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丁基內什星
近地雙小行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小行星丁基內什(英語:152830 Dinkinesh,臨時編號:1999 VD57),也稱小行星152830(下略稱丁基內什)[1],是一對位於主小行星帶的雙小行星系統。它由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LINEAR)發現於1999年11月4日。其名字借用自衣索比亞語中露西化石的單詞[2]。是美國宇航局露西號任務的第一個飛掠目標[1]。該任務於2023年11月1日接近丁基內什星至425公里(264英里)。在飛掠過程中,露西號太空飛行器發現丁基內什有一顆衛星,名為塞拉姆或丁衛一,直徑為220米(720英尺)。儘管一些較小的近地小行星也已被探索過,但丁基內什仍是迄今為止太空飛行器探索過的最小主帶小行星。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5年3月9日) |
Remove ads
軌道
物理特性
丁基內什和丁衛一的表面布滿了巨石和隕石坑。丁基內什的輪廓並不平滑,這表明這顆小行星相對較老。它還有有一條赤道脊,這表明這顆小行星過去曾經歷過質量脫落;赤道脊還有一條從其分支出來的次級脊[4]。丁基內什的形狀類似於近地小行星101955 貝努和162173 龍宮,它們的內部結構由岩石和塵埃組成,在重力作用下鬆散地堆積在一起。由於這種相似性,丁基內什可能也有碎石堆結構[5]。
丁衛一上也有一條脊,但它不是沿著赤道方向的。[6]

露西號拍攝的丁基內什圖像顯示,它的赤道直徑約為790米(2,590 英尺)。[7]這與之前根據測量的絕對星等和S型小行星平均反照率估計的直徑一致。對2010年3月以來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WISE)存檔的紅外熱輻射觀測數據的重新處理給出了一致的結果。[3]
探測
NASA於2023年1月25日宣布露西號任務將此小行星選定為飛越目標[8],並於2023年11月1日協調世界時14:56,在425公里處飛越了丁基內什。[9]露西號最初的軌跡是以64000公里的距離飛越丁基內什,但2023年5月至9月的一系列軌跡修正使探測器得以在更近的距離實施飛越任務。[10]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