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智利關係
双边关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華人民共和國—智利關係(西班牙語:Relaciones entre la China y Chile)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智利之間的外交關係,兩國於1970年12月15日建交,此後雙邊關係友好順利發展。[2]兩國關係建基於實用主義和不干預政策。[3]中國支持智利對南極的主權,而智利則以批准中國在智利聲稱擁有主權的南極土地上建立長城站。[3]
政治交流

早在19世紀初智利獨立後,智利最高統帥貝爾納多·奧希金斯就開啟了智利與清帝國的貿易往來,鴉片戰爭後,清帝國實行五口通商,並割讓香港島予大英帝國,智利也得以在香港[4]、廣州設立名譽領事館,以加強雙邊貿易關係。[5]:45[6]
1888年,清帝國遊歷使傅雲龍考察拉丁美洲各國,期間訪問智利,並得到了智利總統巴爾馬塞達的接見[7],不過智利直到清朝滅亡都沒有與之建立邦交,也沒有簽署任何官方協議[8]。在宣統年間,清政府曾向智利要求派遣使節,但因為中國政局動盪,並未付諸實踐。1915年,中華民國與智利在英國簽署協議,建立公使級外交關係,1949年國府遷台後,智利繼續與中華民國維持外交關係[5]:46。1952年,卡洛斯·伊瓦涅斯·德爾坎波出任智利總統後,開始改善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關係[9]。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智利於薩爾瓦多·阿葉德1970年上台後不久建交,智利因此而成為首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南美洲國家。[10]隨後在聯合國大會第1976次會議上,智利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11]
1973年智利發生政變推翻阿葉德政權,中國是唯二(連同羅馬尼亞)[12]沒有與奧古斯圖·皮諾契特新政權斷交的共產主義國家,而後者仍然接受一個中國政策。[9]因此,中國沒有召回駐智利大使,而是以皮諾契特批准的大使取代阿葉德的大使。
冷戰和皮諾契特政權於1990年倒台後,雙邊關係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發展,透過民主選舉上台的新智利政府追求自由貿易,並支持中國參與世界貿易組織。[3]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智利進行國事訪問[13],期間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智利共和國關於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14]。
2019年4月,智利總統塞巴斯蒂安·皮涅拉赴華參加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並進行國事訪問,會見了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5]、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6]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17],並簽署了多項雙邊合作文件。
2020年,智利外交部長表示,中智兩國在捍衛多邊主義、促進自由貿易和基於明確和透明的規則解決衝突等優先問題上立場相近[18]。
Remove ads
經濟
智利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於2004年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於2005年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也是第一個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非東協國家[18]。
2018年,中智貿易額達到427億美元,占智利外貿總額的30%以上。中國是智利最大的貿易夥伴。其中智利銅礦對中國出口額達到200億美元,中國是智利銅礦最大的出口國。智利農產品對中國出口額達到47.1億美元,其中智利車厘子在華銷售額增速很快。肉類、葡萄酒和漁業產品對華出口也有較快增長[19]。
中國也是智利林業產品的第一大出口國,出口額達到18.27億元,占比32.3%[13]。
2019年4月,智利眾議院通過決議,基於中智貿易迅速發展和中國在拉丁美洲投資逐年增加的背景,要求總統塞巴斯蒂安·皮涅拉在互通互聯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同中國加強合作,尤其是鐵路、港口橋梁和太平洋海底光纜等方面[19]。
Remove ads
2019年,中國對智利投資48.5億美元,是智利第一大外資來源國[13]。
司法
2015年中國和智利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智利共和國引渡條約》,2022年2月26日起正式生效[21]。
交通
客運方面,中智之間尚無直達航班,可經過奧克蘭、巴黎、法蘭克福或紐約等地轉機。貨運方面,櫻桃旺季時會開通運輸直航包機[13]。
1995年11月,中國和智利簽署了《中國-智利海運協定》[22]。
協定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