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全球帝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全球帝國(英語:Global empire)或世界帝國(德語:Weltreich;荷蘭語:Wereldrijk)[1]是帝國的一種形式,即全球性或世界性的帝國[2],屬於超級大國範疇,通常表現為幅員遼闊、在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強大國家。「全球」性或「世界」性意味著屬於這個國家主權下的領土遍及全世界。它的基本標準是,當在全球航行時,從該帝國版圖的最東端至最西端或最西端至最東端至少要航行半個地球的圓周,「全球」即意味著帝國版圖要橫跨至少180度的經度而不是90度的緯度。舉例來說,由於西班牙帝國的版圖曾遍及全球,所以在16世紀它常常被稱為「日不落帝國」,這個說法後來也適用於大英帝國[3]。21世紀,美國取代大英帝國,成為當前唯一的全球超級大國。
![]() |
Remove ads
歷史
早期的帝國很大程度上限制在亞歐、美洲和非洲大陸上,如波斯帝國、羅馬帝國和中華帝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早期的超級帝國,但還很難稱其為真正的「全球帝國」,因為它們很多不符合全球帝國的定義和標準。
部分古代超級帝國包括:
- 阿契美尼德王朝統治下的波斯帝國(或稱阿契美尼德帝國)常被認為是第一個超級帝國。曾經控制著所有的小亞細亞地區、黎凡特地區(地中海東部)、埃及、高加索地區和一部分的印度、中亞和希臘(主要指色雷斯地區),也是第一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
- 亞歷山大大帝短暫統治下的馬其頓帝國(或稱亞歷山大帝國)成為了第二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取代波斯帝國霸權的超級帝國,它不但控制著原波斯帝國的所有領土,還擁有整個巴爾幹半島和印度河流域。
- 羅馬帝國是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第三個超級帝國,統治了歐洲大部分地區、北非、小亞細亞和黎凡特地區,並曾一度統治美索不達米亞。
- 與中原王朝長期相對峙的草原帝國,是以亞洲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國家與王朝,包括匈奴汗國、鮮卑汗國、柔然汗國、突厥汗國、回鶻汗國、契丹建立的遼朝及西遼、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和蒙古人建立的蒙古帝國,一度統治過蒙古、西伯利亞、中亞大部、西亞和東歐的一部分等地。匈奴、鮮卑、契丹、女真、滿族進入中原後成為中國的幾個朝代:五胡十六國諸國、北魏、北周、遼朝、西夏、金朝、元朝、清朝。
- 波斯人的薩珊王朝推翻了帕提亞人的統治之後,統治了所有的波斯地區,並擴張到了埃及、印度、中亞和阿拉伯半島且與歐洲接攘。
- 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從倭馬亞王朝一直到阿拔斯王朝中期都是這個時期最大的帝國,其版圖最大時東到波斯、呼羅珊和印度河流域,與當時統治中國的大唐帝國接壤,西至西班牙和摩洛哥,與查理大帝統治下的法蘭克帝國相鄰。
- 蒙哥汗統治下的蒙古帝國從東亞蒙古高原延伸到中歐、南亞的一部份、西亞及整個西伯利亞,西征期間其勢力更遠至歐洲,是一個歷史上橫跨歐亞大陸、以蒙古族為主體組成的大帝國,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之一、連續性版圖最遼闊的國家,蒙古帝國占據了幾乎整個亞洲大陸和部分歐洲,含蓋了當時疆域內1億的人口,其曾發動三次蒙古西征,蒙古大汗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1218-1223)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越過高加索山擊破欽查各部,第二次西征(1235~1242)於窩闊台汗在位時期發動、以拔都為主帥,先後征服裏海布噶爾王國、斯拉夫各族,進而滅亡位於俄羅斯境內的基輔羅斯,而後擊潰波蘭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匈牙利、征服保加利亞,遠征勢力遠達義大利的威尼斯東北,第三次西征(1252-1260)於蒙哥汗在位時期、主帥為旭烈兀,滅亡木剌夷(伊斯蘭國家)、阿拔斯王朝(位於阿拉伯的黑衣大食)以及阿尤布王朝(位於敘利亞及阿拉伯西部),三次西征共滅了40多個國家,曾短暫進駐歐洲,在蒙哥汗去世之後,蒙古帝國解體分裂為元朝和蒙古四大汗國。
- 塞爾柱帝國極盛時控制了西亞的大部分和中亞的一半,還差點到達東歐和北非。
- 帖木兒帝國征服了東察合台汗國、河中地區、花剌子模、美索不達米亞、小亞細亞、高加索和大伊朗地區,並與鄂圖曼帝國交戰,企圖復興蒙古帝國
- 鄂圖曼帝國控制著整個巴爾幹半島、色雷斯、小亞細亞和一部分的東歐和中東、北非,而且在頂峰時期還延伸到東非、亞洲的裏海和中歐的一部分。
Remove ads
第一批全球帝國是歐洲大航海時代的產物,起始於兩個最強大的海上殖民帝國葡萄牙和西班牙於15世紀晚期的海上勘探競賽。這些分散的海上帝國背後的推動力是貿易、歐洲文藝復興之後誕生的新思想和資本主義。
葡萄牙在王子航海家亨利的帶領下開始創建第一個全球性的商業網絡,成為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帝國——葡萄牙帝國。
在西班牙黃金時代,西班牙帝國包含尼德蘭、盧森堡、比利時、葡萄牙,以及大部分的義大利、部分德意志,還在美洲、非洲和亞洲擁有許多殖民地。隨著在16世紀對墨西哥、秘魯和菲律賓內陸的占領,西班牙確立了有史以來最大且分布最廣的海外領土(蒙古帝國雖然較之為大,但是卻僅限於歐亞大陸)。占有著歐洲、非洲、大西洋、美洲、太平洋和遠東的西班牙帝國在這個意義上也有資格被稱為全球帝國。
隨後全球帝國包括了法國(包括共和制和王權時期的法蘭西殖民帝國、帝制時期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和法蘭西第二帝國)、荷蘭(荷蘭帝國)和英國(大英帝國)在內的殖民帝國。其中大英帝國隨著在19世紀海上霸權的鞏固,憑藉著當時運輸技術的改進成為了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帝國,領土面積高達3400萬平方公里,在它的全盛時期聲稱對於加拿大北極圈內、澳大利亞內陸以及南極洲的部分土地皆擁有主權,覆蓋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在1860年代,俄羅斯帝國和後來的蘇聯成為當時世界上領土相連的最大帝國,而其最大國家的地位一直延續到其後的最大繼承者俄羅斯直至今日,儘管俄羅斯「失去」了蘇聯的周邊地區,但它仍舊橫跨12個時區,而且跨越一半以上的全球經度(即180度以上),但因為俄羅斯的影響力僅局限於歐亞大陸,沒有海外軍事基地,故一般不被視為全球帝國。
被普遍承認的全球帝國如下:
由於二戰以後,特別是近幾十年來美國的迅速崛起和在全世界的霸權主義活動,美國也被認為是一個全球帝國,被稱為「美利堅帝國」,也有人認為它和古代的羅馬帝國類似,所以又稱之為「新羅馬帝國」。不管美國自己願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一個帝國或者是帝國主義國家,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全球性超級大國,它在全球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眾多領域的巨大優勢和強大影響力都是他國無法比擬的[4][5][6][7][8][9][10][11][12][13][14]。
注釋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