, 337省道、長溝鎮
  • 嘉祥, 252省道、嘉祥縣城
  •  237國道0公里起點。
  •  327國道起自江蘇連雲港,由泗水入境,經泗水縣城、曲阜市中、兗州城北-西、濟寧城北-西、嘉祥城南,向西出境至巨野縣城,終點到寧夏固原

南北向

S33 濟徐高速,境內出口有:

鐵路

濟寧市鐵路主要有南北向的京滬鐵路、東西向的新兗-兗石鐵路,以及與京滬鐵路大致平行的京滬高鐵京九鐵路則於西北一隅過境。

京滬鐵路濟南泰安南下,經磁窯曲阜入境,轉西南至兗州,後轉東南經鄒城出境,再經滕州棗莊出省。

新兗鐵路河南新鄉,經巨野嘉祥入境,東行經濟寧城南轉東北,至兗州匯入京滬鐵路,是為兗州站

兗石鐵路兗州站,經京滬鐵路南行至程家莊分軌,轉東北至曲阜,東行經泗水出境,再東南經平邑臨沂,至日照石臼港出海。

京滬高鐵濟南泰安南下,由曲阜入境,南行經曲阜東站,由鄒城出境,再經滕州棗莊出省。

京九鐵路台前孫口鎮孫口黃河大橋跨越黃河梁山趙堌堆鄉入境,未經縣城直接南下由本縣出境,至鄆城轉西南至菏澤,復轉正南經定陶曹縣出省。濟寧境內段僅15公里,梁山站楊營鎮

日蘭高速鐵路途徑濟寧市,設嘉祥北站濟寧北站濟寧東站曲阜南站曲阜東站(與京滬高鐵同站)、泗水南站六個車站。

目前建設中鐵路有湖西鐵路等。

航空

水運

公共運輸

教育

中小學

僅列舉濟寧市境內的部分知名中小學

  • 濟寧市實驗中學
  • 濟寧學院附屬中學
  • 濟寧市第一中學
  • 濟寧市第十五中學
  • 濟寧市第十三中學
  • 濟寧市育才中學
  • 濟寧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 任城區英才高級中學(原大唐高中部)

大學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人

姊妹城市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