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下埃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下埃及(阿拉伯語:مصر السفلى,羅馬化:Miṣr as-Suflā,科普特語:ⲧⲥⲁϧⲏⲧ,羅馬化:Tsakhet)是埃及的北部地區,從現代開羅以南的阿雅特到達赫舒爾,位於上埃及和地中海之間,包括了肥沃的尼羅河三角洲。歷史上,尼羅河在下埃及分為七條支流。下埃及被劃分為諾姆,並在公元前3600年後開始發展為文明。[1]如今,尼羅河三角洲有兩條主要的水道——馬赫穆迪亞運河(古代稱為Agathos Daimon)和穆威斯運河(阿拉伯語:بحر موَيس,意為「摩西的水道」)。
Remove ads
名稱
在古埃及語中,下埃及被稱為mḥw,意為「北」。[2] 後來,在古典時代和中世紀,希臘人和羅馬人將其稱為 Κάτω Αἴγυπτος 或 Aegyptus Inferior,均意為「下埃及」,但科普特人依然使用與北方相關的舊名稱:Tsakhet(科普特語:ⲧⲥⲁϧⲏⲧ)或 Psanemhit(科普特語:ⲡⲥⲁⲛⲉⲙϩⲓⲧ),意為北方部分。下埃及被劃分為多個區域,即諾姆(科普特語:ⲡⲧⲟϣ,羅馬化:ptosh):
- Niphaiat(科普特語:ⲛⲓⲫⲁⲓⲁⲧ,直譯:「利比亞(諾姆)」,古希臘語:Μαρεωτης),位於西部。
- Tiarabia(科普特語:ϯⲁⲣⲁⲃⲓⲁ,直譯:「阿拉伯」),位於東部。
- Nimeshshoti(科普特語:ⲛⲓⲙⲉϣϣⲟϯ,直譯:「田野」),位於東北部。
- Bashmur(Bashmuric,科普特語:ⲡⲥⲁⲙⲏⲣ,直譯:「沙岸」),位於北部。
商博良在三角洲中部新增了一個地區,稱為 Petmour(科普特語:ⲡⲉⲧⲙⲟⲩⲣ,直譯:「限制或圍繞之地」)[3] ,依據是拜占庭的斯特凡諾斯提到的古希臘語:Πτιμυρις。但還不清楚這是單獨的地區還是 Bashmur 的希臘化名稱。[4]
在阿拉伯征服埃及後,三角洲的中部地區被稱為 al-Rif(阿拉伯語:الريف),意為「鄉村、農村地區」,這一名稱來源於古埃及語
|
r-pr,即「神廟」。之所以以這個名稱命名是因為農村地區由神廟管理。[5] 大致包括古代 Tiarabia 地區的東部地區被稱為 al-Hawf(阿拉伯語:الهوف),意為「邊緣,邊界」。[6]
Remove ads
地理
如今,尼羅河在三角洲地區有兩條主要的水道:一條位於西部的羅塞塔,另一條位於東部的杜姆亞特。
由於靠近地中海,下埃及的氣候比南部的上埃及更加溫和。下埃及的溫度很少有極端情況,降雨量也更為充沛。
歷史
下埃及被劃分為二十個諾姆。首個諾姆位於利什特。由於下埃及大多為未開發的灌木叢地,長滿了各種植物如草類和香料,這些諾姆的組織結構經歷了多次變更。
下埃及的首都是孟菲斯,守護女神是瓦吉特,以眼鏡蛇的形象出現。下埃及的象徵是紅色王冠 Deshret,符號是紙莎草和蜜蜂。統一之後,下埃及與上埃及的守護神被稱為「兩女神」,分別為瓦吉特和奈赫貝特(以禿鷲形象出現),保護所有古埃及人。
公元前3600年,尼羅河沿岸的新石器時代埃及社會開始以種植作物和馴養動物為文化基礎。[7] 之後不久,埃及社會開始向高度發展的文明社會迅速邁進。[1] 此時出現了一種新的獨特陶器,與黎凡特南部的陶器相關聯。[1]美索不達米亞的曬磚工藝以及包括拱形結構及凹牆裝飾在內的建築方式也流行起來。[1]
隨著文化的進步,上埃及社會和城鎮的統一進程隨之發生,同時,下埃及社會也經歷了統一的過程。[1]上下埃及之間經常發生戰爭。[1]在那爾邁統治上埃及期間,他擊敗了三角洲地區的敵人,並統一了上下埃及。[8]
史前下埃及統治者列表
巴勒莫石碑是一則皇家編年史,成於第五王朝中期(約公元前2490年–約公元前2350年),其中記錄了一些在納爾邁之前統治下埃及的君主。這些君主的存在僅限於這塊石碑的銘文中,沒有其他證據記載他們的事跡。
諾姆列表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