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Π介子偶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π介子偶素是一種奇異原子,由兩個π介子——一個
π+
介子和一個
π−
介子所組成。被粒子加速器加速後的質子束與靶原子核之間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可產生π介子偶素。
根據手性微擾理論的預測,π介子偶素的壽命極短,約為2.89×10−15 s;衰變後的產物一般為兩個
π0
介子,也有一小部分衰變為兩個光子。
歷史
2006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NA48/2實驗公布了帶電K介子的衰變中,π介子偶素的產生與衰變的證據。他們在分析研究了最終產物為三個π介子的反應 K± → π±(ππ)atom → π±π0π0 的π介子對的質量分布後,認為此反應中生成了理論模型預測的π介子偶素[1]。後續的研究精確地測量了S波π介子的散射長度;實驗結果已於2009年發表[2]。
CERN的DIRAC實驗測量了π介子偶素的壽命,並已於2011年發表。科學家們從1.5×109個事件中篩選出21227對偶素,統計誤差被控制在~9%[3]。測量結果為
- ,其中「stat」表示統計誤差,「syst」表示系統誤差。
Remove ads
流行文化
相關條目
- 偶素
- 介子型分子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