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七月與安生 (電影)

2016年中國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七月与安生 (电影)
Remove ads

七月與安生》(英語:Soul Mate)是2016年中國劇情電影,由香港導演曾國祥執導,改編自中國作家安妮寶貝的同名短篇小說。本片女主角周冬雨馬思純一起獲得第53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在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獲得最多的12項提名。中國大陸於2016年9月14日上映,香港2016年10月27日上映,台灣則2018年3月23日上映[1]

快速預覽 七月與安生Soul Mate, 基本資料 ...
Remove ads

劇情概述

兩個小女生林七月(姚欣言 飾)與李安生(李昊芳 飾)在13歲認識並迅速成為好友。二人長大後,七月(馬思純 飾)與安生(周冬雨 飾)性格各異,她們無論性格、世界觀、愛情觀都完全相悖,卻先後機緣巧合下愛上男生蘇家明(李程彬 飾)。二人也因為性格迥異而得到各自不同的命運安排……

演員

演員 角色 簡介
周冬雨
少年:李昊芳
李安生 林七月青梅竹馬好友
與蘇家明關係曖昧
沙全澤前女友
李瞳瞳的養母
以七月為筆名在網路上連載小說《七月與安生》
馬思純
少年:姚欣言
林七月 李安生青梅竹馬好友
蘇家明前未婚妻
中國農業銀行員工
懷孕,產下李瞳瞳後導致大量出血死亡,得年27歲。
李程彬 蘇家明 林七月前未婚夫
與李安生關係曖昧
李瞳瞳的生父
李萍 七月媽媽
蔡剛 七月爸爸
蒙亭宜 安生媽媽
沙全澤 樂隊吉他手 經常預言將於27歲死去
李安生前男友,後因劈腿而分手
蔣亭軒 李瞳瞳 蘇家明、林七月的女兒
李安生的養女

製作

2015年6月25日極客娛樂總裁陳樂宣布由著名導演陳可辛擔任本片監製,陳可辛表示「《七月與安生》是一部天生適合被搬上銀幕的小說,呈現了自己最喜歡的人物情感和故事結構」[2][3]

12月12日在中國大陸南京正式開機,極客娛樂總裁陳樂博士、嘉映影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覃宏,監製陳可辛、許月珍及導演曾國祥出席[4]。其後在上海市、浙江遂昌縣[5]北京市張家口市等地拍攝,2016年2月3日在中國大陸戲份全部殺青。之後赴俄羅斯拍攝[6]

9月2日發布了竇靖童首次觸電銀幕創作並演唱的影片主題歌《(It's not a crime) It's just what we do》及電影版MV。竇靖童表示,「安生」和「七月」的大膽青春和姐妹情深讓她十分感動,《(It's not a crime) It's just what we do》這首歌的創作靈感和動力正是源於電影本身[7]

片方在電影上映後公布了出影片第四結局——如果「安生」沒有主動找上「家明」。不一樣的開始,是否會有不一樣的人生?[8]

花絮

周冬雨表示拍戲時經常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最「難熬」的是拍抽菸的戲,沒抽過煙的她吐了一個下午[9]

初次見面,周冬雨在拍攝間隙和李程彬說自己懷孕了。李程彬信以為真,直到戲拍了一個多月後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10]

李程彬透露,因為是第一次演男主角,拍攝後期壓力大到開始大把大把地掉頭髮,只能靠化妝遮掩[11]

劇本

安妮寶貝未參與劇本創作。故事的結構和骨幹來自香港作家林詠琛,生活的質感和情感在對白和兩個人物的細節來自李媛、許伊萌、吳楠。四人出於自己當時的狀況、個人經歷和價值觀有所偏向,分成了「七月派」與「安生派」,導演最後做一些平衡,七月與安生,我中有你,你中有我。[12]

劇本最初困惑於如何打通從小說到電影的完美出口,幾易其稿,困難重重。編劇林詠琛提議:「在電影開始就直接引入《七月與安生》這本小說,但是不交待小說的作者。」正是在此基礎上,很快組建起編劇團隊。[13]

編劇許伊萌透露:大家可以想像屏幕上兩個女生怎麼吵怎麼撕,私底下我和我的搭檔李媛就是怎麼吵怎麼撕的,特別慘烈,又哭又喊各種崩潰,最後還要抱在一起互相安慰[14]

選角

陳可辛和許月珍提供的女主角備選的清單中有周冬雨,曾國祥之前看過周冬雨的表演,早有合作意向,便一拍即合。馬思純是陳可辛推薦曾國祥看《左耳》定下的。曾國祥通過和二人的碰面,認為周冬雨演安生,馬思純演七月,會是一個新鮮的角色分配。

