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周

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王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周
Remove ads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國歷史南北朝的北朝之一,由宇文氏建立,定都長安,北周自建國後,統治實權一直在北周太師宇文護身上,皇帝無力與之抗阻,為了擺脫宇文護的束縛,經過一連串的計畫與鬥爭,北周武帝宇文邕終於殺死了宇文護,掌握大權,並以德施政,人民安樂,在位時更成功滅北齊,統一北朝。但他死後三年,北周便被楊堅所取代,後由隋滅陳統一中國

快速預覽 周, 京城 ...
Remove ads
更多資訊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
Remove ads

歷史

北周由宇文泰奠定根基。北魏六鎮之亂時,宇文泰投靠權臣爾朱榮,隨其入關中討伐叛逆,後來投於以關中隴西為根據地的大將賀拔岳的麾下,並漸漸受重用。賀拔岳擁兵關隴,與高歡並為北魏兩大軍事集團首領,兩人爭鋒相對,相互猜忌,最終賀拔岳被高歡收買的侯莫陳悅所殺[1]。賀拔岳所屬將領在賀遇刺後,擁立宇文泰為統帥。宇文泰擊敗侯莫陳悅,實際控制關隴。

北魏孝武帝在討伐高歡失敗後,逃奔關中。宇文泰雖收容了他。但不久就將孝武帝殺害,改擁立西魏文帝建立西魏(535年)。而東方的高歡在孝武帝逃入關中後擁立東魏孝靜帝,把朝廷遷到河北鄴城,建立東魏(534年)。

西魏建立後,宇文泰成為大丞相。宇文泰在三次戰役中大敗東魏,奠定宇文氏在關中的基礎。宇文泰任用蘇綽等人改革,使西魏進一步強盛。進而攻入南梁成都,奪取西川地盤。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嫡長子宇文覺承襲為安定郡公、太師大冢宰。次年,宇文泰之侄宇文護迫西魏恭帝禪讓,由宇文覺即位天王,建立北周,建都長安(即今陝西西安)。

宇文護不久殺魏恭帝及其弟、子及其他西魏宗室。天王宇文覺不滿宇文護專權,企圖剷除宇文護,但反被其所殺。宇文護擁立宇文覺庶兄宇文毓為天王,是為北周明帝。明帝赦免被牽連獲罪的西魏宗室,封元羅為韓國公奉祀西魏。幾年後,宇文護又殺明帝,但仍按明帝遺命,擁立明帝異母弟宇文邕為北周武帝。宇文護執掌政權十五年,成為北周實際上的主宰。他承繼宇文泰、蘇綽的政策,消滅威脅政權的軍閥,使北周政權更鞏固。北周武帝年間,宇文護的兒子亂政害民,宇文護的威望大降。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北周武帝乘機刺殺了宇文護,重奪政權。

北周武帝執政後,積極推廣漢化並勵精圖治。575年發兵征北齊,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華北,僅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未降,奉逃奔突厥的皇子高紹義為帝。北周統一華北後國力一度興盛,北周武帝英年早逝,北周宣帝宇文贇繼位。周宣帝生前即傳位年幼的兒子北周靜帝宇文闡。580年6月8日宣帝病死,外戚楊堅以大丞相身份輔政,乘機將北周重臣外遣,進而把持朝政。相州總管尉遲迥、鄖州總管司馬消難與益州總管王謙等人不滿楊堅專權,聯合叛變反抗楊堅,爆發尉遲迥之亂,但被楊堅所派的韋孝寬王誼高熲等人平定。期間楊堅亦誅殺北周明帝長子太師雍州牧畢王宇文賢及尚在人世的宇文泰五子,並與突厥通好,突厥他缽可汗遂將高紹義交給北周。581年3月4日,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楊堅受禪稱帝,改國號,北周享國二十四年而亡。楊堅建國不久,就將北周近支宗室誅殺殆盡,將宇文洛封為介國公作為北周奉祀。

Remove ads

政府行政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仿照《周禮》描述的六卿(六官),建立起獨特的六官制度。當年,北周建立,仍然沿用這一制度[2]:85

大冢宰

大冢宰為北周六官之首,相當於丞相。

文化

此時期佛教藝術創作,大多數位於長安。印度笈多王朝雕像為許多大型佛像的原型。在敦煌千佛洞則有一些北周風格的壁畫,在這些壁畫中,山水畫固然重要,不過仍遜於人物畫。[3]

北周一反北魏孝文帝後的漢化風,重新提倡鮮卑文化,以鮮卑語為公家語言,也重新恢復鮮卑姓氏和向漢人賜鮮卑姓氏。

儒學

北周統治者總體崇尚儒學,依靠儒家經典《周官》制定官僚制度,依靠儒家經典規範官員禮儀言行,優待儒士,建立學院宣揚儒學並搜羅和編修儒家典籍。由於北周帝王的倡導,儒學在北周時期得以廣泛傳播,儒家典籍也不至於毀於戰火之中[4]

人口

北周周靜帝大象時期(580年)北周三百多萬戶,人口九百多萬人[5]

北周人口盛時約1250萬[來源請求]

君主

更多資訊 肖像, 廟號 ...
Remove ads

藩王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