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近地小行星

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的小行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近地小行星
Remove ads

近地小行星(near-Earth asteroids,NEAs)指的是軌道地球軌道相交的小行星。這類小行星可能會帶來撞擊地球的危險。同時,它們也是相對容易使用探測器進行探測的天體。事實上,訪問一些近地小行星所需的推進劑比訪問月球還少。NASA會合-舒梅克號已經訪問過愛神星,日本的隼鳥號隼鳥2號分別在2005年和2018成功登陸糸川小行星和龍宮小行星,並帶回土壤樣本返抵地球。美國的歐西里斯號(OSIRIS-REx)也在2020年登陸班努小行星,並於2023年攜帶採集的樣本返回地球。

Thumb
預測的小行星碰撞概率先上升,然後下降的原因

目前已知的大小4千米的近地小行星已有數百個。可能還存在成千上萬個直徑大於1千米的近地小行星,數量估計超過2000個。

天文學家相信它們只能在軌道上存在一千萬至一億年。它們要麼最終與內行星碰撞要麼就是在接近行星時被彈出太陽系。該過程可能會消耗大量小行星,但似乎小行星來源仍然在不斷補給。

Remove ads

NEA的分類

一些近地小行星擁有很高的偏心軌道導致它們實質成為"短期"彗星,因為它們會在太陽附近完全消耗揮發,事實上只有很少近地小行星展現出類似彗星那樣昏暗的彗尾。這些近地小行星可能來自柯伊伯帶,柯伊伯帶在海王星外圍,那裡是彗星的來源地之一。其餘的近地小行星可能是在木星的引力交互作用下衍生自小行星帶。

三類近地小行星:

值得一提的是阿波羅小行星與阿登型小行星的軌道會穿越地球軌道,這使得它們可能產生撞擊的威脅,而阿莫爾型小行星不穿越地球軌道但卻可能距離地球非常近。

有時也使用阿周那型小行星指稱那些幾乎完全與地球軌道重合的小行星。近地小行星的稱謂要比近地天體來的嚴格

Remove ads

NEA的威脅

阿爾瓦雷茨假設通常為人們所接受,該假設認為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是一個大型小行星或彗星撞擊的後果,該假設也認為在將來地球也存在與穿越地球軌道的小行星相撞的可能性。

與地球撞擊的危險在1994年7月16日發生舒梅克利維9號彗星撞擊木星後為人們所重視,人們開始擔心相比很小的撞擊也會給地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雖然可以肯定的是,木星要比地球大得多而且質量也大得多,所以木星遭受的撞擊也更多,但是這次撞擊事件也向人類提供了一個了解這類事件如何發生以及所造成的災難性後果的很好窗口。

事實上在1989年3月23日,直徑1000的阿波羅小行星4581阿斯克勒庇奧斯)(1989 FC) 在地球表面650000公里穿過-與地球撞擊只相差6小時。如果撞擊發生,其將會產生有記錄以來最大的災難。

大約不到100萬年地球就會與直徑1千米的小行星撞擊,5千米天體的大撞擊大約1000萬年發生一次。小型的撞擊(仍然潛在著危險)每月會發生好幾次。 雖然過去有錯誤的警報發布,但事實上確實有一些小行星對地球上的生命明確造成威脅。

Remove ads

歷史上的撞擊事件

Thumb
圖例是一顆直徑數公里小行星的撞擊。這種撞擊發生的頻率低於每一億年一次

普遍被接受的阿爾瓦雷斯假說,解釋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是大型天體的撞擊事件的結果,提高了穿越地球軌道的其它天體和與地球碰撞可能性的認知

1908年通古斯事件

現在普遍認為1908年6月30日一顆石質小行星在通古斯的上空爆炸,釋放出超過1,000萬噸TNT的能量。據估計爆炸發生在8.5公里的高度上,物體的直徑在45-70米之間[1]

1979年船帆座事件

在1979年9月22日,在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交界處附近記錄道一次可能是低能量的核子試爆事件,但起初被認為可能是外星物體撞擊的事件。此一事件稱為船帆座事件,是由美國為監測核子試爆而設置在軌道上的船帆座衛星記錄到的。這次警報導致多個組織進行了數年的調查,但最終還是不能確定爆炸是來自核武,或是非核武。

2002年東地中海事件

在2002年6月6日,一顆估計直徑10米的小天體撞擊了地球。這次撞擊發生在地中海,介於希臘利比亞之間,大約在東經21°北緯34°處的半空中發生爆炸。釋放的能量估計在26,000噸黃色炸藥,相當於一個小型的核子武器[2]

2008年蘇丹事件

主條目:2008 TC3

在2008年10月6日,科學家計算出一顆近地小行星2008 TC3,將在10月7日0246UTC (當地時間5:46) ,發現後不久撞擊地球[3][4]。這顆小行星如預期的抵達[5][6],這是第一次準確的預測到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後,在地球表面上尋獲數百顆的隕石碎片[7]。因為此一事件發生在人煙稀少的地區,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已經提出的報告提到它所造成的影響[8]

2009年印度尼西亞事件

在2009年10月8日,一顆巨大的火球出現在印尼的波尼附近天空中。這個天體被認為是一顆直徑10米的小行星,估計這顆火球釋放出的能量為5萬噸黃色炸藥,或是2倍於廣島原子彈。沒有人員傷亡的報導[9]

2013年俄羅斯流星事件

2013年2月15日,當流星體在俄羅斯的車里雅賓斯克上空爆炸後,造成了當地1,200人的受傷。當地日出之際有著揮之不去越來越明亮的條紋出現,幾秒鐘之後,該物體達到最大強度,巨大的震波爆炸使得玻璃碎裂,並遮蓋過汽車防盜器的警報聲,隨後還伴隨著幾次小爆炸[10][11]

參見

外部連結

There is an excellent article in the October 2003 issue of Scientific American regarding NEA's and long term strategies for protecting Earth from them.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