成本

製片方嘉映影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覃宏透露本片成本為3000多萬人民幣,而周冬雨、馬思純二人的片酬還不及投資的十分之一[15],收入除了票房外,還包括政府獎勵、網絡版權、其他版權,收入都很高[16]

歌曲

曲別 歌名 演唱者 作詞 作曲
主題曲 It's not a crime 竇靖童 竇靖童 竇靖童
插曲 《方向》 許巍 許巍 許巍
《我們的時代》 新褲子 新褲子 新褲子
《浮躁》 王菲 王菲 王菲
《花房姑娘》 崔健 崔健 崔健
《悲慘的幸福》 WALKINGXL樂隊 WALKINGXL樂隊 WALKINGXL樂隊

宣傳

  • 2016年6月8日,發布首支先導預告片,共計30秒[17]。7月1日發布首款「結髮版」海報[18]
    • 7月25日,在北京舉行定檔發布會,導演曾國祥、監製許月珍、主演周冬雨、馬思純到場,宣布定檔9月14日並曝光預告片[19]
    • 8月16日,在北京舉辦「大膽青春」主題發布會,主創陳可辛曾國祥、許月珍攜主演周冬雨、馬思純、李程彬亮相,著名主持人同時也是導演曾國祥的姐姐曾寶儀擔任主持[20]
    • 9月9日,作為第十三屆廣州大學生電影節開幕影片在暨南大學放映[21]
    • 9月11日,在北京電影學院舉行首映典禮,監製陳可辛、許月珍,導演曾國祥,主演周冬雨、馬思純、李程彬等亮相,曾志偉意外現身發布會為兒子捧場,在晚上的紅毯上吳君如竇靖童等明星前來助陣[22]
    • 10月13日,香港亞洲電影節在香港開幕,本片作為開幕影片參與展映,陳可辛、曾國祥、周冬雨等主創到場宣傳[23]
    • 11月8日至19日,作為多倫多亞洲電影節二十周年開幕電影在多倫多展映[24]
  • 2017年2月,入圍第12屆大阪亞洲電影節競賽單元,在日本上映[25]
    • 3月,入圍第19屆義大利烏甸尼遠東電影節競賽單元。
    • 6月,作為中國推薦的2部電影之一(另一部為《湄公河行動》),參賽2017中國成都·金磚國家電影節「熊貓獎」[26]

評價

2016年8月原著作者安妮寶貝到後期工作室看樣片,對本片給予了肯定[27]

截止9月23日,本片在豆瓣7.7分、微博電影8.2分、貓眼電影8.7分、格瓦拉8.7分(滿分均為10分),獲得了一致好評。

本片於第53屆金馬獎的6個獎項之中,共計有7項提名,其中周冬雨與馬思純共同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評審讚「兩位女生在青春片中互相成就對方,點綴彼此的光芒,令評審難分難捨。是兩位新生代女演員至今最好的表演。」獲選《亞洲週刊》2016十大中文電影第一名[28]、2016年度豆瓣國產電影十佳、南都娛樂年鑑十佳影片、搜狐2016年度華語院線十大佳片第一名。

專家評價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索亞斌:

《七月與安生》有時代的縮影,遠遠超越了青春片的厚度[29]

社會學家李銀河

人們絕對需要現實主義的影片,需要看到那些自己可能經歷到的事,自己在生活中能夠遇到的人,看到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故事,看到那些感人至深發人深省的愛情、親情和友情。在我看來,《七月與安生》就是這樣一部感人至深、發人深省的影片[30]

影評人木衛二:

影片有一個非常非常典型的中國式青春片外衣,但看到最後,它其實是關於花開兩朵的心靈成長,是國產電影少見的,對生活在別處的自由嚮往。別的先不說,改編得很成功[31]

Far East Films影評人Andrew Saroch

周冬雨和馬思純 有兩場非常精彩的表演,以至於我們很難把注意力從她們的表演中移走。當她們同時在銀幕上時,這份友誼顯得非常真實,兩位演員的互動異常出色[32][33]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兩個少女的成長經歷,對應中國內地的經濟發展,富裕中若有所失的無力感。兩位女主角的演出火花四濺,曾國祥捕捉女性感覺尤其細膩,以香港人的身份拍攝內地題材,成績斐然[34]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評委會:

好的故事是編劇磨成了一根針,扎進觀眾心裡。這部改編超越原著的青春電影,故事結構嚴謹,節奏準確,雙生花故事設定,呈現出情感人物內核的向心力和離心力。[13]

Remove ads
总结
视角

媒體評價

人民日報》:

