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書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書省,是中國隋朝唐朝開始正式設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令。唐高宗時曾一度改稱西臺武則天時稱試鳳閣唐玄宗時一度稱紫微省,民間稱之中堂

快速預覽 正體字, 簡化字 ...

沿革

中書省是中央政權體系中的三省之一,主要負責與皇帝討論法案的起草,草擬皇帝詔令,叫做熟擬,亦稱熟狀擬定,有詳擬定稿之意[1]:66。中書熟擬送呈皇帝,皇帝只親覽批閱,御印可其奏,稱印畫[1]:66。經此手續後,便可降出奉行[1]:66。即是說,皇帝在政府所下一切最高命令有其同意權,宰相出旨,只求皇帝表示同意[1]:66。除中書省以外,還有負責審查詔令內容的門下省,以及負責執行國家的重要政令的尚書省。其中,中書省和門下省為決策機構,尚書省則為執行機構。

中書省長官在隋朝稱為內史令唐朝稱為中書令,副職稱中書侍郎。中書省內設中書舍人若干,掌草擬詔命。不過,唐代三省制在建立不久就開始向二省、一省轉變。這種變化的動因在於皇權對於相權的控制、以及提高行政效率。三省職能逐漸趨向混同合一。

元朝政府以中書省總領百官,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察三權。由於尚書省時置時廢,門下省不復置,故中書省地位較前代尤為重要。中書令通常由皇太子擔任。中書省除為決策機構外,還負責直接管轄首都大都附近的腹裏地區。在腹里地區以外,在全國各地設置有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初為中書省派出機構,後演變成為地方政府

明朝初年,沿襲前朝,由中書省統六部。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國,其中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元年,改右相國為左相國,左相國為右相國。洪武元年,改為左、右丞相[2]。由中書省統六部,但不設置中書令[3]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之後,明太祖朱元璋罷中書省,分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4]。原中書省官屬盡革,惟存中書舍人[5]

更多資訊 時間, 丞相 ...
Remove ads

屬官

隋唐宋元之演變

更多資訊 秦, 前漢 ...

明初廢止前

中書省結構中有[6]

  • 左丞相,正一品。
  • 右丞相,正一品。
  • 平章政事,從一品。
  • 左丞,正二品。
  • 右丞,正二品。
  • 參知政事,從二品。
  • 直省舍人,後改為中書舍人,從七品。

中書省屬官左、右司中:

  • 左司郎中,正五品
  • 右司郎中,正五品
  • 員外郎,正六品
  • 都事,正七品
  • 檢校,正七品(洪武二年革)
  • 照磨,從七品(洪武二年革)
  • 管勾,從七品

參議府(吳元年革參議府):

都鎮撫司(甲辰十月改隸大都督府):

  • 都鎮撫,正五品

考功所(洪武元年革):

  • 考功郎,正七品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