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文登區
山東省威海市市轄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文登區在中國山東省東部、南臨黃海,是威海市下轄的市轄區。位於山東半島東端,西阻於崑嵛山,與煙臺市牟平區和乳山市相接,北連威海市環翠區,東鄰榮成市,南瀕黃海。
文登海岸線155.88公里;距威海市區直線距離36公里,省會濟南450公里,首都北京802公里。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瓷土礦儲量豐富。全市年平均氣溫11℃,降水量827毫米。
區境東部有威海機場。區境西部的崑嵛山上有世所僅有的老子《道德經》摩崖石刻,金代王重陽在此山中收徒「全真七子」,開創了道教的全真道,今存朝陽洞、東華洞等古蹟。著名人物有叢蘭、林洙、宋廷訓、劉必紹、畢庶澄、侯聚森等。
Remove ads
歷史
周代這裡先後屬萊國、牟國、齊國地;漢代屬不夜縣、昌陽縣地;三國魏時分屬牟平縣、觀陽縣。
北齊天統四年(568年),析兩縣地置文登縣。「文登」一名源自境內的文登山,據《太平寰宇記》記載,秦始皇曾東巡至此,召集文人登城東之山,為其論功頌德,自此山名文登,後來縣亦以山名。北齊時,文登縣境面積最大,煙臺市福山區以東均屬文登縣,現威海市盡屬之,後轄區面積逐步縮小。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廢東萊郡,置萊州、登州,文登縣屬登州。貞觀元年(627年),廢登州,文登縣屬萊州。武周如意元年(692年),割萊州之黃縣、牟平、文登復置登州。天寶時改屬東牟郡。明朝初年,屬萊州府,後屬登州府。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以縣東部置榮成縣。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7月1日,英國租借其境內的威海衛。
民國時,文登縣屬山東省。1930年10月,國民政府收回除劉公島外的威海衛,置威海衛行政區。1940年,英國歸還劉公島。1941年12月,中共政權以文登縣西部和牟平縣東部置文西縣(1945年改為崑嵛縣)。1949年後,屬東海專區(1950年改文登專區)。1956年,文登縣和崑嵛縣合併,文登專區併入萊陽專區(1958年改為煙臺專區)。1967年,屬煙臺地區。1983年,屬煙臺市。1987年,屬威海市。
Remove ads
人口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現將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區戶籍總人口524255人[2],其中城鎮人口258975人,鄉村人口265280人,分別占總人口的49.4%、50.6%;全年人口出生率4.52‰,死亡率7.49‰,人口自然增長率-2.97‰。
經濟
文登為山東省實力最強的三個縣級行政區之一,其綜合競爭力2010年列全國百強縣(市)第十四位,文登因瀕臨黃海,漁業發達。
農業以漁業和糧食、水果種植為主,主產小麥、玉米、花生、蘋果、奶山羊、魚類、對蝦、貝類等。工業有化工、機械、建材、紡織、文化教育用品生產等行業。
行政區劃
龍山路街道、天福路街道、環山路街道、文登營鎮、大水泊鎮、張家產鎮、高村鎮、澤庫鎮、侯家鎮、宋村鎮、澤頭鎮、小觀鎮、葛家鎮、米山鎮、界石鎮和開發區街道。
交通
教育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