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東興中學 (龍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兴中学 (龙井)
Remove ads

東興中學中國朝鮮語:동흥중학교東興中學校)創辦於1921年,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龍井市第三中學的前身。1920年代,東興中學是延邊地區新文化運動和反日運動的策源地之一。

Thumb
龍井東興中學

歷史

1921年4月5日,朝鮮獨立運動志士,天道教教徒崔翊龍在天道教會的資助下,以宗理院的名義在龍井創辦東興小學,並設中學講習班。同年10月1日,講習班升格為東興中學,原東興小學改為東興中學附屬小學。1923年9月29日,有3個教室的新校舍竣工(今龍井第三中學校址)。學校起初有3名教師,4個班,113名學生,開設韓語數學物理化學英語地理歷史漢文、天道教義等課程。[1]:172-173[2]:614[3]:35-36[4]

東興中學創辦後,大量朝鮮共產主義者和進步青年來此結社,主張打破宗教迷信和封建專制,倡導科學與民主,傳播馬列主義思想。1924年7月,林啟學等主張「教育和宗教分離,反對教育隸屬於宗教」的教師成立「教師團」,與天道教會交涉接管學校。同年8月11日,「教師團」聯合社會力量以「學校創立者工會」的名義接管了東興中學。與天道教分離後,學校開始實行男女同讀,免試,民主選舉班長和學生代表等民主制度。同年,學校規模已經擴大到9名教師402名學生,共9個班。1926年8月,朝鮮共產黨在龍井成立朝共東滿區委員會,設9個區16個支部,其中2個支部設在東興中學。[1]:174-176[2]:615[4]

脫離天道教後,東興中學的財務問題變得愈發嚴重。為解決教學經費問題,學校派金洪善、韓長淳等人到朝鮮各地募捐,後在漢城遇到天道教人士尹益善。尹益善答應如果把學校交給天道教會經營就願捐款資助。1926年,尹益善接任東興中學校長。此後,他按朝鮮總督府的意願開始親日教學,解僱和開除參加革命活動的老師和同學,導致學生罷課示威,部分學生轉學至大成中學。最終學校的經營權在1928年再次被轉交給「學校創立者工會」。[1]:175-179[2]:615-616

1930年1月23日,東興中學和龍井各學校師生為聲援朝鮮光州學生反日鬥爭,在「東滿青年總聯盟」的領導下舉行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日本軍警對遊行示威進行了鎮壓,將50名學生逮捕押進日本總領事館地下室。同年2月6日,東興中學為解救被捕學生全體罷課舉行示威。大成中學、光明女子中學等校的師生加入了聲援隊伍。同年5月30日,東興和大成中學學生舉行了紀念五卅慘案 五周年報告會,後分兩路襲擊龍井發電廠和「東洋拓殖會社」。此後,日本軍警逮捕了大量學生。同年10月,東興中學首次成立了中共地下黨支部,崔虎林任書記。[1]:179-181[4]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興中學和其它學校一樣受到日本人的控制。1934年,日本人強行將東興、大成兩校合併成「民成中學」,但由於兩校師生一致反對,一年後又分成兩校。1939年6月15日,滿洲國教育部最終將東興、大成兩校再次合併,改名「龍井國民高等學校」。雖然校長仍由朝鮮人林啟學繼續擔任,但新任副校長宇島卻掌握學校實權。教導主任也改為由日本人樋口但任。此外,學校還被安插了7名日本人教師。日本憲兵隊密探金浩然也被以教員名義安插進來監視進步師生的活動。1941年7日13日,學校經營權被移交間島省,改名為「間島省立第二國民高等學校」。同年,學校改為全部使用日語教學,韓語課程被取消,朝鮮地理被劃入日本地理課講授。1942年,梅澤慶三郎出任校長後,學校開始強化軍事訓練。[1]:181-185[4]

1945年8月19日,蘇聯紅軍進駐龍井後,東興中學日本校長和教員紛紛逃回日本。東興中學不久恢復了原校名,重新開學。1946年9月16日,東興、大成恩真明信、永新、槿花六所中學被合併成為「吉林省立龍井中學」[1]:185-186。1953年,原東興校址獨立為「延吉縣第十二中學」,1958年9月成為設高中班的完全中學,1959年改名為「延吉縣第三中學」,1983年改名目前的「龍井市第三中學」[5]:246[6]

Remove ads

知名校友

  • 李東光:中共南滿臨時特委書記,中共南滿省委首任組織部長
  • 朴鳳南:中共綏寧中心縣委組織部長,密山縣委書記,密山抗日游擊隊主要創始人
  • 曹基錫:中共東滿特支宣傳部長兼延吉區委書記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