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共產黨萊陽市委員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共產黨萊陽市委員會,簡稱中共萊陽市委,是中國共產黨山東省萊陽市的領導機關,原稱中共萊陽縣委,1928年3月成立於萊陽縣萬第鄉水口村,是中國共產黨在膠東地區成立的第一個縣委[1]。1987年4月,因萊陽撤縣建市而更名中共萊陽市委。

快速預覽 格言或口號, 第十五屆2021年—2026年現任委員 ...

歷史

1925年五卅運動後,奉系軍閥張宗昌濟南捕殺中共黨員,中共山東臨時地執委決定將大部黨員派到農村,其中萊陽籍黨員宋海艇被命令以中國國民黨黨員身份回鄉活動。1925年11月,宋海艇回到家鄉萬第鎮水口村,稱為膠東農村的第一個共產黨員。不久,宋海秋等萬第一帶的20餘人被宋海艇發展為共產黨員,為中共在當地建立組織機構奠定了基礎。1927年12月,山東省委李伯顏孫耀臣回家鄉萊陽建立黨組織,發展武裝力量,建立蘇維埃政權[1]

1927年12月26日,李伯顏和孫耀臣在萊陽縣姜山鎮前保駕山村孫耀臣家中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膠東的第一個基層組織中共前保駕山村支部委員會。1928年1月,李伯顏到水口村與宋海秋等人接上關係。2月,山東省委要求各地擴充黨員數量,李伯顏派宋海秋到石龍溝村成立了中共石龍溝村支部委員會。[2]

1928年3月中旬,李伯顏和孫耀臣在萬第鎮水口村宋玉桂家中主持召開各村黨組織負責人會議,以此前建立的前保駕山村支部和石龍溝村支部為基礎,在萬第鎮水口村成立了中共萊陽縣委,李伯顏任書記兼組織委員,孫耀臣任宣傳委員。萊陽縣委是中共在膠東建立的第一個縣委,成立後直屬中共山東省委管轄,下轄前保駕山村和石龍溝村黨支部。1928年4月,萊陽縣委成立了膠東抗糧軍,是膠東的第一支中共武裝。1928年5月26日,李伯顏主持召開關於武裝暴動的會議後被叛徒秘密殺害。1928年6月11日,膠東抗糧軍發動武裝暴動,攻入萊陽縣城,占領監獄並釋放了裡面的囚犯。孫耀臣將暴露身份的宋海秋、於冠三、梁逵卿等黨員轉移到外地,讓未暴露身份的返回各村,並決定暫停活動等待上級指示。1928年11月,孫耀臣去濟南尋找省委,途經高密縣呼家莊時因遭人舉報被捕,並於12月26日被秘密殺害,萊陽縣第一屆縣委遭到破壞[1][3][4][5]

1932年5月,原在青島活動的張靜源因身份暴露被省委安排轉移到萊陽活動,7月底在海陽縣新莊頭村重建了中共萊陽縣委,張靜源任書記,隸屬中共山東省委,轄中共萊陽縣第一區委第五區委中共海萊特支[6]。1933年2月,山東省委遭到破壞,為與上級組織接上關係,張靜源於6月去天津中共中央北方局取得聯繫。張靜源回萊陽後,按照北方局命令在水口村成立中共萊陽中心縣委,負責領導膠東8個縣的工作,張靜源任書記,劉松山宋化鵬宋雲甲李仲林謝明欽宋玉桂任委員[7],隸屬中共北方局,下轄中共萊陽西北部區委西南部區委東部區委中共招萊特支。1933年6月,徐元義另立中共萊陽縣委,並得到了中共青島臨時市委承認。1933年9月,青島市委派秘書長李林到萊陽調查處理此事,李林要求兩個縣委合併,由張靜源負責組織新縣委。中心縣委會議決定撤銷中共萊陽中心縣委,分別建立中共萊陽縣委和中共海陽特支黃日賓任中共萊陽縣委書記,王之風任組織委員,劉仲益任宣傳委員,賈丕欽任軍事委員,李仲林宋玉桂左武堂任委員。1933年10月[註 1],徐元義將到萊陽小徐格莊協調合併事宜的張靜源在村外殺害。11月初,萊陽縣委派姜宗泰等找到徐元義,將其以叛黨的名義處決[8][1]

1934年1月,中共萊陽縣委決定改組。1934年2月,萊陽、招遠、海陽等縣的黨員在萊陽河洛鄉葦夼村召開會議,確定由李厚生任書記,劉蘭芳、劉松山、孫學之、賈王欽任委員,並擬於2月29日交接工作[12]。2月17日,賈丕欽被捕叛變,供出萊陽、海陽、招萊邊區黨組織,萊陽縣委遭破壞,交接工作未能實現[13]。1934年8月,共青團山東省工委駐青島特派員李仲林到萊陽恢復黨團組織,在曲格莊村主持成立了中共萊陽特支,蘇繼光任書記[14]張進任組織委員,李研吾任宣傳委員[15]。特支成立後一直堅持在萊陽西部、西南部秘密開展工作[16]

