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
已撤销的中華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是已撤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主管鐵路運輸的組成部門。
2013年3月14日,根據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議案,為了實行鐵路政企分開,鐵道部被撤銷。其行政職責被劃入交通運輸部及其下轄的新組建的國家鐵路局,其企業職責被劃入新組建的中國鐵路總公司。
Remove ads
歷史
鐵道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最早的部門之一;1949年10月1日,根據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十八條的規定,設置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1951年2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加強鐵道政治部工作的指示》,決定鐵路系統自上而下的建立政治部。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根據國務院《關於設立、調整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及有關事項的通知》,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即告結束。國務院按照《國務院組織法》的規定,將原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成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1958年8月1日至1961年11月,實施下放地方,省部共管、「工管合一」的體制改革,施工單位按照處級為單位歸屬鐵路局管轄。

文化大革命期間事業受到重創。為保障運輸,於1967年實行軍事管制。任命蘇靜為軍管會主持工作。他挺了5個月後,再派副主任楊傑接手。但仍未能阻擋「文革」勢力對鐵路的破壞。後期,鐵道部曾與原交通部、郵電部合併成立交通部。[2]1975年恢復獨立建制後,一直延續至2013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召開劃入新設交通運輸部。歷任鐵道部長後晉升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也不在少數,如萬里、呂正操、段君毅、丁關根、韓杼濱等人。
2008年3月,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決定成立新的交通運輸部。曾有建議,將鐵道部歸入新設的部門,以減少機構的重疊設置。但是,鐵道部副部長陸東福解釋說,「鐵路對中國有著包括國土開發、國防建設、維護國家民族統一的作用;而保留鐵道部,則是從國家戰略的需要考慮的」[3]。
2013年3月10日,根據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議案,國務院將實行鐵路政企分開,將鐵道部擬定鐵路發展規劃和政策的行政職責劃入交通運輸部;組建國家鐵路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承擔鐵道部的其他行政職責;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鐵道部的企業職責;不再保留鐵道部[4]。
Remove ads
職責
根據《鐵道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鐵道部承擔下列職能[5]:
- 擬定鐵路行業發展戰略、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定國家鐵路統一的規章制度並監督執行;
- 擬定鐵路行業的發展規劃,編制國家鐵路各項年度計劃並組織指導實施;
- 負責鐵路建設的行業管理,組織管理大中型鐵路建設計畫的有關工作;
- 擬定鐵路行業的技術政策、標準和管理法規,組織重大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和成果鑑定;
- 推動和指導鐵路改革;任免鐵路企業和鐵道部直屬單位主要領導幹部;
- 負責國家鐵路財務工作,安排使用全路建設基金和資金,管理國家鐵路事業經費;
- 統一管理全國鐵路調度指揮工作,監督、檢查全行業安全生產和路風建設;
- 管理國家鐵路外事和對外經濟合作交流工作;
- 負責國家鐵路系統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職工隊伍建設等。
機構設置
根據《鐵道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鐵道部設置下列機構:
- 辦公廳(政治部辦公室)
- 部長辦公室(鐵道部應急管理辦公室)
- 綜合處
- 秘書處
- 政治工作處
- 文書處
- 機要處
- 信訪處
- 財務處
- 政策法規司
- 行政許可處
- 政治部宣傳部
- 宣傳處
- 理論(綜合)處
- 新聞處
- 政研處
- 發展計劃司
- 綜合處(戰備辦)
- 長期規劃處
- 基礎設施計劃處
