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邊防學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邊防學校,簡稱公安軍邊防學校,位於上海市,是曾經存在一所公安部隊幹部院校。
沿革
- 1948年,建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渤海縱隊時,成立了教導營,任務是為作戰部隊培訓幹部,提高部隊作戰能力[1][2]。
- 1949年,上海戰役結束後,淞滬警備區在該教導營的基礎上,在上海江灣五角場創辦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淞滬警備部隊文化幹部訓練團,招收青年學生,培訓為淞滬警備部隊的文化教員,以便為提高各級機關、部隊的指揮水平及文化素質充實力量。同時,淞滬警備司令部將下屬的教導營擴編為教導團,訓練連排幹部及老戰士[1][2]。
-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淞滬警備部隊文化幹部訓練團、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淞滬警備司令部教導團合編。1951年2月,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公安部隊幹部學校,校址從江灣遷至江蘇省青浦縣城[1][2]。1951年3月,學校內部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公安部隊軍政幹部學校[2]。華東軍區公安部隊司令員郭化若兼該校校長,華東軍區公安部隊政治委員李世英兼該校政治委員,另外設兩名副校長主持行政和教學工作。1951年3月27日,學校舉行開學典禮,校長郭化若參加典禮並提出「整齊嚴肅、認真負責、緊張深入、民主團結」的校風要求[1][2]。學校下設3個大隊[1]。
- 1952年5月,學校遷到上海大場鎮馬橋營房[1][2]。
- 1952年6月,正式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公安部隊軍政幹部學校,下設7個中隊[1]。郭化若繼續兼任校長,原公安第十四師政委王翀任政委[2]。
- 1953年9月,根據軍委指示和公安部隊黨委決定,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公安部隊學校,隸屬於華東公安部隊司令部,相當於師級。校址仍在上海大場鎮。主要任務是訓練華東地區內衛和邊防部隊幹部。招生地區是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安徽省。校長胡先漢(原公安第 十六師參謀長)、政治委員李建良(原西北公安部隊第二副政治委員)[2]。
- 1955年7月,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公安軍學校,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領導[2]。
- 1956年4月17日,公安軍司令部指示第三公安軍學校改建為公安軍邊防學校[1][2]。1956年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命令,改編後的學校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邊防學校,簡稱公安軍邊防學校(又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公安軍學校)。學校仍為師級,負責培訓公安軍邊防部隊連排軍官[2]。
- 1958年,學校撤銷[1]。
Remove ads
歷任領導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