1937年七七事變後,全面抗戰爆發,再次展開國共合作,山東地區先前被捕的中共黨員在9至11月間陸續被釋放。原中共山東省工委秘書長李林和團省工委委員李仲林出獄回萊陽後,立即與萊陽特支書記蘇繼光、特支委員吳青光等人取得聯繫,積極準備與上級黨組織恢復組織關係。10月底,李林帶吳青光、胡岩到泰安向省委書記黎玉匯報萊陽縣黨組織情況。12月,黎玉派吳青光返回萊陽重建萊陽縣委。吳青光回到萊陽後在孫受(今青島市萊西市孫受鎮)重新組建了中共萊陽縣委,隸屬中共膠東特委,吳青光任書記。1938年4月,膠東特委調劉坦任萊陽縣委書記。6月,因國民黨南嵐鄉校查封馬連莊小學,扣押校長田綽永和學董田文廣,爆發了「南嵐事件」。劉坦在南嵐事件中負傷入獄,吳青光繼任縣委書記。1938年10月,吳青光調省委黨校學習,謝明欽接任縣委書記,隸屬中共膠東區委。1939年4月,膠東區黨委決定建立中共南海特委,萊陽縣委為其下屬組織之一。1940年5月14日,萊陽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隸屬膠東行署。1940年秋,謝明欽調膠東區黨委統戰部工作,顧雲生接任縣委書記,隸屬中共南海地委。[17]

1941年2月14日,萊陽縣劃分為萊陽縣(習稱萊西縣)和萊東行署,均隸南海專區;顧雲生調南海地委工作,徐力田接任中共萊陽縣委書記。萊西析出萊西南行署,1942年1月,徐力田調任中共萊東縣委書記。1945年1月,從萊東行署析出五龍縣[18]。1945年8月,萊東行署改稱為萊東縣政府。1950年5月,中共南海地委和濱北地委合併,稱中共萊陽地委,萊東縣委屬之。1950年6月,萊東縣改稱萊陽縣。1950年3月12日,萊西、萊西南兩縣合併為萊西縣,成立中共萊西縣委,隸屬中共南海地委。1958年10月17日,萊西、萊陽兩縣合併為萊陽縣,成立中共萊陽縣委。11月,中共萊陽地委遷煙臺,稱中共煙臺地委,萊陽縣委屬之。1961年10月,萊西縣析出,另成立中共萊西縣委屬中共煙臺地委[註 2][17]

1987年4月,因萊陽撤縣建市,中共萊陽縣委隨之更名中共萊陽市委[19]

Remove ads

歷任書記

1941年之前

1928年3月,中共萊陽縣委第一次建立,此後多次遭破壞又重建。1941年2月,萊陽縣析出萊東行署,萊東行署轄區大致相當於後來的萊陽市,而萊陽轄區大致相當於後來的萊西市

更多資訊 任次, 肖像 ...

1941年至1950年

1941年2月,萊西、萊東分置,其時萊西稱萊陽縣,而萊東初稱萊東行署。1941年10月,萊西縣南部析為萊西南縣,成立中共萊西南縣工作委員會,隸屬中共南海地委。1942年7月,中共萊西南縣工作委員會撤銷,成立中共萊西南縣委,隸屬中共南海地委。1950年3月,萊陽縣和萊西南縣合併稱萊西縣。其間,中共萊陽縣委,習稱中共萊西縣委,初隸中共南海地委,1943年8月改隸中共西海地委,1944年11月,恢復隸屬中共南海地委,1945年9月,改屬膠東區黨委直接領導。[17][28]

1945年1月,從萊東行署析置五龍縣。1945年8月,萊東行署更名萊東縣。1950年3月,萊東縣和五龍縣合併稱萊東縣。1950年6月,萊東縣於改稱萊陽縣。

萊陽縣(萊西縣)

更多資訊 任次, 書記 ...
Remove ads

萊東縣

更多資訊 任次, 姓名 ...
Remove ads

五龍縣

更多資訊 任次, 姓名 ...

1950年至1987年

1950年5月,中共萊東縣委隸屬萊陽地委。6月,萊東縣委改中共萊陽縣委。1958年10月,萊西、萊陽兩縣合併為萊陽縣,成立中共萊陽縣委。11月,中共萊陽地委遷煙臺,稱中共煙臺地委,萊陽縣委屬之。1961年10月,萊西縣析出,另建中共萊西縣委,亦屬中共煙臺地委。[17]1983年,煙臺地區被撤銷,新建地級煙臺市,中共煙臺地委改為中共煙臺市委,萊陽縣委屬之。

更多資訊 任次, 姓名 ...
Remove ads

1987年至今

1987年4月,因萊陽撤縣建市,中共萊陽縣委隨之更名中共萊陽市委,仍屬中共煙臺市委。

更多資訊 序號, 姓名 ...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