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上埃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上埃及(阿拉伯語:صعيد مصر,羅馬化:Ṣaʿīd Miṣr,簡寫為الصعيد,發音:[es.sˤe.ˈʕiːd];科普特語:ⲙⲁⲣⲏⲥ,羅馬化:Mares),位於埃及南部,由尼羅河三角洲和北緯30度線以南的尼羅河河谷組成,包括從開羅以南到納賽爾水庫的尼羅河河谷。[2]
Remove ads
名稱
在古埃及,上埃及被稱為「tꜣ šmꜣw」,[3] 也就是「蘆葦之地」或「莎草之地」, 得名於種植在此處的紙莎草。[4]
在古希伯來語中,上埃及被稱為פתרוס,ptrws,阿卡德語中則是Paturisi。[5]這兩個名稱均源於埃及語中的pꜣ-tꜣ-rsj,意思是「南方之地」。[6]
在阿拉伯語中,上埃及被稱為「薩伊德」(Sa'id)或「薩希德」(Sahid),這兩個詞來自صعيد,意思是「高地」,這個詞又來自صعد,意思是上升、升起。上埃及的居民通常被稱為「薩伊德人 」,而他們所講的語言則被稱為「薩伊德阿拉伯語 」
地理

上埃及南至現代亞斯文以外的尼羅河瀑布,向北則沿河延伸至如今的艾亞特(El-Ayait)地區。[7] 根據這個劃分,現代開羅屬於下埃及。上埃及的北部,即上埃及的下游部分,從索哈傑到艾亞特之間,也被稱為中埃及。
歷史
人們認為,在涅伽達三期文化期間,一個可能存在的「提尼斯同盟」的統治者通過吸收對立城邦的方式實現了上埃及的統一。隨後,上下埃及的統一標誌著早期王朝時期的到來。[8]上下埃及在法老王權中融為一體。紅白雙冠就是上下埃及融合的一種形式。[9]古典時期之後,上埃及依然作為一個歷史區域存在。
尼肯是史前上埃及的一個主要城市。[10] 這裡的守護神是描繪為禿鷲形象的奈赫貝特。[11]
約公元前3600年,尼羅河沿岸的新石器時代埃及社會開始以種植作物和馴養動物為文化基礎。[12]之後不久,埃及社會開始向高度發展的文明社會迅速邁進。.[13]此時出現了一種新的獨特陶器,與黎凡特南部的陶器相關聯。[13]美索不達米亞的曬磚工藝以及包括拱形結構及凹牆裝飾在內的建築方式也流行起來。[13]
在上埃及,前王朝時期拜達里文化之後是涅伽達文化(阿姆拉特文化),[14]與下努比亞,[15][16][17][18]以及其他東北非洲人群、[19]馬格里布沿岸社群、[20][21]部分熱帶非洲群體[22]以及可能來自中東的居民緊密相關。[23]
根據生物考古學家南希·洛夫爾(Nancy Lovell)的研究,古埃及人骨骼的形態學證據強烈表明:「總體而言,上埃及和努比亞的居民在生物學上與撒哈拉及更南部地區的人們有很強的聯繫」,但在非洲的整體背景中,也表現出了一些局部差異。[24]體質人類學家S.O.Y.基塔也對古埃及人的生物親緣關係進行了研究,並將史前南埃及人的骨骼形態學描述為「撒哈拉-熱帶非洲變體」。基塔還補充說,儘管埃及社會變得更加複雜,生物學上也具有多樣性,但「尼羅-撒哈拉-蘇丹起源的族群特性並未改變。從目前可以確定的範圍來看,文化規範、儀式方式以及用於書寫的符號,仍然保持著其南方起源的特性。」[25]
原王朝時期的君主源自涅伽達地區。[26]在上埃及的希拉孔波利斯的挖掘中,發現了類似埃及以南更遠的地區使用的儀式面具,以及與衣索比亞採石場相關的黑曜石。[27]弗蘭克·尤爾科(Frank Yurco)指出,與法老有關的圖像,例如王冠、荷魯斯鷹以及勝利場景主要集中在上埃及的涅伽達文化和努比亞A文化。他進一步解釋道:「埃及的書寫體系誕生於上埃及的涅伽達和下努比亞的A文化,而不是直接與西亞接觸的三角洲文化。這進一步削弱了埃及直接受到美索不達米亞影響的觀點。」[28]
同樣,歷史學家兼語言學家克里斯多福·埃赫雷特(Christopher Ehret)指出,上埃及在第四個千年所出現的,宗教領袖制度與王權制度的文化實踐,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之前的努比亞以及埃及以南的尼羅河中游地區。他根據考古學和比較民族學證據得出了這一觀點。[29]
這些文化進步與尼羅河上游地區(即上埃及)城鎮的政治統一同時發生,而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尼羅河三角洲地區(即下埃及)的社會中。[13]進而導致了兩個新生王國之間的戰爭。[13]在那爾邁統治上埃及期間,他擊敗了三角洲地區的敵人,並成為了上下埃及的統治者。[30]對上下埃及的王權貫穿了整個王朝時代的埃及。
Remove ads
在王室象徵中,上埃及以高高的白冠赫傑特、盛開的蓮花和莎草為代表,守護神是禿鷲形象的奈赫貝特。統一後,上下埃及的守護神被共同描繪為「兩女神」以保護所有的古埃及人,就如同兩頂王冠被結合成一個法老頭飾一樣。
幾個起源於上埃及的王朝,包括第十一、十二、十七、十八和二十五王朝,在分裂時期後重新統一併振興了法老時代的埃及。[31]
在古埃及歷史的大部分時期,底比斯是上埃及的行政中心。被亞述人摧毀後,其重要性下降。在托勒密王朝時期,赫爾米烏的托勒邁斯取代了底比斯,成為上埃及的首府。[32]
在十一世紀,大量被稱為希拉蕊人的牧民從上埃及逃離,向西遷移到利比亞,甚至遠至突尼斯。[34]人們認為中世紀溫暖時期的開始與上埃及牧草退化有關,進而導致了這次遷徙。[35]
在二十世紀,「薩伊德親王」這一頭銜被用作埃及王位繼承人的稱號。[37]
七·二三革命推翻了埃及王國。然而「薩伊德親王」的頭銜依然在被薩伊德親王穆罕默德·阿里使用。
史前上埃及統治者列表
以下的名單可能並不完整,並且可能還有更多存在但尚未確認的統治者:
諾姆列表
省份和大型城市
如今,上埃及由以下七個省組成:
以下是位於上埃及的大城市:
參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