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36°06′27″N 120°20′20″E 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原稱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紀念館,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海岸路18號(含16號),是中國共產黨青島地方組織的早期活動地點,現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海岸路16號、18號兩座院落最初為德資山東鐵路公司職工宿舍,建於青島德占時期(1897-1914)[1],具體建造年代不明,習慣說法稱建於1904年[2],但由於早期資料的缺乏[註 1],此說法未必準確。這兩座院落被當地居民稱為「西公司」或「西公司下院」[註 2][4],曾長期為膠濟鐵路及四方機廠的職工宿舍[5]。

1923年,中國共產黨黨員鄧恩銘赴青島與中共黨員王象午取得聯繫,於同年8月[註 3]成立中共青島組,鄧恩銘任書記,隸屬於中共濟南地方執行委員會。1924年3月,王象午進入四方機廠任職,並在四方機廠職工宿舍獲得一間住處(今海岸路18號內9戶),其住處此後為中共在青組織的主要集會地點之一,也是鄧恩銘等組織工人運動的落腳點。1924年7月,中共青島組改稱中共青島獨立組,隸屬於中共中央,委託中共濟南執委會領導。1925年2月改組為中共青島支部。1925年間,中共青島支部曾數次組織四方機廠、日商紡織廠等工廠工人罷工。1925年5月,時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委員長劉少奇赴青島聯繫中共青島黨組織時曾在王象午住處內居住。中共黨員王盡美、中共四方支部書記李慰農亦曾在此居住工作。1925年7月,軍閥張宗昌武力鎮壓工人運動,中共在青組織被破壞,王象午因在關鍵時刻表現動搖而被開除黨籍。[2][4][5][6][7]
海岸路16號與18號原位於嘉禾路西段,門牌號曾為嘉禾路131號、129號。1956年,兩院落東側、位於嘉禾路北側的濟南鐵路管理局四方材料廠(青島鐵路材料廠)將部分廠區移交給其南側的四方機廠,兩座職工宿舍院落劃歸濟南鐵路局,四方機廠職工陸續遷出,鐵路局職工遷入。至同年四方機廠脫離濟南鐵路局管轄,改隸鐵道部工廠局時,四方機廠職工全部遷出。與此同時,嘉禾路位於海雲庵以西的路段因四方機廠廠區擴大而被封閉改為廠內道路。兩座院落與四方機廠之間、連接國棉一廠與發電廠的無名小路被命名為東海岸路,兩座院落門牌號遂改為東海岸路16號、18號。1970年代該路改名為海岸路,兩院落門牌號一併改為海岸路16號、18號。此後兩座院落逐漸成為大雜院,建築保護狀況、衛生狀況較差。[4][5]
1982年12月31日,海岸路18號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列入第一批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8]。2000年列入青島市歷史優秀建築名單[9]。2001年,海岸路18號經翻修闢為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紀念館,7月1日開館[5]。海岸路16號仍為大雜院。2006年12月7日,海岸路18號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列入第三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0]。2011年11月15日,海岸路16號以「膠濟鐵路四方工場職工宿舍舊址」之名列入四方區文物保護單位,次年12月四方區併入市北區後改為市北區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7月1日至2013年7月1日,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紀念館經歷改建擴建,將海岸路16號翻新並納入其範圍內,改稱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5][11][12]。
Remove ads
建築特色
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2011年擴建前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建築面積995平方米,擴建後占地面積95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分兩座院落,其中海岸路18號平面呈矩形,海岸路16號平面呈三角形。兩座院落均為平房,石砌牆基、紅瓦屋頂,外立面以石材與紅磚裝飾。該建築群使用的石材為青州一帶的石灰石,而非青島常見的花崗岩。該建築群為青島現存為數不多的單層職工宿舍院落之一。[1][5]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