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萬松書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萬松書院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鳳凰山西麓孔家山萬松嶺上,三面環山,左江右湖,為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參政周木以報恩寺故址(始建於唐貞元年間)改建,因其地而得名。清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范承謨重建並改稱太和書院,康熙五十五年(1716)又因康熙帝賜額而改稱敷文書院。該書院為明末清初杭州最著名的書院,與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杭州四大書院,又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和豐厚的藏書而居四大書院之首,對浙江當時和後世的教育影響深遠。明代王守仁曾在此講學,清代袁枚曾在此讀書,康熙帝、乾隆帝南巡時分別賜"浙水敷文"、"湖山萃秀"兩塊匾額。後在清光緒時遷至葵巷,原址逐漸荒廢,僅存孔子像石碑照壁及萬世師表牌坊等民國遺蹟[1]。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9月8日) |
自2001年9月開始杭州市人民政府以清乾隆南巡勝跡圖中的「敷文書院圖」為藍本復建書院,現主要建築有牌坊群、泮池、仰聖門、毓粹門、明道堂(前有居仁齋、由義齋)、大成殿(前有曾唯亭、顏樂亭)、孔子照壁、毓秀閣、正誼堂等,並以梁山伯與祝英台在此共讀三載的民間傳說增加了一些愛情主題的景點如觀音堂等,2002年10月1日對外開放[2]。
從2005年6月18日開始,每周六都會在此舉辦「相親會」,成為杭州人擇偶的一個選擇,並引起多家媒體的關注[3]。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圖集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