- 技改計劃處
- 裝備計劃處
- 合資及地方鐵路處
- 節能環保處(部節能辦、部環保辦)
- 財務司
- 綜合財務處
- 運價收入稽查處
- 營運財務處
- 基礎設施財務處
- 國有資本監管處
- 科學技術司
- 綜合處
- 裝備技術處
- 運輸電務處
- 基礎技術處
- 技術監督處
- 人事司(政治部組織部)
- 綜合處
- 幹部處
- 機關處
- 技培處
- 人才辦
- 組織處
- 監督處
- 勞動和衛生司
- 編制處
- 綜合處
- 勞動組織處
- 勞動工資處
- 醫政處
- 防疫處
- 建設管理司
- 綜合處
- 工程管理處
- 建設管理處
- 技術標準處
- 國際合作司(港澳台辦公室)
- 綜合經濟處
- 交流合作處
- 聯運鐵組處
- 安全監察司
- 綜合處
- 行車安全處
- 勞動安全處
- 駐各地區特派員辦事處
- 運輸局(運輸指揮中心)
- 綜合部
- 裝備部
- 基礎部
- 調度部
- 營運部
- 車輛部
- 運力資源策劃部
- 傳運處
- 審計中心
- 運輸審計處
- 綜合處
- 基礎設施審計處
- 工業事業審計處
- 中共鐵道部紀律檢查委員會、監察部駐鐵道部監察局(合署辦公)
- 辦公室
- 案件檢查室
- 案件審理室
- 執法監察室
- 路風監察室
- 全國鐵道團委
- 宣傳部
- 直屬機關黨委
- 直屬機關工會
- 辦公室
- 組織部
- 宣傳部
- 直屬機關紀委
- 離退休幹部局
- 辦公室
- 組織宣傳處
- 生活保健處
- 政策指導處
- 老協秘書處
- 活動中心
- 委託管理處
- 老幹部服務處
- 老年大學
- 各工作站
- 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
- 生產宣傳部
- 體育部
- 組織部
- 辦公室
- 保障和女工工作部
- 財務部
Remove ads
- 鐵道部視察室
- 鐵道部商務局:1958年之前設立。類似於運輸局
- 鐵道部新建鐵路工程總局:1950年3月成立。1958年合併為鐵道部基本建設總局
- 鐵道部設計總局:1950年3月成立。1958年合併為鐵道部基本建設總局
- 鐵道部基本建設總局:1958年成立。1989年7月1日組建為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2003年5月起隸屬國務院國資委管理。2007年9月,整體重組創立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
- 1958年鐵道部機車車輛工廠管理總局-->1966年改組為鐵道部工廠總局-->1975年鐵道部工業局-->1978年1月1日鐵道部工業總局-->1986年2月7日鐵道部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1989年9月1日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
- 東北鐵路辦事處:1985年10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撤銷東北鐵路辦事處的復函》,批覆鐵道部1985年8月23日(85)鐵勞人字913號文,同意撤銷東北鐵路辦事處。
Remove ads
- 鐵路局、直屬鐵路公司
撤消前,鐵道部直屬的鐵路局和鐵路公司共有18個,以下按中國鐵路系統的傳統排序:
- 其他直屬企業
- 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
- 中鐵貨櫃運輸有限責任公司
- 中鐵特貨運輸有限責任公司
-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
- 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
- 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 鐵道部統計中心
- 鐵道部黨校
- 鐵道部資金金清算中心
- 鐵道部經濟規劃研究院
- 鐵道部審計中心
- 鐵道部工程設計鑑定中心
- 鐵道部工程品質安全監督總站
- 中國鐵道出版社
- 鐵道部工程管理中心
- 人民鐵道報社
- 鐵道部資訊技術中心
- 鐵道影視音像中心
- 鐵道部多種經營發展中心
- 鐵道部機關服務中心
- 鐵道部利用外資和引進技術中心
- 中國鐵道博物館
- 鐵道部人才服務中心
- 鐵道部文工團
- 鐵道部檔案史志中心
- 鐵道戰備舟橋處
- 鐵道部專運處
- 中國火車頭體育工作隊
歷任部長
Remove ads
鐵道基層組織
鐵路車站:
爭議
在2011年甬台溫鐵路列車追撞事故發生後,鐵道部在事故中的調查和處理方法備受社會質疑及譴責,要求撤銷鐵道部的呼聲再次出現。2012年6月16日發行的第574期《經濟觀察報》以記者溫淑萍編採的頭版專文《籌組三大集團 鐵道部政企分開》公開鐵道部即將被分拆的「方案」;翌日鐵道部矢口否認,並對其謠言可能造成的後果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6]。該報在下期(2012年6月25日發行)頭版刊登「道歉啟事」,並予責任編輯胡家源留社察看一年、記者溫淑萍除名的處分[7]。
2013年4月28日,中國經濟網報道指,截至2012年年末,原鐵道部轄下的總資產為44,877億元,負債27,925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2.2%,稅後利潤則為1.96億元[1]。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