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上海天后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上海天后宮是上海市的一個供奉天后的場所,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上海僅剩的保存完整的天后宮建築[1]。

歷史
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福建商人醵資在上海鎮東北建造一座供奉天妃的順濟廟。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順濟廟因上海防備倭寇的城牆工事而拆遷。倭患被平息後,在原順濟廟所在的城牆上重建順濟廟,不過順濟廟改稱天妃宮,後來天妃又被加封為天后,天妃宮又改稱天后宮。1853年,天后宮毀於小刀會起義的戰火[1]。
1884年,天后宮在河南路橋北堍重建[2]。1899年,天后宮被划進上海公共租界,不過天后宮仍為中國官產,租界不得干涉。1982年因河南北路道路拓建工程(一說1978年因建山西中學[3]),天后宮的大殿楠木殿被移動至松江區方塔公園內,並成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仍保留在閘北的天后宮於2000年被列入閘北區文物保護建築。2006年,因河南路重建和軌道10號線的市政建設[3],殘餘的天后宮建築被拆除,不過古戲台的部件全部編號保存[4]。2016年,天后宮開始在原閘北的原址上重建。[5]2022年,原址重建後的天后宮對外開放。[6]
Remove ads
媽祖
上海天后宮大殿內有一尊稱為「浦江媽祖」的媽祖像。該尊媽祖像為坐像,高3.6米,是從湄洲媽祖祖廟分靈而來。此外大殿內還有來自台灣大甲鎮瀾宮、北港朝天宮、澳門、天津、寧波、青島等地宮廟的16尊媽祖像。大殿內還懸掛一幅由汪道涵題寫的字:「媽祖情系兩岸」[7]。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