從題材看,這部影片理所應當是當下流行的青春電影,但它卻沒有某些青春片內容狗血、無病呻吟、矯揉造作的通病,每個觀眾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人的一生總是要面臨諸多的選擇和糾結,這部影片藉著「青春片」這一類型放大了這種矛盾,讓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共鳴。所以「青春片」不僅僅是校服、馬尾辮和舊式物件,不僅僅是追憶和懷念,觀後有感、有思索,才是好電影[35]

光明日報》:

他(曾國祥)在電影《七月與安生》中對青春的描摹沒有僅停留在談戀愛、考大學、找工作等現實選擇的探討上,而是深入關注年輕人的心靈成長和自我認知[36]

北京日報》:

該片在青春片的各種元素上已經做得很足,堪稱近幾年國產電影中非常優秀的一部青春片。但在這一類型框架內,該片通過對七月與安生這對好朋友十幾年人生道路的回顧,圍繞「女孩應該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這個問題,提出創作者對女性主義的思考,從而超越了傳統青春片[37]

南方都市報》:

這部片選擇了一部不再流行的小說、一對恰到好處而非流量第一的卡司,還有一個遠離內地青春片劣品位的講述方式,讓我們看到近五年來最好的華語青春片之一,提供了一個精耕細作的良性模式。監製陳可辛繼續將香港電影工業的成熟經驗灌入當代內地故事,並在他擅長的大社會語境的題材之外,找到更年輕和更個人的本土敘事[38]

齊魯晚報》:

這是曾志偉的兒子曾國祥執導的電影,這個年輕人執導的青春題材作品,沒有像其他同題材作品那樣熱鬧過後讓人索然無味,而是讓人感覺,雖然人生是悲慘的,但人性是樂觀的,結尾處的三次反轉,顯示著這個三十多歲的青年導演可貴的價值觀[39]

亞洲週刊》:

本片成功的改編比起安妮寶貝的原著出色多了,令主題更為厚重,不再只有叛逆、呢喃。全片節奏平緩而帶有凝聚性爆發,情感描述細膩卻不乏活潑,扎實的劇本使得影片不僅跳出青春愛情的膚淺獲得提升,更令演員的發揮出乎意料的精采,因此,本片兩個女主角演員周冬雨、馬思純竟同奪本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成一時佳話。香港「星二代」的曾國祥(曾志偉之子)導演本片表現出成熟、穩重及出色構思,十分難得。

《都市女報》:

周冬雨所飾演的安生,鬆弛得甚至有些放肆,大開大合,沒有任何負擔,讓觀眾驚嘆於她的靈氣和天賦。相較之前,她在電影中的表現成熟不少,被專業媒體人評價為是周冬雨這些年來最好的表演[40]

界面新聞:

導演曾國祥改編的《七月與安生》,讓人物情感表達更加合理,也更加細膩豐富。在完整地看完小說和電影後,我把它定義為一部用傷痛溫養情感的治癒系電影。殘酷青春,治癒未滿。影片《七月與安生》告訴我們,面對內心真實而柔軟的情感,勇敢前行,即使有傷害,也依然會被人與人之間溫暖的[41]

騰訊娛樂:

在剝去了多餘的形容詞和傷感後,電影版的《七月與安生》已然蛻變為另外一個故事,它講的不再是兩個女孩與一個渣男之間的狗血愛情故事,而是在面對命運壓迫時,兩個女孩的之間的憎恨,和「可我只有你」的依偎。電影版的改編堪稱精彩,每一個人物都顯得有血有肉,充滿了立體感[42]。安生動盪的生活,給周冬雨的演技大爆發提供了足夠的空間。不管是在家裡的乖乖女,還是在路上的酒吧女;不管是日夕相處的親密無間,還是久別重逢的客套疏遠;不管是爭吵時的劍拔弩張,還是隱忍時的落寞滿懷,周冬雨的表演在熱鬧與蒼涼之間隨時切換、任意遊走,具有遠超其年齡和閱歷的說服力。在我看來,《七月與安生》是一部擁有高超技巧、具有自覺意識的典型的女性主義電影。它可能不如西方女性主義電影(如《末路狂花》《狗鎮》《男孩別哭》)那樣鋒芒畢露咄咄逼人,也沒有前輩導演黃蜀芹《人鬼情》那樣的人文深度,但它所指出的女性困境和可能出路,卻可能是最即時和最當下的[43]

發行

票房

9月14日於中國大陸上映,首周5天票房7240萬元,排名第四[44],次周6950萬元,排名第二[45]。最終1.67億[46]

其它放映

2016年10月28日,本片於騰訊愛奇藝優酷搜狐、芒果TV、樂視等中國大陸視頻網站付費播出。

2017年4月3日18:15,本片首次在CCTV-6播出[47]

獎項及提名

更多資訊 年度, 頒獎典禮 ...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